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壮族教育史略论李彦福,何龙群(广西教科所)(广西区党校)一、壮族教育史的分期壮族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的客观存在,它是伴随着壮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壮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壮族教育史的分期是依据壮族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划分的。目前的壮学界对壮族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广西壮学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壮学丛书》总主编张声震研究员进行访谈。张声震研究员回答了编辑部提出的何时因何原因情系壮族、引领和研究壮学,壮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壮学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壮学研究成果对推动壮族文化发展的作用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感想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学学会、《壮学丛书》编委会11月3日在南宁召开学习座谈会。与会壮学研究专家学者紧密联系学会和《壮学丛书》编撰出版工作的实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自治  相似文献   

4.
壮族生态研究就是对壮族社会群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学科进路的角度来看,壮族生态研究大多是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即或偶尔有民族生态学、历史地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学者参与其中,其研究成果也仅占较少的部分。作为一个边缘的、交叉的研究领域,壮族生态研究需要在壮学中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壮学仍在持续构建之中,需要壮族生态研究的参与,因为壮族生态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壮学的研究领域,填补研究空白,而且可以提供科学的研究视角,增强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扩大壮学的学术影响力,增强其统摄性。  相似文献   

5.
《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和《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已经出版面世。今天 ,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西区民委在这里举行首发式 ,我谨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对首发式的隆重举行和明天即将召开的学术座谈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光临首发式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为编纂《壮学丛书》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以及关心、支持《壮学丛书》编篡出版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 !《壮学丛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编纂的、系统展示壮族悠久历史及其灿烂文化的文化建设工程 ,具有…  相似文献   

6.
对古老壮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壮族的历史上,壮族人民从来没有耽溺于任何伟大的宗教,从来没有建立过任何庞大一统的政权机构,更没有致力于任何宏伟规划的工商业活动。因此,他们的文化构架体系有一定的缺陷性、落后性。这就决定,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壮族人民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所创造过的一切,审视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一句话,就是必须对古老的壮族文化传统进行现代化探讨,探讨它主要的发展趋向,纠正它固有的劣根,使其在整体功能上指导我们走向光明,走向繁荣与富强。那么,壮民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她的文化是怎样的一个构架体系呢?  相似文献   

7.
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时间上延续了600多年,空间上覆盖了壮族历史上的主要分布区域,壮族土司制度的众多因子已转化成当代壮族的重要文化元素.因此,壮族土司制度是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土司制度研究成果是壮学建立的重要基石.壮族土司制度研究还可以在土司相关专题、土司文化遗产、与国内及东南亚邻国的比较等方面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8.
《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出版广西民族学院周光大教授主编的《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一书,已于1998年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本以一个民族为实体,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研究的专著。该书在对壮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衍...  相似文献   

