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惟敏是明代的一位散曲大家。其散曲主要表现的是儒家用世思想和道家隐闲思想。但是在其两篇套曲的小序中明显地表现出了具有神秘色彩的谶纬思想。分析该思想的成因,主要有三:谶纬文化的传承和时代氛围的影响,具有神秘色彩的地域文化影响,个体认知的局限与内心需求的促动。正确认识冯惟敏谶纬思想的形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思想,也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曲作。  相似文献   

2.
冯子振是元代湖南本土作家中唯一一位从事散曲创作的诗人.其代表作[鹦鹉曲]是元人散曲创作的一朵奇葩,内容以抒写隐士情怀为主,风格豪放,间杂婉丽.卢挚和马致远两位外地作家也创作了一些反映湖湘生活的散曲佳作.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最早进行散曲创作的作家之一,又首开元散曲自度曲以及隐逸情调的风气。元散曲这一新兴诗体,在他的手中从民间进入文人创作,完成了由词向曲的演化而基本定型;元散曲叹世归隐主旋律的形成,也深受他的影响。元好问对元散曲以及整个元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先导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4.
薛昂夫是元代可自立门户的维吾尔族曲家,其咏史怀古的散曲多体现了对传统儒家道德观念和人生追求的叛逆色彩,而叹世乐闲的散曲受老庄思想影响,表现了对传统文人"清逸"精神衣钵的继承。其人其文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极富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薛昂夫是元代可自立门户的维吾尔族曲家 ,其咏史怀古的散曲多体现了对传统儒家道德观念和人生追求的叛逆色彩 ,而叹世乐闲的散曲受老庄思想影响 ,表现了对传统文人“清逸”精神衣钵的继承。其人其文 ,在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华化选择中极富文化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6.
南音的音乐体系由曲(散曲)、指(指套)、谱(乐器曲)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曲"又称南曲、草曲、散曲等,其基本音乐结构由管门、滚门、撩拍三项组成。在100余个滚门中,"中滚·十三腔"最具特色,其唱腔最为复杂。凡属"中滚·十三腔"的曲子均由13个不同滚门组成,其复杂的润腔形式让一般"曲友"望而却步。《听门楼》是一首曲牌为"中...  相似文献   

7.
丁綵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布衣散曲家。综观其散曲,主要包括缠绵怨婉的闺情曲、郁愤直讽的叹世曲、恬淡静谧的田园曲,直白露骨的艳情曲等四类;体现出了"情真"、"俗趣"、"灵活"等较为突出的风格特点。从中,我们大致可窥见这位乡野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志趣追求。  相似文献   

8.
张养浩名如其人,一身浩然正气。在散曲创作中,浩然正气是他的散曲之魂,无论是抒情还是言志、叙事均以其浩然之气贯之。也正是因为其浩然正气,才使其语言高下皆宜,曲境或豪放或冲澹,风格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9.
金銮是明代中后期一位独具特点的散曲家.关西的生活经历、南京的特殊环境、任侠喜谑的个性使他的散曲创作呈现出清爽、谑讽、俗朴之风.其曲风既有别于元代散曲家张可久、乔吉辈,也与明代散曲家王磐多有不同,有其可称之处.  相似文献   

10.
《全元散曲》收遗山十一首。其《人月圆》二首亦词亦曲,属变词为曲之作,《骤雨打新荷》是自制曲,其牌名《小圣乐》及对宋康伯可《大圣乐·初夏》的效仿,也属变宋词为散曲之作;其余《后庭花破子》二首、《喜春来》四首及残套二首皆属为当时俗曲作的歌词,与宋词的渊源关系较少或全无。商道、王恽等同牌散曲更接近原生态的民间俚曲,很有可能比遗山散曲出现得更早些。"变宋词为散曲始于遗山"之说不够妥当。  相似文献   

11.
姚燧散曲析     
姚燧是元代前期著名的古文家,以散文见称,然而其诗词曲各体皆工,堪称一位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作家。其散曲大致可分三类:叹身世凄苦、抒相思之情、发隐逸情怀。感叹身世之曲感情真挚、深沉苍凉,相思之曲清丽婉约、深情绵邈,隐逸之曲清新淡雅、意境悠远。  相似文献   

12.
隐逸散曲情感书写层次的展开与变化,表现出愤世抗辨之思、遁世任真之吟、乐世归俗之趣的多向性维度。隐逸的题旨与强烈的愤世之情相绾结,个人批评话语的突入,赋予了散曲瓦解传统、追求个体真实的新质;而道情唱理、超圣入凡的隐逸之音。更与无往不在的乐世归俗精神相激发,彰显了散曲创作弃道图存、贵适乐生的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有墩是明代前期极具代表性的一位王爷曲家,受当时政治环境与其自身特殊地位的影响,他没能在政治仕途上大有作为,却在杂剧、散曲创作方面取得了成功.通过梳理、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可知:在其233首北小令中,共用押韵方式7种,有9美21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  相似文献   

14.
康海北散曲小令用韵简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康海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具有开创之功.通过分析归纳其北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204首北小令作品中(不含带过曲),押韵方式共8种,有8类42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15.
陈铎是明代中叶散曲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家,他现存的大量风情闺怨类曲作,长期以来都是众矢之的。其实,这些曲作并非都是"既多蹈袭,亦浅才情"的艳曲一流,而是以另一种委婉细腻之笔墨,绘出了深闺女子及青楼女子柔肠百结的相思与哀怨。通过缠绵相思、心理透析和青楼风景三个层面,对陈铎风情闺怨类曲作分别加以细微探析,可纠正人们对于其曲作的片面误解。  相似文献   

16.
卢前是一位蜚声中外的曲学理论家 ,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散曲史”概念 ,其散曲美学观新旧兼容 ,体现出极端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同时卢氏还是一位业绩卓著的散曲文献学家。  相似文献   

17.
清人对散曲文体的认识,因受前代词曲观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称谓。经文献考疏,相关称谓有十种,可分为从“词本位”衍生的词、词余、小令、叶儿,以及从“曲本位”衍生的乐府、散曲、散套、曲、南北曲、清曲两大类。各称谓之间的范围与所指不尽相同,仍需具体辨析。研究结果表明:清人对散曲称谓多沿用元明两代,且没有形成共识,展现出清代散曲成熟性与灵活性并存的特点;以词称曲作为清代散曲的主流称谓,一定程度反映了清词“中兴”而清代散曲衰落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他的作品雅俗互融互渗,雅俗相宜,形象生动,诙谐有味,对元代散曲的表现力有开拓之功。其曲清丽蕴藉,引领了一代曲风潮流,对散曲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他的作品雅俗互融互渗,雅俗相宜,形象生动,诙谐有味,对元代散曲的表现力有开拓之功。其曲清丽蕴藉,引领了一代曲风潮流,对散曲文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明代著名曲论家王世贞、王骥德和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日本学者盐谷温等人所持的曲的起源和“北曲先于南曲”的理论,在传统曲学研究中颇有代表性,甚至几成定论。本文经多方考证后提出新见,认为南曲不仅不是出现于北曲之后,而且南曲之源比北曲更早。曲学研究中另一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散曲是剧曲的支流”。本文认为,戏剧与曲严格说是两码事,戏剧之所以又称剧曲,是因为它将散曲借到自己的营垒中来,以唱曲作为一种新的表演手段;散曲绝对不是什么“剧曲的支流”,恰恰相反,倒是剧曲即杂剧沾了散曲的光,既强拉了散曲加盟又顺便窃取了“曲”的外衣,只有散曲才是曲的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