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917年—1949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创作者中活跃着一群女性诗人,她们是:冰心体小诗的创始人冰心,以悲动情的石评梅、白该,学者陈衡哲、沈祖芬,新月派女才子林徽因、方令孺,以歌当哭,呼唤自由的关露、杨刚,九叶派的郑敏、陈敬容等。除了她们,还有以创作小说散文而闻名的丁玲、萧红、陆品清、庐隐等女作家也涉足过中国的现代诗坛。这些女诗人凭着她们敏捷的才思,细腻的感受和学贯中西的渊博知识,为诗坛留下了《繁星》、《春水》、《太平洋上的歌声》、《诗集1942-1947》、《盈盈集》、《交响集》等韵味深长的诗集和《鸟》、《你来…  相似文献   

2.
平原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5):115-117
"五四"时期女作家思想意识的觉醒,使她们在女性角色的定位和性别的自认中将母性的价值档和地位遮蔽起来,在对社会和自身的反思中,她们的作品缺少对母亲角色的正确认识,这就意味着女性在对自身性别意识特别是母性意识的认定中存在着模糊性,至此女性的彻底解放就是虚妄.  相似文献   

3.
论新中国女作家军旅小说的艺术特色曾小瑛在我国军旅小说创作中,活跃着一支女小说家队伍。她们以各自独具风格的作品显露了非凡的才情,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艺术的画廊。她们中不论是老作家还是新作者,不论是描绘已逝去的战争风云,还是反映现今的和平军营生活,她们的作...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苏青、梅娘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出现于文坛,创作的鼎盛期同在四十年代中期。之所以将张、苏、梅三人并提,并不单纯因为她们出现的时间上的一致,更主要的还是她们创作上的颇多相似。在沦陷区写作的特殊时代背景,使她们或许是有意避开敏感的政治题材,而关注着“女人”在时代大潮的流转中命运的变迁,从而使她们在四十年代文坛上高擎起女性文学的大旗。  相似文献   

5.
张萍萍 《东岳论丛》2000,21(4):123-124,144
张爱玲、苏青、梅娘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出现于文坛,创作的鼎盛期同在四十年代中期。之所以将张、苏、梅三人并提,并不单纯因为她们出现的时间上的一致,更主要的还是她们创作上的颇多相似。在沦陷区写作的特殊时代背景,使她们或许是有意避开敏感的政治题材,而关注着“女人”在时代大潮的流转中命运的变迁,从而使她们在四十年代文坛上高擎起女性文学的大旗。  相似文献   

6.
二道桥的女人,像五彩云霞,有的一身红,有的一身绿,有的一身白,个个肃穆圣洁;而有的从头到脚墨黑,只露一双眼睛,甚至有的连这一双眼睛也不放过戴上造型奇特的墨镜,真是又“酷”又“阿拉伯”,即使炎夏大热天,她们也固守此扮,不来半点儿马虎。据说,这种女人多是不惜花万元甚至数万钱远程赴麦加朝过圣的人,她们认为经过圣洁的洗礼,是不可再把已净化了的身体裸露给尘世的。  相似文献   

7.
王立新 《社会科学战线》2023,(5):163-176+282
古代以色列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女性在性别政治结构中作为“第二性”的不平等地位表现在各个方面,也体现在希伯来经典主导叙事中关于一个个女性命运的故事文本上。然而从整体叙事来看,其中同时也存在着女性不甘于接受父权制社会的绝对法则,寻求通过突破两性关系中既定的自身从属性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在特殊历史关头获得了性别政治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的书写。她们对男权抵抗的行为与希伯来经典宏大的主导叙事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传达出另一种声音,这另一重叙事构成了关于女性书写意味深长的“上升的修辞”。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局到局部的树木计算机建模方法,生成大型场景构造中的树木模型,由用户设定树冠形状来确定枝条的生长范围,采用最短距离和分形方法控制枝条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山坡上,一株小小的鸢(yuan)尾花长在一块大石头后面。鸢尾花每天沐浴着阳光雨露,又有大石头为她遮风挡雨,很快就长大了。 一个清晨,鸢尾花睁开惺忪的睡眼,抖了抖身上的露珠,她发现自己快要超过大石头的高度了。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萧红两位女作家对普通生命给予了真诚的观照,她们的散文作品都透露出浓重的悲凉感,同时也体现出了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由于她们个性的差异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散文亦呈现出迥异的风格:萧红的作品在凝重中表达着人生的无奈,包含着对政治的批判;张爱玲的作品在轻盈中描绘着生活的可爱,也展现着人性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代学人赵朴初有《咏天华谷史》诗云: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迹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芳独赏我中华.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故乡.中国人饮茶,自古便带有普遍性.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中国人从何时开始识茶、饮茶,已不可考,但至少在作于战国时代(一说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茶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也)而解之”.茶是一种智慧,犹如酒是一团情感.中国文化自古有阴阳互补的异质同构性,茶属水,性主阴柔;酒属火,性主阳刚.酒调整着情感,茶津润着理智.酒表征着热烈,茶象征着淡泊.酒把万物距离拉近;茶使人的心灵宁  相似文献   

