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之一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其性质上看,具有首要意义的便是思想、文化等观念方面的一次更新。正如《光明日报》1986年9月29日《社论》中所提出的那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澄清种种模糊思想和错误观念,使人们端正和深化对理想、道德、民主、法制、平等、真理、社会实践等等问题的认识,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去。我们知道,无论  相似文献   

2.
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哲学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是否包含错误问题的讨论。这个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真理包含错误的观点的几个主要论据,谈谈自己不同的看法。一有的观点认为,既然真理“是符合于客观实际的反映”,而客观实际中的对立面是相互渗透的,那末反映这种客观实际的真理和错误也是相互渗透的,真理之中包含有错误,错误之中包含有真理,“真理和错误相互渗透的辩证性质正反映了客观事物相互渗透的这种辩证性质”。  相似文献   

3.
真理与约定     
真理具有多样性 ,它是由事物性质及人的认识的多样性所导致的 ,这种多样性决定了真理的多样性。真理具有个体性 ,最初都是个人发现的 ,最终被社会承认以后才被确认为真理 ,这就是说 ,真理是个人发现的社会存在形式。真理的个体性还意味着真理必须以个人的自觉接受为前提 ,真理不应强加于人 ,真理也无须强加于人。真理是社会约定的结果 ,由个人的“意见”转变成真理的过程就是真理约定的过程。真理具有全体性 ,即任何真理都包含着未知的因素 ,因而任何真理都不是绝对真理。实践检验只在最终证明的意义上是惟一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 ,实践检验存在着局限性 ,那些被检验为错误的东西往往已经无可挽回了  相似文献   

4.
真理与党性     
保加利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巴甫洛夫(T.Павлов)给“真理”下的定义是:客观现实经过实践检验的、在人的主观上的自觉反映之最高形式。这一定义主要说明社会真理的性质。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欲弄清社会科学中的真理概  相似文献   

5.
“对话”作为探求德性真理的形式与方法在东西方皆有其渊源,在形式上,苏格拉底通过诘问、辩论启发人们去关心和思考德性真理,孔子则以先知者的角色与弟子们针对道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丰富生动的探讨。“对话”的式微是道德教育丧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通过在道德教育领域运用以“苏格拉底式对话”为核心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重建“对话”以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真理权威的本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合理性的价值认定和自觉的服从,是对人的自觉能动性及其现实性的提升,是主体自由的进一步实现.真理权威对人类的价值:一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理论价值目标,使人类社会实现向高级形态跃迁;二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实践价值目标,使人类的生活和实践获得科学思维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前提是要端正党的思想路线。除了立党为公、坚持权为民所授和为民所用之外 ,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管理社会、领导国家。改革之初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历史价值无疑 ,但实际上实践只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途径和方法 ,人类全部实践的结果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要成为现实标准 ,还离不开已有的正确认识、理论来判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命题并不完全周延。实践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把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的复杂的有机联系中抽取出来而片面强调 ,在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又偏向了重实践轻理论的一面 ,这就使我们很难完整、准确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从而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避免陷入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和指导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等等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性质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早就科学地解决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之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论》)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多年来宣扬所谓“句句是真理,  相似文献   

