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一致性是反映人口普查数据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第三、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人口死亡因素,比较同一出生队列人口在不同普查年份的人口规模,以此对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性进行检验。研究中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分时期进行分析,在"三普"至"六普"的28年间,九成以上出生队列人口存活率大于1,发生正偏离现象;二是对四次人口普查中的相邻两次普查依次进行比较,普查时处于0~90岁的91个出生队列人口偏离量逐渐增大,偏离率渐次上升;三是分性别来看,1982~2000年出生队列人口偏离程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当数量的出生队列人口出现系统性正偏离,表明在人口普查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口漏报、人口重报或死亡漏报。  相似文献   

2.
何雄  易成栋 《南方人口》2004,19(4):45-51
本文在回顾我国人口普查传统方法技术基础上 ,分析了新形势下国内外人口普查技术新进展 ,并指出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我国人口普查新工作平台。本文探讨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和系统结构 ,并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如何辅助人口普查工作 :普查登记阶段 ,GIS技术可以辅助划分普查区域 ,绘制出普查地图和调查小区地图 ,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确保地域上的不重不漏 ;利用人口GIS ,可以充分发挥基本单位名录库在普查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人口GIS ,可以拓宽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应用领域 ;利用调查小区空间不变性 ,可以统一普查资料空间基准 ,极大的拓宽普查资料应用范围 ;利用人口GIS ,可以加深人口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未来十年内 ,将会有更多的区域建设各等级人口专题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陈波 《西北人口》2002,(3):17-18
九十年代是我国人口转型阶段。本文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主线,对比前几次人口普查资料,系统地分析了90年代甘肃人口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口性别构成对婚姻家庭、人口再生产、人口移动和人口构成都有巨大的影响。两性人口构成是否平衡,对于社会安定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人口性别统计资料非常重要。本文根据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年报资料,对我国人口性别构成状况和变化趋势作一粗浅分析。 一 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大陆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占51.52%,女性占48.48%,性比例为106.3,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3,069万人。  相似文献   

5.
四川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人口的民族构成及其变化特点,是省情、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有关社会、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的基本依据。本文拟以三次人口普查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户口管理部门经常性人口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建国以来四川人口民族结构的变化,兼及有关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及其若干社会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既是以往人口自身及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也是决定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口未来生育水平、国民收入、产出结构和消费结构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深入研究和了解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提供了最新资料。结合前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变动及其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可能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 在人口的文化程度分析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文盲半文盲人口状况的分析。考察和研究文盲半文盲人口状况,对于了解当前我国人口的总体文化素质,制定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及布置今后工作的重点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和抽查资料,对我国文盲半文盲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城乡构成、地区差异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所统计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是指15周岁及15周岁以上的不识字或识字不足一千五百个,不能阅读通俗书报,不能写便条的人。据1990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我国15岁及其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8,225万人,占总人口的16.10%,占15岁及  相似文献   

8.
<正> 年龄是人口普查中的重要指标,也是误差率较高的一项指标。建国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中,只有四项指标是每次普查都对外公布结果的,即总人口、分性别人口、分年龄人口和分民族人口。而对外公布普查误差率釣只有总人口、人口性别和人口年龄三项。在第一次人口普查时,重报人口占1.39‰,漏报人口占2.55‰,重漏相抵、净漏报人口1.16‰。到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重报人口0.71‰,漏报人口0.56‰,重漏相抵净重报0.15‰,可见我  相似文献   

