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57年,我写了“秦汉間的系詞‘是’”一文(見“中国語文”57年2月号),論定先秦时代已經有了系詞的“是”。“中国語文”編輯部轉来王力先生对于这篇文章的意見:“說先秦时代有系詞‘是’,我总是不相信……伹赵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他的意見应該得到尊重”。王先生这种堅持已見而又尊重別人看法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作为虛詞的“所”和“者”,在古书中經常出现。“所”有时作假設連詞用,如: (1)所不此报,无能涉河。(《左传》宣公十七年)“者”作助詞,有时表示假設的語气,如: (2)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史高·楚世家》)有时表示測度的語气,如: (3)阳虎伪不見冉猛者。(《左传》定公八年) (4)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史記·游俠列传》)  相似文献   

3.
日本語の方言語彙の全国的分布について、日本の言語学者は「日本言語地図」に着目して、それを東西対立、太平洋側と日本海側の対立、周圏的分布、交互分布などのグループに分類した.このような分布パターンができたのは分布構成原因があるのだろう.本文では、日本語の方言各パターンの形成要因をめぐって述べながら、日中の方言形成要因の比較を行って見る.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谈話对第二人的敬称曰您,求之于古,如足下、阁下、台端等都入文言范围,惟周时的“子”字有点相象(詩大車郑箋“子者称所尊敬之辞”),但不限用于第二位。近研究楚辞、则二千年前,楚确已有专对第二位的敬称,惜东汉时已忘了,文人乃作出不切实际的解释(見下文),滋生許多枝节,楚人謂虎曰班,班固还曉得,入滇而转作波罗,班固的話,唐人已忘記了。又如楚些之名,词章家几于耳熟能详,而近年研究未聞証以方言;我們粤俗还有一句极通用的成語曰“灵些”(些呼去声,与楚辞同),“灵”即楚巫的通名,些系楚巫用語的語尾,今粤語呼灵些,足证成沈括梦溪笔談之說。粤人祖先一部由楚国迁来(見拙著五羊城故事),故至今犹保存在俗语。由是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語里的系詞問題,是汉語語法史上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之一。呂叔湘先生曾經說过:“語法史上有些問題曾經开展过討論,象‘是’的系詞用法出現的时代,或者擴大一点說是上古汉語里的系詞問題,象上古汉語否定句里的宾語位置問題,都还沒有确定的結論,有待于繼續探討”(見《汉語研究工作者的当前任务》一文,載《中國語文》1961年4月号)。这的确是“有待于繼續探討”的問題之一;因为目前的流行說法,依我們看來,并不符合于語言实际。目前的流行說法,可以拿王力先生和洪誠先生的說法作代表。王力先生在《中國文法中的系詞》文中認为“表明  相似文献   

6.
漢語的詞类划分問題是我們这几年來在語法教学上所遇到的困难問題之一。对这个問題,我們的認識一直不很明确。就所讀过的語法著作來看,語法学家們的意見有同有異,其差異表現在分类数目不同,所用的朮語及其內容不同币脖憩F在对具体的詞的归类不同。例如,“能、会、該、須、敢”之类,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張志公《漢語語法常識》和中國科学院語言研究所語法小組《語法講話》定为“助动詞”,包含在“动詞”类中;王力《中國語法理論》,划入“副詞”;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也划入“副詞”,叫作“限制詞”。“來、去、上、下、進、出”之类,黎錦熙、刘世儒《中國語法教材》定为“助动詞”,包含在“动詞”类中,但和“方所詞”結合时  相似文献   

7.
肝豆狀核變性又名Wilson氏病,在臨床上是一種少見的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爲:(1)發病多在青年10—25歲之間,以16歲發病者最多見:約半數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或同族中兄弟姊妹數人發病。(2)病開始表現爲椎體外系統障礙的症狀,如四肢不自主的震顫,活動不靈,肌肉發緊,肌張力增强,踺反射亢進等。(3)言語不清,多爲單音或言語吶吃,有時呈爆發懷言語;下嚥困難。(4)病在晚期常出現精神症狀,表情淡漠,智力變得愚蠢,無進取意志,有時表現不自主的傻笑或喊叫。(5)患者兩眼角膜週闈可出現黄綠色、棕綠色,玉紅色或青藍色的色素環;因此種色素環於1902—1903年由Kayser與Fleischer二氏先後發现,故又稱Kayser-Fleischer氏角膜環。本病之主要病理變化是在豆狀核、尾狀核、視匠、視丘下部及小腦的齒狀核等處有軟化及空洞形成的現象,而以豆狀  相似文献   

