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庄子的天地—郭象的自然—禅宗的境界 ;从庄子的以道观之 (望 )—郭象的以物观物 (看 )—禅宗的万法自现 (见 ) ,这就是禅宗所带来的美学新智慧。西方现象学美学也如此。因此 ,借助于西方现象学美学 ,对禅宗所带来的美学新智慧的贡献与不足 ,可以作出深入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生命美学以生命这一更具本源性的范畴为审美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注重生命、注重精神家园的美学,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课堂教学是追求自由、观照意义世界的过程,是感悟生命之美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命相遇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美学充满着生命的力量,这可以从他的审美本质论、审美认识论中发现.他追求超脱物外,但并非否定具体的有形的美,相反,他在肯定万物同一的基础上,对照现实、提升现实,追求人生自由,灵魂解放,生命活跃的意象生成和意境创造,可以说,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自由美学、体验美学和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4.
从美学维度来审视,杨朱的思想体系中包涵着厚重的美学意蕴,这一意蕴主要体现在其全生全身的理论核心上,它指向的是对生命美学、人生美学的追求。杨朱的养生美学以保全生命、延长生命时间、提升生命层次和价值为指向,通过养生实现了无痛苦人生历程,进而完美生命境界,实现审美化的人生理想,进入到精神自由的追求中去。这一美学思想体现在养身、养心和养性三个层阶上。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其禅宗核心是追求“心性”、“顿悟”,且孕育着“脱俗”、“重韵”的美学思想.黄庭坚的书学思想及艺术观点深受禅宗中悟道思维的影响,这是在“韵”的文艺观下所体现的一种“脱俗”思想,并始终贯穿于他的艺术领域中,包括审美思想、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显然,“脱俗”成为黄庭坚美学思想的重要核心.  相似文献   

6.
禅宗美学是佛教禅宗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美学思想.以中唐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散文、诗的创作,正是禅宗美学影响于文人创作的产物.禅的定慧双修确立了柳宗元山水散文、诗的禅悦境界,突出了柳宗元啸傲山林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从美学维度来审视,杨朱的思想体系中包涵着厚重的美学意蕴,这一意蕴主要体现在其全生全身的理论核心上,它指向的是对生命美学、人生美学的追求。杨朱的养生美学以保全生命、延长生命时间、提升生命层次和价值为指向,通过养生实现了无痛苦人生历程,进而完美生命境界,实现审美化的人生理想,进入到精神自由的追求中去。这一美学思想体现在养身、养心和养性三个层阶上。  相似文献   

8.
禅宗,中国佛教六大宗派之一,中唐以后逐渐超越其它宗派,成为佛教主流。通过与中国本土儒、道两家的不断融合逐渐渗入文化、艺术体系之中,影响着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支柱之一。禅宗所体现出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禅宗美学思想的性质,通过对文人书法形式、风格的梳理,可以理出禅宗与书法本质上的深层次联系以及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禅宗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经过本土的儒、道、释三家重大思想精髓的融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本土文化——禅宗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融入的禅宗美学思想,用简代繁、用宁静代替喧嚣、用自然代替造作,是禅宗美学赋予设计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禅宗美学研究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禅宗美学,开始得到重视和广泛深入研究。本文对十年间取得的丰硕成果,从禅宗美学思想史、禅宗思想影响下的美学思想、文学艺术创作等宏观研究,以及禅宗美学范畴、命题、代表人物等微观探索,作广泛介绍、评述。肯定其开拓学术研究新领域及大量创造性研究成果,亦指出其存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美学于生死反思中,显现出美的智慧之光,并突出体现了重“生”的生命美学特征。植根于原始生殖崇拜的中国文化与哲学,十分重视人的现世生存,汉字“美”的初形也体现出以生命为美的观念。在儒家美学中,从孔子对时间性的诗性领悟到《周易》的生命美学,成为后世许多重要美学思想的源头。庄子美学体现出对于生死的审美超越。魏晋时代在死亡的反思中激发浓烈的艺术精神,促进了人的美与自然美的发现。禅宗美学则体现了禅者勘破生死的精神美与审美解脱。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绘画史上,禅画《寒山拾得图》是非常重要的禅宗题材。寒山、拾得的审美形象源自禅宗典籍,到宋代确立了其基本的审美特征,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禅宗美学思想。宋元时期此类题材及其美学思想传播到日本,对日本绘画审美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日本禅宗美学在美国的传播,《寒山拾得图》对美国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旨趣也发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史蒂夫·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残缺苹果”的图像符号与禅宗美学因素的关联,溯源到“垮摔派”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禅宗思想接受、对寒山诗的阐释以及再创作,反思中国禅宗美学对美国“新文化”的艺术审美和科技美学创意的历史作用,阐明了禅宗关学中“残缺”的审美观念时美国诗歌与科技文明审美理念的潜在塑形与视觉冲击功能。重在申明东西方文明历史交流与融合是推动艺术与科技美学观念创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禅宗美学关注人的精神自由,推崇以心传心的直观感受和明心见性的思维方式。禅宗美学中的无为解脱的审美情感、直观体验的审美理解、顿悟见性的审美思维对唐诗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禅宗的生态美学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禅宗具有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缘起论与无我论是它的哲学基础。禅宗生态美学智慧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 ;(2 )禅宗生命观的生态美学智慧 ;(3)禅宗心性论的生态美学智慧 ;(4 )禅宗认识论的生态美学智慧 ;(5 )禅宗解脱论的生态美学智慧。研究禅宗生态美学智慧 ,对于当前的环境保护与美学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封孝伦的生命美学在与实践美学长期的对话、交流中脱颖而出。他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为研究方法,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以"三重生命"学说为理论支撑,以"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为核心命题,从而创建了一个科学、严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美学理论体系。该体系既是封孝伦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同时也是中国美学发展的新创获。  相似文献   

17.
苏轼热爱自然、钟情山水,创作了大量具有自然生态美学思想的词作。在其词中,苏轼通过对外在自然美的发现,感受到自然的亲和力,体认到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了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交融,追求诗意的栖居地。苏轼词中的自然生态美学思想表现为以自然为友,将个体生命与自然生命进行关联,认识到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生发出对于生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之情。  相似文献   

18.
人学美学的学理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的美学大势是走向人学。其学理依据在于 :其一 ,西方美学起于哲学 ,展于艺术美学和审美心理学 ,最终归于人学 ,人学成为西方美学发展的脉理依归和各派美学的价值取向 ;其二 ,中国古代以儒道为源头的楚骚美学、经学美学、玄学美学、佛教禅宗美学、宋明理学美学 ,以及明代心学美学等 ,无不以人文精神和人学理念为其筋骨 ,2 0世纪的中国美学更是以时代精神汇入人文传统而呈人学大势 ;其三 ,新世纪的美学需要关注人的生存世界、洞悉人的意义世界、瞩目人的情感世界 ,更应该从学理上丰富美学的人学底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山水画,源于发达的农耕文明社会,成立于玄学鼎盛的魏晋时期,受道家美学思想熏染更深一些.文章结合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思想,阐明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个性契合了老子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道".即:水墨显现了"朴"的生命本色,空白处呈现了空灵的生命气韵,远的自觉体现了对"大"的生命境界 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小说《灵山》被誉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试图从悲态、悲剧、崇高、荒诞这四种具有悲色彩的美学形态挖掘出小说崇尚悲的美学追求。这种美学追求表达了作品对自我、生命真实和自由精神的一种执着追求及对当代人类生存现状的思考和忧虑,揭示出文学对精神的救赎这一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