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经武 《创新》2012,6(3):100-102,110
当前,南宁城市特色文化的定位问题尚不明确。从城市文化定位理论、城市文化品牌营销理论、城市形象CIS理论和城市形象传播理论出发,根据真、新、精、简、明的定位原则,南宁城市特色文化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绿城、壮都和中国东盟友好城,用一句话表示那就是"绿城壮都友好城"。  相似文献   

2.
建设城市文化与提升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寿灿 《浙江学刊》2002,(3):153-156
本文认为 ,城市竞争力既是竞争资产和竞争过程的统一 ,又是经济实力和竞争环境的统一。而城市文化恰恰是城市竞争过程的历史积淀和竞争环境的构建因素 ,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及知识经济条件下 ,对城市竞争力而言 ,其作用越来越大。为此 ,本文提出要以正确定位、科学规划为前提 ,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 ,以树立精品为重点 ,建设城市文化 ,提高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黄磊  黄己立 《创新》2009,3(1):54-57
合肥市是2004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的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对其区域自主创新模式的研究为该市更好的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同时对相关城市准确定位自己的模式皆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对合肥市区域自主创新模式的研究,力图提出一个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区域自主创新模式,并且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论证,以确保模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与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登峰 《求是学刊》2004,31(1):68-73
国内外学者在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中,往往侧重城市竞争力的测算和排名,缺乏对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度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借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来分析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原因。文章指出,外部规模经济是形成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是外部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并用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增长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竞争优势的原因展开理论分析。最后,文章以深圳为例进一步说明在开放和创新基础上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是产生强大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培植关键产业的城市集群是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克 《学术交流》2004,(7):167-169
核心竞争力是高等学校竞争优势之源,高等学校只有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识别,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才能发现核心竞争的战略环节,并对其进行培育,使其形成竞争优势。要从准确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和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采取对策,培育和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构建的“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为手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慧芸 《创新》2009,3(10):42-45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城市形象传播中,具有突出的样本意义。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依据,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试图呈现桂林的旅游城市形象。桂林的旅游城市形象如何进行传播,以期得到一些旅游城市形象传播的普适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象已成为21世纪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只有塑造出独特的、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安市应从构筑兀字型景观格局,打造园林化景观路径、塑造文化性景观元素等几个方面,大力塑造城市个性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 ,以网络化城市为目标 ,寻找正确的途径和有效措施来发展网络中心城市 ,是我国城市化必须明确的方向和思路。搞好城市规划和功能设计 ,发展民营经济和龙头企业 ,形成产业集聚和网络分布 ,提高第二产业和发展第三产业 ,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 ,则是向网络城市化目标迈进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苏云  庞剑文 《社科纵横》2023,(1):141-149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才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品牌形象论、品牌个性论发掘出甘肃各个城市独特的“卖点”;其次引入CIS理论分别从理念、行为和视觉三个方面对甘肃旅游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塑造,并在原有的甘肃旅游形象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整理出甘肃各城市的旅游形象宣传语、标识以及吉祥物;最后针对短视频等新媒体及时、多向传播的特点,提出一些甘肃旅游形象在网络上传播的建议。通过对甘肃旅游形象的塑造探究,不仅可以深化CIS理论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应用,丰富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理论,而且可以促进甘肃旅游形象的完善,以提高甘肃旅游业在中国旅游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论节会活动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传果 《学术交流》2006,(12):109-112
21世纪城市之间竞争的焦点是城市形象的竞争。节会活动是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各地举办的节会活动,有着不同的主题和对象,但都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知名度,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展现了城市综合实力,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美化,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形象。要举办好节会活动,必须做好节会活动的主题创意与策划论证,找到一个好的活动主题,拟定出科学周密的节会活动计划方案,全方位做好节会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城市精神是将城市人格化,是城市总体价值观取向的一种表述,为城市发展提供合法性基础,有效地维持城市的社会秩序,为每一个市民建立精神归宿。以城市精神为内核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城市竞争中重要的资本力量。城市精神是对城市形象最为根本的一种宣传和展现,可以通过广告语进行直接宣传,或通过城市外观诸形式加以展现,但更需要通过城市行为主体进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形象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朝霞  何胜男 《探求》2010,(5):21-24,80
2010年亚运会是推动广州城市发展、提升广州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当前,广州在城市建设方面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城市形象的对外包装和传播还很不够,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努力。广州要利用亚运契机来宣传城市品牌形象,关键是要发挥传媒在塑造广州城市形象中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着盲目国际化、开发过渡化、产业同质化、自我中心化等发展定位上的误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城市发展规划有着天生的障碍:以“行政城市”为单位各自提出自己城市的成长目标。这种以行政城市为单位的成长思维如不加以反思,将会阻碍整体经济成长,甚至破坏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发展原则,成为重复投资、地方保护、设卡寻租的根源。走出城市发展定位误区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城市发展定位的任务与结构,重点要解决好城市使命即城市的自身价值问题,并以相应的经济区域为资源规划中心,形成城市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产生跨越行政届次的长效机制;城市发展定位的关键是对以往发展僵局的突破,并建立以发展实践为基础的定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刘圣兰 《社科纵横》2014,(12):155-158
实践教学校本模式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益探索。理性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校本模式的理论支撑,准确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校本模式的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校本模式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校本模式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难以操作、覆盖面有限、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单常艳  徐艳彬  解伟 《社科纵横》2014,(11):172-174
PDCA理论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立体网络结构系统质量管理体系。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PDCA理论构建高校学风建设模式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并通过借鉴和应用PDCA理论,以提高高校学风建设为目的,对高校学风建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达到完美构建高校学风建设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客观辩证法,即自然界和社会的结构、变化和发展;主观辩证法,即概念和理论的结构、变化和发展;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即认识的方法系统的结构、变化和发展。三者都是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对象。深入探索这些对象是由各门科学以间接方式进行的,因此,唯物辩证法为了在方法上成为思维的方法,在方法论上成为方法的理论和对方法的批判武器,就必须作为一种理论不断发展,不断使自身的意见和假设更加准确。为了了解唯物辩证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必须考虑到:1)作为一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  相似文献   

18.
温朝霞  孙宁华 《探求》2011,(4):36-42,48
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打造城市文化品格、彰显岭南文化特色,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培育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实施文化人才战略、构建文化发展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提高城市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竞争力,逐步达至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桂河清  孙豪 《学习与探索》2023,(11):140-150
中国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呈现新趋势,县城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内需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县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前提下分类推进,即依据县域资源禀赋条件,识别和挖掘县域比较优势,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中国式现代化。县城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途径要符合基本经济发展规律,包括人口流动的变动趋势、市场决定性的资源配置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规律等。在准确识别县域资源禀赋和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科学地进行功能类型定位,并积极参与和推动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工作,以优势发展带动县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艳伶 《社科纵横》2012,(2):102-105
如何让一个城市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如何让城市的发展更有底蕴,都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因为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个性和品质,是城市的灵魂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内在品格与市民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拟建立的"大兰州文化圈"囊括了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武威和青海省的8区20县,无论是地理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和文化实力,这都是一个极具文化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建设目标。建设"大兰州文化圈",在区域内构建"文化事业共享、文化产业互补"的格局,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兰州及圈内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创新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