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大量增加。究其原因,大都与当事人未能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有关。根据《劳动法》第三章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只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才算确立了劳动关系,才能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因此,劳动者要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要使所签合同能够确保不侵犯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就必须了解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及订立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高订立劳动合同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刘文忠 《职业时空》2008,4(2):24-25
我国正在制定《农民权益保护立法》,并在2007年8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其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公民劳动权保护,因此,分析劳动权的法学意义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权是经济学与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经济学学科侧重讨论就业问题,法学学科则重从公民权的角度进行研究,从法学的基本范畴即权利与义务关系分析社会主体就业的公平与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阳 《职业》2010,(29)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强制劳资双方必须签署劳动合同,同时劳动主管部门再次重申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四十一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月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67小时,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充分显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尊重.新法实施后,由驾驶服务人员(司机)提起的仲裁和诉讼请求较此前同期成倍增长,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揭示其中原因,并提醒劳资双方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合理运作,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2003,(7):42-43
问:我退休在即,与公司发生了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问题的争议,这属于劳动争议吗?我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答: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执行劳动法规,履行劳动合同以及其他劳动问题所发生的劳动权利、义务方面的纠纷。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是《劳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等,都属于劳动争议。这里的“保…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明文规定:"劳动者依法通过职代会,参与民主管理或就保护劳动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本文以某国有企业Q公司所属基层项管部职代会2016年度运行情况为调研样本,摸清现状,分析不足,并从实操性角度对职代会的完善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6.
杨婴宇 《职业》2011,(32):72-73
随着公民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学生暑期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凸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暑期工的权益保护面临重重困难。学生暑期工的劳动权益屡遭侵犯,这不仅不利于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与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基于此,通过对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文秘和模具专业部分学生小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本文着重从自我意识、法律、心理等层面对技校学生暑期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了解他们的劳动权益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7.
王晓望 《职业》2008,(23):17-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公布,并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较之《劳动法》具有两个明显特征:第一,对劳动者带有倾斜保护;第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交易成本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
黄河 《职业》2017,(33):114-116
劳动法史学是对国内外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思想、劳动法学科等劳动法相关历史事实变化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有关影响的分析.本文所称"中国劳动法史学"是指中国学术界对国内外劳动法律制度的产生与演进、劳动法律思想的变迁与碰撞、劳动法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等劳动法相关历史事实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有关影响的分析.中国劳动法史学既是中国法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劳动法学不可或缺的模块.现有资料显示,中国劳动法史学诞生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本文试从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学术基础等多个角度来探求它的起源,既意在填补我国法史学领域的劳动法史学研究的空白,更期待为我国劳动法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精准导航.  相似文献   

9.
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劳动权益,防止和减少非法侵害农民工权益事件的发生,但是,本项调查结果却表明,上海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受侵害问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难以保障农民工权益,《劳动法》关于"延长劳动时间"、"工资"等较为含糊的规定,给经营者以可乘之机。基于社会、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民工反而成为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受害者。完善《劳动法》,加大执法力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