9.
人口普查就是要通过调查以及各种照影了解人口状态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件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所谓现代人口普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一九八○年世界人口和住房普查方案”的建议中关于人口普查的定义指出:“人口普查指的是,对一国或一国经周密划定的地区的所有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有关人口、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评价、分析、公布或用另外方式传播的全过程。”在现代人口普查的统计中,也有静态与动态之分:人口静态统计即人口的普查,也就是对一定的时点下人口现象的静态,进行普遍的统计调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六普”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已顺利结束,相关快速汇总数据也已经公布。依据全国和各省最新发布的主要数据公报,对我国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口流动已成为我国人口普查关注的焦点,不仅首次及时地在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发布了人口流动数据,而且第一次披露了市内人户分离人口数据;人口流动对人口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十年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与人口地区分布变化是一致的,人口迁移流动对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6%,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人口普查就是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时间内,按照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表格和统一的填写方法和要求,对全国人口进行一次普通的调查登记,它包括调查登记收集,汇总,分析、评价,发表的全部过程。人口是构成社会的主体。以人口为中心,便于查清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若干基本情况。同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所以有些国家也把人口普查叫国情普查或国势调查。人口普查作为检阅一个国家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已受到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及部分省区死亡漏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背景 死亡报告是人口普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口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因而,对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报告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死亡报告的完整程度,掌握客观与真实的死亡模式与水平,对于分析普查的质量、描述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以及人口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均期望寿命与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地区死亡水平的主要指标,它们一般是由人口普  相似文献   

13.
人口普查是一项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它是人口统计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建国以来,我国曾先后在1953年和1964年进行过两次人口普查。从第二全国人口普查到现在,已经有十八年了。这些年来,我国人口况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我国人口统计工作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全国人口数字不够准确,人口的各种构成也不很清楚,给国民经济计划工作和行政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是完全正确的。 较之前两次人口普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具有普查项目多、汇总内容复杂等特点。因此,从1979年下半年就着手准备。为了创造和积累经验,保证高质量地完成这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任务,1980年6、7月间,在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在江苏无锡进行一次试点,并在那里召开了现场会议,为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迈开了第一步,为我国人口普查走向现代化提供了第一次试点的宝贵经验,成为把我国人口普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4.
深圳特区人口的家庭状况是深圳特区人口问题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必须予以重视和研究。与1953年和1964年的人口普查不同,第三次人口普查把家庭户和集体户分别登记,为分析家庭状况提供了更准确的资料。家庭户是指居住生活在家里的人口单位。集体户是指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内的集体宿舍的人口单位。1982年深圳特区的家庭户占总户数的97.73%,集体户占总户数的2.27%。下面根据这次普查的统计  相似文献   

15.
人口普查是现在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收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首要来源。人口资料的取得,主要来自人口普查、人口变动统计和抽样调查三个方面,而人口普查是取得人口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马克思和列宁都非常重视人口普查和人口  相似文献   

16.
学业完成状况是人口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侧面.对它的分析,既可以使人口文化程度的表示更为确切,又能反映教育事业存在的某些问题.第四次人口普查首次给出了人口学业的完成状况,本文关于甘肃藏族人口的学业未完成状况分析,即是以此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肃东乡族人口变迁、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乡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乡族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人口绝对数来看,仍是一个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民族。本文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基础,根据历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对甘肃东乡族人口变迁与分布状况作了分析,试图探索其发展特征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 即将在1982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一项基本的、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涉及全国人民的大事。通过人口普查,可以进一步查清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以利于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比例、整顿国民经济秩序、建立最佳的经济结构;同时,也有利于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统筹安排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从而使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在发展物质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搞好第三次人口普查,查清现有人口和有关人口的重要数据,将能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人口普查是以人口为中心对国家若干基本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大规模地人口普查始于十八世纪末叶,是近代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定期人口普查的国家。人口普查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90多年历史,世界上有169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进行了2,000多次人口普查。其中,美国、英国和印度分别从1790年、1801年和1872年的首次人口普查以来,每10年普查一次,从未间断。法国于1801年,德国于1871年、日本于1872年、挪威于1815年、俄国于1897年相继开始人口普查后,各自都进行了多次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人口普查的意义人口普查是关于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资料的基本来源,人口调查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意义。列宁曾经指出:《人口调查资料对共和国来说,无论是生产计划组织,或是苏维埃政权都是必须的”。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完整而准确的人口情报,为全面管理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