8.
一、引論奴隸制社會發展的過程,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中是極不一致的,有許多民族根本從未存在過奴隸制(如在澳大利亞、在美洲發現前的美洲大多數的部落),而在古典的希臘城邦:在希臘化各國、在羅馬,却可以看到典型的奴隸制經濟的高涨和衰落時期,但在更古的東方社會又從未達到奴隸制的經濟的和文化的高潮。雖然如此,奴隸制生產方式的向前發展過程畢竟有一條總的路線,這條路線表現在:「……由家長式(Patriarchalischen)的,以生產直接生活資料為目標的,轉化為以生產剩餘價值為目標的」奴隷制的變化上。  相似文献   

9.
讀毛主席的著作,当然主要的是为了政治学习,但是同时也可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著作中的語言充滿着优美的艺术气息,有着巨大的感染力量。毛主席著作中的語言艺术是千态万状的,认真研究起来,可以写成一部专著;这里只是从它的风格特点略談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一凡是留心細讀过毛主席著作的人,可能都有一种共同感觉,觉得著作中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那种叫人喜爱、叫人振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作者艺术地运用老百姓喜聞乐見的語言,表达了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心声。所謂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似乎很虚,而实则不虛,它是可以感知的东西。当1940年間中国資产阶級顽固派在所謂“一个主义”的标题之下,发出狂妄的叫嚣,要中国共产党“收起”共产主义的时候,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論》里用詩人的情調写道:“資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音位学是語音學里面一个重要構成部分。在實用價值上,這種研究工作對於語音教學、語言調查研究、制定文字以及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着的文字改革工作有重大的意義。從理論意義來說,音位的研究是語言學研究的基礎,沒有這種研究,我們對於語言的詞彙、語法的現况及其歷史發展便無法理解。斯大林在他的關於語言的天才著作里很清楚地强調了語言的語音構造對於人們的思想的形成和言語交際方面的作用。“不論人底頭腦中產生什麼樣的思想,它只有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在語  相似文献   

11.
古亚美尼亚文史料对于研究蒙古史具有重要价值。某些亚美尼亚史学家关于蒙古人及其征服活动的著作,早在上一个世纪就以俄文和西文刊布过。这类著作有乔治·阿克涅尔齐(马加基亚)、大瓦尔丹、姆希塔尔·爱里瓦涅齐的作品,以及斯捷潘诺斯·奥  相似文献   

12.
本学期开学以来,外語系的师生以教学和学习为中心,有計划地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教师方面,重点的科学研究項目是編写外語工具书,如“俄語常用动詞詞典”、“德語基本单詞及成語小詞典”、“英汉四用新詞典”、“实用汉法詞典”等,这些工作正在进行中。商务印书館邀請英語教师編写的英語自学丛书七种,(包括“英語語法入門”、“英語句法图解”、“英語动詞”、“英語同义詞淺释”、“英語自学文选”)等,已接近完成,此外还在翻譯一些英国文学名著和批評。其他专业教师所翻譯的著作’有的是配合今年紀念世界名人的任务的(如肖洛姆·阿萊汉姆著的“从市集上來”);  相似文献   

13.
一、上古漢語沒有句尾疑問助詞,春秋以後始有“乎”“歟”“哉”等句尾疑問助詞。竊疑上古汉語本無句尾疑問助詞,全賴提高句末字音以見問意。(如俄語然)現代汉語口語中猶有可資證驗者。例如:“我說的湖南話,你聽得懂?”句尾疑問助詞“嗎”字,即不必說出。但“懂”字必重讀。句尾疑問助詞“乎”“哉”“耶”“歟”等字,蓋起於春秋之世。嘗考殷契甲骨文字,其疑問句,往往在动詞前,有“其”“隹”等字,或在句尾奠以“不”字,沒有用“乎”“哉”“耶”“歟”等字的。兩周金文亦然。(石鼓文為秦先世遺物,亦無句尾疑問助詞。)  相似文献   