9.
2016年4月12日,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百色市人民政府、广西壮学学会主办,中共田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6年百色市布洛陀文化学术研究座谈会"在田阳县布洛陀文化中心隆重召开.百色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彩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闫国飞,广西壮学会会长、研究员覃彩銮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会上,来自北京、河北、云南、贵州、海南、广西等省区高校和科研机构近100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壮族麽经的内涵与价值、布洛陀文化与壮族文化、壮族文化与布依族文化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并就如何加大对布洛陀文化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2016年4月12日,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百色市人民政府、广西壮学学会主办,中共田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6年百色市布洛陀文化学术研究座谈会"在田阳县布洛陀文化中心隆重召开.百色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彩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闫国飞,广西壮学会会长、研究员覃彩銮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会上,来自北京、河北、云南、贵州、海南、广西等省区高校和科研机构近100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壮族麽经的内涵与价值、布洛陀文化与壮族文化、壮族文化与布依族文化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并就如何加大对布洛陀文化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覃乃昌是壮学研究领域的灵魂人物,也是壮学理论体系的先行者,系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在壮族稻作农业史、华南民族文化史、华南与东南亚民族历史文化关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特别是在壮族那文化、布洛陀文化、盘古文化研究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研究成果,为广西民族学界争得了巨大的荣誉,也为推动广西民族工作的发展,为繁荣广西民族研究特别是壮学研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有鉴于此,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覃乃昌研究员于2006年3月20日到广西民族大学作关于壮学研究现状的学术报告。本期主打栏目"南岭壮学"出刊之际,本刊特将此次学术报告内容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论壮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认为,壮学是在“后轴心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文化中心主义”逐渐被打破,区域性、族别性研究蓬勃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壮学产生所依赖的学术基础是壮族研究。80年代以来,壮族研究成果的系列化和综合化,使学术界在壮族渊源、壮族文化的本质等根本问题上基本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壮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壮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发散性,这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壮学的神圣使命是要促进壮民族的文化自觉,沟通世界人类。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23日,是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广西壮学学会原会长覃乃昌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由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广西壮学学会、广西民族研究学会联合举行的纪念覃乃昌同志座谈会在南宁隆重举行。自治区民委和各高等院校、研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壮族传统节日自成系列,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稻作文化色彩.壮族称过节为“吃节”.因而,节日是壮家人畅饮的盛宴、祭祀的盛典、娱乐的平台、交友的良机,凝聚着壮民族深厚的情结,承载着壮家人对人寿年丰、平安生活的追求与期待,储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铭刻着壮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印记,具有调节身心、振奋精神、促进团结、增强信心、丰富文化生活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其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节日文化的重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刘达成 《中国民族》2008,(10):46-48
经历了千百年历史长河的壮民族,以其聪颖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博大精深、宏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戴光禄、何正庭为代表的壮学学术带头人,继大型画册《壮族文化》和学术专著《勐僚西尼故》问世之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又让我们看到了体现壮族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5.
当我接到1988年第4期《广西民族研究》时,很感兴趣地连续读完了《论壮族文化的断裂现象》(以下简称《论断裂现象》)、《论壮族思想意识、心理结构及其中的卑弱成分》,(以下简称《论卑弱成分》)、《对古老壮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以及《汉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壮族古代文化的影响》(以下简称《影响》)等几篇论文,我被各位作者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对壮民族文化所作的科学的反思,特別对  相似文献   

16.
壮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集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宗教学、生态学等于一体。该书由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策划组稿,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壮泰族群发展"这一主题,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壮族历史文化与民族关系研究""壮族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研  相似文献   

17.
《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和《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面世 ,是民族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 ,我谨代表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壮族是我国的第二大民族 ,国内人口 1 70 0多万 ,作为岭南的土著民族 ,她对开发、保卫祖国南部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壮族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壮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的民族之一 ,种稻已经有 1 2 0 0 0多年的历史 ,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餐桌上以大米为主食 ,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也是壮族的光荣 !但由于种种原因 ,国人对壮族尤其是…  相似文献   

18.
壮学是以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现实性、整体性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张声震与壮学研究结缘,是从1985年从事整理民族古籍事业起。二十多年来,在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整理民族古籍、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学术考察等一系列活动中,张声震尽其所能致力于壮学研究推广和发展,他从整理各种典籍资料中,发现了壮族许许多多的古老的原生态文化的存在;在对其特性的认知和研究中,找到了壮族社会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这些记录,便是壮学建立的基石,是壮学丛书各种专著研究成果的依据,在进一步研究中,也逐渐形成了壮学基本观点和理论,并从中发现了某些规律。张声震是壮学理论体系重要建构者——壮学不能没有张老,张老离不开壮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中国改革开放给壮民族传统文化带来挑战和冲击 ,也给壮族地区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为壮民族摆脱落后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它推动了壮族地区经济、政治和观念行为的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壮民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为壮族语言文化变迁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渐消解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人口流动的加剧,逐渐瓦解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传承的群众基础;社会阶层的分化,逐渐解开了壮族语言文化赖以维系的情感纽带;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日益改变了壮族语言文化的生存土壤;现代化所滋生的工具合理性,日益使壮族语言文化发展受经济原则支配.另一方面,现代化为壮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