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中将技能和感情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具有美学意蕴。从美学的角度论述教学艺术中的内涵、审美特点,教学艺术的美学意义;以及提高教学艺术的一些建议:讲究技艺美、塑造行为美、丰富情感美、提倡道德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鲍照与左思的简略对比开头,从鲍照山水诗中山诗与水诗的差异入手,进而探析出鲍照诗歌在四方面对屈骚艺术有着杰出的继承与发展:独特的爆发式抒情方式;浪漫倾向上的表现主义创作方法;象征体系中自我象征形象的完成;语言形式上的改革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屈原作品中的"发愤抒情"模式,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既是其完成抒情主体精神建构的方式,也是其实现人生悲剧艺术化的手段.借助它,屈骚完成了从神话、巫歌形态向精神探索和心灵呈现的生命诗学的转变.正由于此,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创作原则而趋向于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特质,在整个古代文学史的流程中,它规范着古代诗文与现实及作家心灵之间的关系状态,成为一种原型范式.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论述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文化精华动物纹艺术,凝聚着游牧文化意识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模糊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对语言艺术处理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探讨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与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模糊语的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8.
屈大均以光大三闾之业为己任,其《骚屑词》多"香草美人",表明其对屈骚精神的仰慕及追随。在词风上,《骚屑词》既有"要眇宜修"的婉约词作,也有不少"豪气轶生马"的词作,还有倾向于南宋骚雅一派的骚雅词风。屈大均词的屈骚之风即其词之最主要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浪漫主义美学的语境中重读霍夫曼,可以对他产生新的认识。他的"双重人格"的主题值得进一步解读,这其中包括:体现了浪漫主义者认为文学艺术的基本任务是再现人的精神内容,而否定艺术模仿论赋予模仿以第一位的、决定性的意义的观点;在理论上有德国浪漫主义幻想的"离魂说"作为支持;双重人格使个人身上失去个性,在活人身上失去生命和灵魂,这是双重人格给他的原型带来的最大灾难。作为"纯粹的浪漫主义者":霍夫曼的艺术创作中实现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现了浪漫主义美学强调各种艺术的相互渗透;他的长篇小说采用片段的方式进行叙述,这是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与以往的艺术批评在形式上的最大区别。  相似文献   

10.
《边城》和《古都》分别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在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传达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达到了悲与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在19世纪西方画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鲜明强烈的个性、新奇多变的题材、表现力丰富的色彩,一扫古典主义绘画的僵化、教条,给19世纪的西方画坛带来强烈的震撼,并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述了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及其影响,并指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1993—2005年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展开的一场争论,是一个转折性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好形势下,中国当代美学界在西方后现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所产生的,它有力地推动了实践美学主导流派的发展,把实践美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新实践美学流派。在争论中,新实践美学从许多方面引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奠基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观点、立场、方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开放性和生命力。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争论中,新实践美学非常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优秀遗产结合起来,争论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生动、短小的“片断”是浪漫主义艺术批评特有的形式。解读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中若干最有代表性的片断,可深入理解浪漫主义运动和浪漫主义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离骚》前半部分是现实的、自思自叹的、独白的:诗人反复倾诉着愤慨和哀怨;后半部分是想象的、有商有量的、诗剧式的:三次"遨游"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受浪漫主义的影响,表现在艾略特的语言口语化、意象的恰当使用等方面。因此,艾略特对浪漫主义有着潜在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西美学是两种不同文化思想体系的美学,它们诞生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各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虽然中西美学在研究体系、研究方法等大的方面确实风格迥异,但是在讨论某些具体的美学现象和美学问题的时候,中西美学还是有很多不谋而合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的。这显示了二者在某些美学问题上具有超越地域与国界的共同性,反映了人类在美学乃至真理问题上共同的、普遍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气的描写是吉奥诺作品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吉奥诺不关心气的概念作为气体状态物质属性的原始含义,却钟情于气概念发展为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哲学含义。这种美学倾向源于作家生命的感悟,吉奥诺的艺术就是人类灵性之气的表现,生气就是灵性之气。换句话来说,灵性之气就是艺术家与天地万物心有灵犀的观物,这就是中西审美观照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18.
热爱大自然、歌颂大自然是浪漫主义文艺的一大特征。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尔崇尚自然、简朴,反对猎奇、矫饰,如实描绘特定时间、特定地区、特定气候下的特定环境,注重气候和光线在地上及空中的效果,以再现语言所不能传达的东西。他的作品不追求古典的诗意与深奥的哲理,而是在平凡的景物中发现美的真谛,给人以“田园诗”般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建筑美学在设计中过分强调建筑形式的视觉效果的局限性问题.采用关系分析方法.从生态美学的审美标准、生命力特征、和谐性特征和健康性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美学与可持续性建筑的密切关系,得出可持续建筑设计应以生态美学为基本设计原则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史上,庄子以卓荦独特的文艺思想和"汪洋恣肆"、"恢诡谲怪"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庄子在《天下》《寓言》篇中比较集中地涉及到的浪漫主义理论问题:浪漫主义的渊源;浪漫主义精神的感性基础和表现形式;浪漫主义理论中有关艺术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等。这些理论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理论具有开创意义,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