14.
按希臘史家修昔提得Thneydides,著有比羅奔尼苏战史一书,上载战争将开时裴理喀利主战的演说词一篇,及开战后裴氏追悼阵亡将士的演说词一篇,均係演说中杰作。茲从一八七○年格劳雷Crawley氏英译中将全文迻译如下: 裴氏主战的演讲辞  相似文献   

15.
由于汉語語言結構的特点,汉語的借詞不但是汉語历史詞彙学的一个問題,而且是有关汉語結構理論的一个極其重要的问題(虽然是消極方面的)。大多数研究汉語的学者認为,在某种意义上說,汉語总是单音节的語言,虽然他們在这个問題上的意見有許多細微的区別。这里我沒有必要鑽进这些細节,因为我已經有个机会更詳細地对中国的語言学家们說过我在这一方面的看法。为着目前的目的,讓我重复指出,在汉語里,音节單位不但在音位学上,而且在句法学和形态学上,都經常地起着特殊的結構作用(我对这事实并沒有什么怀疑),也就够了:一般的情形,在汉語里,某一語言結合物之分  相似文献   

16.
(一) 文字改革的拚音方向十四年前(1940年1月),毛主席在經典著作「新民主主義論」里写道:“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無限豐富的源泉”(毛澤東選集第680頁)。文字改革研究工作者根據這一英明的指示,频年以來已不斷地倔强地為文字改革運動進行種種艱巨的斗爭;然而有人這樣說,還不曉得毛主席說的是文字改革或是文體改革呢,看他下句講“言語必須接近民众”,大半指的還是文體改革,像文言改成白话那样的改革。這樣就大大地损害了文字改革的宣传姨澢澳?1952)毛主席已經更明確地指示過郭沫若先生:準備走拚音的道路,字母必須採取民族形式謱Ξ敃r中央教育部马敍倫部長說,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共同的拚音方向,形式應該是民族的(均見『中國語文』月刊創刊號第3—4頁)。這樣文字必须改革、必須走世界共同拚音的方  相似文献   

17.
一語言和言語的区分問題是近数十年語言学中爭論不已的一个重要問題,在我国也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断断续续的討論。这个討論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推动我們努力去认识語言学的研究对象;而对这个对象如果缺乏认识或者认识不正确,語言研究工作就将是盲目的,甚至要犯这样或那样的根本性的錯誤。国內关于这个問題的討論文章大都多少不等地引用已故的苏联語言学家斯米尔尼茨基的某些意見。方光燾同志在1961年发表的一篇回顾那以前的討論过程的文章中指出:“其实所謂主张‘区分語言、言語論者’都是根据斯米尔尼茨基的文章立論的。”我們在这里簡要地說明一下斯米尔尼茨基关于語言和言語的区分的基本观点,不是沒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舞蹈     
勞動產生舞蹈。古代希臘人有扮山羊形的「薩底羅」舞,亦有缚牛尾於背上,伏地作牛鳴的舞姿。按呂氏春秋云:「昔葛天氏之樂,三人執臢?投足以歌八闋。」可知中國古代亦有類似的牛尾舞。這由於當時獲得生活资料的方法是狩獵,一如今日所見的苗民尚有用鳥羽來裝飾身体的。同時,初民的舞蹈與祭祀有關,而此祭祀的仪式实卽生產節日對於自然力量的祈禱。莫爾甘在古代社會一書中說:「禮拜、舞蹈、競技,為宗教上祭典的三種形式」。他舉易洛魁部族間發见的六大宗教年祭為:  相似文献   

19.
釋■     
长沙仰天湖出土战国楚竹簡遣策有■字,凡二見,一稱“■君之(纟足)衣”,一稱“皆■(藏)於一■之■”。此字又见(木仒)江陵望山二號墓出土战国楚竹简遣策,称“二■之■(乂丁),一■高之(乂丁)”;又可增一畫作(?),見(木仒)長  相似文献   

20.
一、問題的提出; 二、詞類的定义問題; 三、詞义和詞類的關係; 四、形态和詞類的關係; 五、句法和詞類的關係; 六、結論。一、問題的提出關於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有兩种相反的意見。有人認为漢語是沒有詞類的,也有人認为漢語是有詞類的。苏联語言学界对於这一个問題还沒有一致的看法。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