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问题。每个国家的人权观都是本国主流文化在人权领域的表现。中国和西方的人权观在诸多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价值定位和选择。中国人权观主张义务本位,西方人权观主张权利本位;中国人权观发生于礼治环境,西方人权观产生于法治环境;中国人权观侧重对超验人生价值的追问,而西方人权观侧重现实的功用;中国人权观重视群体的权利,而西方人权观重视个体的权利;中国人权观重视人际的和谐,而西方人权观侧重人际的界分;中国人权观侧重人生价值的完满,而西方人权观侧重人生日用的实现。西方人权观的致用性、个体性、务实性可以弥补东方人权观“有神无体”的制度性缺失;而中国人权精神的高远性、和谐性、完满性则可消除西方人权观“有体无神”的工具性僵硬。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人权与资产阶级人权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人权是具体的 ,历史的 ,有阶级性的并强调集体人权 ,是广泛的 ,真实的 ,公平的人权。这种人权的实现 ,不仅依赖于坚实的经济基础 ,而且要有健全的法制、良好的公民素质为保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青年时期,致力于揭示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人权的实质,此时马克思已站在唯物史观的入口,透视了"政治解放"(资产阶级革命)国家所实现的人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实际生活的考察来解构其权利的性质,为我们确立了观察人权问题的科学视阈和基本方法,这一方法对我们透视和剖析资本主义人权现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权观的嬗变历程分为两大时期5个阶段。在人权特性、享有主体等领域,人权观的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结新中国60年人权观嬗变的历史和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人权观的嬗变呈现出历程的曲折性、概念演变的渐进性、发展动力的内化性以及发展主体的官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划清两种人权观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有两种人权观,它们有本质区别。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透析人权的历史性、具体性、阶级性、相对性。在人权问题上,要讲政治,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界限。两种人权观是两个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人权问题上的表现,它们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两者的历史背景和追求的目标不同,两者的核心和法律形式不同。两种人权观的实践操作也有显著不同:一个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公平性等特点;一个具有狭隘性、虚伪性、不公平性等特征。当代国际上两种人权观的激烈斗争以及我们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研究马克思的人权观,必须把握三条原则:人权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人权的具体性与历史性相统一;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以马克思人权观指导我国的人权实践,要坚持“以人为本”,既关注人权的现实层面,又关注人权的目标层面,将人的权利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既注重按照本国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权事业,又坚决以人权作为“武器”回应某些西方大国的挑衅,将人权发展与主权维护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人权的特性、内容、享有主体以及与主权的关系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坚持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政治权利的统一、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人权与主权的统一。与西方传统人权观相比,这一人权观充分彰显出自身的特点,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现阶段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推动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权事业顺利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诉求。然而,在目前情况下,世界和平之路仍然显得艰难而曲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时刻面临局部或地区战争的威胁。其中,世界各国国情的不同及其多样化所导致的人权问题,就构成了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在世界各国国情多样性的背景之下,促进世界各国的人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就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解决人权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是真正能够在各国国情多样性背景下促进各国人权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在人权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应从正面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教育;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权思想,认清资本主义人权制度的阶级实质及其狭隘性;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的人权状况,处理好人权理想与人权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理论中具有根本性的观点.从人权建设的角度看,"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邓小平把生存权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发展权以及"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人权观,对我国当前的人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与保障广大人民人权的关系、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出发点、人权保障的途径、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以及21世纪中国人权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探讨了江泽民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认为,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人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探析了该思想体系因中国社会变革不断深化和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并着重从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实践原因、基本特征、实践形式和实践原则等方面入手,说明这是与西方极端的"天赋人权"观根本对立的,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别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为争取自己最根本的人权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国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社会主义人权事业新纪元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人权建设新阶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拓中国人权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普遍的人权文化,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实现,是联合国许多文件宣示的人权教育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肩负的使命。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有助于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遵行,也具有重要的道义、法律和文化基础。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应当积极开展人权教育,并借助其他必要措施,促进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在这一领域,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应该也能够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同情弱者,维护弱者的权益,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从弱者人权思想的提出及孕育过程以及法律保护的历史演进来看,弱者的内涵很偏狭。尤其以弱势群体来称谓或定义弱者概念,表明以往弱者人权思想均存在一些欠缺,难于把弱者人权保护落实到对弱者个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25年前,美国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就提出了"认真对待权利"的命题;25年后,权利问题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与真问题。少数人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其权利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由于理论上的缺失和实践上的背离,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仍然面临困境。基于人权的普遍性和平等理论,认真对待少数人权具有必然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的冲击,是劳动权得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劳动权入宪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权理论的落实。劳动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国际社会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从劳动权形成来看,劳动权与人权所行使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中是平行的甚至很少相遇,甚至在权利概念出现以后,劳动权也长期无人提起。劳动权具有人权属性应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为劳动权的确立和保障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权的人本理念是创新人权理论的关键所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则为人权人本内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以人为本视野下的人权的人本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人是人权之本,具体的人与社会的人是人权的立足点,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从人的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发展,人人和谐共处,人人参与人权实现。  相似文献   

19.
罪犯是弱势群体的一员。他们的人身自由被剥夺或限制,但其私权利常常被忽视。文章从三个案例中透视中国罪犯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完善罪犯私权利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权法学》课程和教材,为“人权法学”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权和人权理论则是人权法规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人权法学”是关于人权法规范的理论学说,并以国际人权法标准来审视具体人权的理论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方法论上,“人权法学”可以划分为根本方法、普通方法以及具体方法。研究国际人权标准与具体人权的对接以及理论的解释,则是“人权法学”学科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