12.
由树冠控制枝条生成树木的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局到局部的树木计算机建模方法,由用户设定树冠形状来确定枝条的生成范围,遵循植物的"向光性",采用最短距离和分形方法控制枝条的生成.此方法适用于大型场景构造中的树木建模.  相似文献   

13.
《南方论刊》2009,(2):131-131
研成控股一直在低调地做着自己的事业。从咨询策划到实业转型,研成控股的发展步伐稳健而成熟。如今,研成控股掌门人姚研成的茶生意已经让全国乃至世界同行眼红,研成控股旗下的高档茶产品“彩云红”或“红岁”,在高端茶领域独树一帜,成为成功与身份的象征,阿拉伯富豪、迪拜王子以及俄罗斯的茶王和日本的茶叶世家,都按捺不住对这茶类珍品的狂热追求。  相似文献   

14.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与缅甸、印度接壤,是西藏偏远边境县之一。植被丰富,地势险要。20世纪初叶,在高山密林之间曾居住着许多部落族群。据相关史料记载,程凤翔于1910年进军桑昂地区时,在桑南发现了一种数量巨大(多于滇茶和川茶)而价格低廉的茶叶:“倮茶”。夏瑚于1911年到当地考察时,又在深山密林中见到了茶树。关于“傈茶”的迷雾就此形成。在“倮茶迷雾”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倮茶”的实质是英国殖民主义扶持下,印度阿萨姆地区生产的专门供西藏察隅边境地区“保人”等部落族群消费的一种劣质茶叶,妄图以此打压中国内地茶叶,切断以茶叶建立起的当地部落族群与内地的有机联系,蚕食中国国土,以实现其殖民主义之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黑人女作家,她极其关注美国非裔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此通过分析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中波琳.布莱德拉夫、皮克拉.布莱德拉夫和美国非裔黑人女性整体的心理状况,阐释了她们作为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的症状和命运。文化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作品中表现为美国非裔黑人女性对压迫她们的白人文化产生的一种扭曲的积极的感情。这种感情与她们的悲剧命运息息相关,只有爱才是抵抗白人文化侵蚀的有力盾牌。  相似文献   

16.
安德森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倍感孤独、压抑的女性极度渴盼爱与理解,但在男权中心文化规范下,她们丧失了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的权利,她们内心的渴望和憧憬无以言表,女性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作品同时警示我们:善待女性才能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有位妇人走出门外,看见院子里坐着3位长着白胡须的老人。 妇人说:“我不认识你们,你们饿了吗?请进屋里吃点东西吧!”  相似文献   

18.
论女性意识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壮观、显赫的狂波巨澜,似乎只是男性力量的标示;而人类的另一部份——女性,尽管她们以自己的方式为着长河的奔流从没有停止地翻腾着浪花,并也曾闪过若干精彩的镜头,然而就其总体上看,她们的身心,她们的人格,她们的价值终究被巨澜所淹没、所卷裹。当人类进入到二十世纪的时候,随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庐隐在“五四”时期所写的婚恋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具有西方现代婚姻思想的女性。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她们沉浮在传统和现代的夹缝中,痛苦而迷茫,对婚姻产生了深深的疑问。庐隐深刻地揭示出:有着现代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同样浸润着传统伦理的温情,她们的心灵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两种价值观念的撕裂。  相似文献   

20.
安娜与蘩漪悲剧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娜与蘩漪是被置于世界文学同一系列中的两个典型。她们都反抗封建道德 ,追求个性解放 ,渴望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们在追求个性解放中充实着自我 ,又在拼命挣扎中慢慢耗尽个体生命 ,以悲愤结束其一生。她们的悲剧是特定的时代和社会造成的 ,也取决于她们自身的性格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