9.
回顾20年前所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为了使人们认清大讨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是为了面对现实的奋斗,使理论工作者在国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指导思想,不断研究新问题,探讨新情况,站在理论高度去解决相当多的紧迫且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才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正确理解人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端正成才目的,自觉地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一、人才产生于社会实践人才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的才能既不是从“理念世界”得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生而知之者”只能是“神话”中的“人们”,“一梦通五经”只能是美妙的幻想.人的一切才能只能来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才能的形成,人才的成长和发…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问题上有较为普遍的共识,但也存在抽象地谈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而不具体、历史地谈论什么样的理论与什么样的实践相统一的问题。这往往会造成科学的理论不被人们的实践所接受,人们或者用错误实践观去抵制科学理论,或者用僵化的教条理论操弄实践,导致科学理论无法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造成错误思想成为人们的信仰、错误实践观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在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前提下,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问题,做到正本清源、厘清是非,更好地找准我们进一步前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列宁关于历史转折与“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深刻思想,揭示了历史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的内涵就在于社会实践的急剧发展变化,既使已经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受到严峻的挑战,又使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解受到巨大的冲击;具体地说明了只有在科学地提出和解决新问题、反思实践和理论“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扬弃各种错误理论思潮的过程中“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才能在坚持、探索和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头脑’和科学的“精神武器”;进而揭示了列宁这一深刻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实践定位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应对国际挑战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需要。究其本质,实现人(师生)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定位的出发点和最高价值追求。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则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知行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时代的需要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达。每一哲学都是时代的哲学,它满足它的时代要求和兴趣。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是它的时代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步,是让它置身于时代的洪涛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在不断变革和创新状态中,绝不因为它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就不变革和不创新。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比传统哲学更富有变革和创新性的哲学。纵观哲学史,以往的哲学家们却醉心于建立永恒的真理体系,总要去追求某种终极性质的实在,例如柏拉图的“至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不动的推动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这样就造成了传统哲学的矛盾本性,使它只能以体系更迭、派别更替的形式去实现变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和创新首先表现在,它勇于突破和否定传统哲学对永恒不变终极真理的追求。它的变革和创新更富于自觉性。马克思是把自己创立的哲学奠定于自觉变革基础上的第一个伟大思想家,马克思看透了哲学的本性,深深懂得哲学只有不断地自我更新,才能保持同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它具有无限的生命活力。因此他自觉地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哲学的最  相似文献   

15.
在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扫除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以后,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顺利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廓清“四人帮”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所造成的混乱和流毒,拨乱反正。在这方面,坚持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倡导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掌握革命真理,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不是思想理论战线的当务之急。这是从根本上扫荡“四人帮”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使我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也是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恢复我党优良传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代以来,苏联社会由于出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对抗性矛盾的错误理论,在文学上便相应地产生了以粉饰现实为目的的“无冲突论”,这种理论在四十年代的后期更加恶性发展而达到了高潮。在它的影响下,全部社会问题被纳入一个呆板的模式,归结为“好”与“更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作家们按照这个公式去进行创作,不敢接触生活的真实,不去塑造消极的反面的典型,而是逃避现实,粉饰现实,塑造一些苍白的臆想的所谓正面的高大的  相似文献   

17.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欢呼去迎接真理,用雀跃去庆祝胜利,而错误和失败来临时,常常表现为懊丧和悔恨。感情上的倾斜,使得理性上的表达也发生了偏重。因此论述真理和成功的佳构神品汗牛充栋,而阐发错误和失败的杰作雄文寥若晨星。其实,成功是失败的儿子,错误是真理的母亲,对儿子要施爱,对母亲该“赡养”,这是常理。文清源同志对错误这个课题,由好奇到痴情,并且探索出了个究竟,这个成果犹如在学海天际中升起了一颗新星,给人以耳目一新和感情的迁移。文清源同志的专著《错误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开扩了许多新视角,诸如:在谈及致错因  相似文献   

18.
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趋势中,中文教师的专业自觉是其所属学科“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这种专业自觉主要体现在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两个方面。理论自觉可以抵制偏见,增强自信,促发“转型”的主观能动性。专业的实践自觉则离不开对教学的实训化、科研社会化过程的关注和行动。两项工作的并举,将有利于中文教师直面“转型”机遇和挑战,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中更加积极有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真理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未对真理下过经典的定义。目前我国哲学界通常采用的是艾思奇的说法,即“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里的正确反映。”对此定义,我们觉得有可取之处,但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重新讨论的必要。真理定义的精确化、科学化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在人类认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指导人们自觉地追求真理,为真理而斗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自觉地意识到“向45分钟要质量”这句耳熟能详朴实无华的口号中包蕴着的真理,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所包含的方方面面很多,正如韦志成先生所说:“所谓最优化,就是在尊重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选取最好的最适合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正因为如此,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过很多探索。我在吸收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