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为读     
人的一生,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从生读到死。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读人读天读地,走到哪儿读到哪儿,活到何时读到何时。只有不去读的,没有没啥读的;只有读不完的,没有能读尽的;只有读之有悟的,绝少读之无益的。  相似文献   

2.
“您是否因不知道给小孩取什么名字而抓狂?您是否厌烦了一个人逛街、旅游?您是否在为室内装修而苦恼?如果有这些需要,您都可以联系我。”小凡的名片上,写着“自由职业”几个字。  相似文献   

3.
肖复兴在母亲去世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他感激母亲对自己的爱,对自己没能在母亲生前理解她而深深内疚。然而,“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  相似文献   

4.
周大新 《社区》2010,(11):6-7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山东肥城的一个野战炮兵团里当兵。没过多久.我被连里提拔当了连部的文书。当了文书就可以进连部的那个大仓库,在仓库里,我意外地发现了儿本盖有“内部书。供参考”红印章的书.其中有一本是苏联的小说《你到底要什么》,爱看小说的我当即眼睛放光如获至宝,拿起书就翻了起来。翻开才知道,书里还夹着一个纸条,上边写着,本书是供干部们了解修正主义在苏联作恶的情况而印的.要求干部们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要看出问题来。我见字条急忙把书又放下了,文书只是个班长.不是干部.看这书有点越级犯纪律。  相似文献   

5.
常去三联书店的人,一定会对店门口那个独立的书架印象深刻。那一架书,仿佛书店的招牌。无论分量或品位,都堪称精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书架上摆放的是乡土中国系列。看封面就知道,这些书,摄影者全是李玉祥。这是一套美轮美奂的书,也是一套带有悲壮色彩的书。看书的人也许想不到,书中很多精美的、独一无二的乡村建筑,在你阅读的时候,已然灰飞烟灭了。想来真是可叹,多少远去的家园,如今只存在於李玉祥一人的相机中。有个小故事可以印证。几年前,我有机会和李玉祥一干人等,在湘西的穷山恶水中盘桓。车过吉首时,李玉祥很兴奋地要领我们去看一…  相似文献   

6.
读者广场     
祝福你,中国! 我小时候就很想跟父亲去国外出差,甚至想过躲在父亲的行李里。上初中时,我知道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四大发明的诞生地。于是,我很想到中国去看看。考上大学后,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到中国南京留学。 我几年前刚到南京的时候,看不到多少高楼,现在,你无论往哪个角度看,都可以看到耸人云霄的高楼大厦。马路也比以前更加宽阔、整洁。夜晚,到新建的绿草如茵、流光溢彩的市民广场坐坐、看看,真是心旷神怡。短短的几年,南京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不知道可不可以用“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来形容。 几年来,我到过中国不少地方,耳闻目睹了中国的许多巨大变化。南京,是中国飞速发展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如果让你写一篇作,题目是《开学第一天》,你会觉得难吗?你的答案是以下的哪一个呢?答案一——不难,因为你经历过,把经历记录下来就行了;答案二——难,读了几年书,经历过很多次“开学第一天”,可写的东西很多,不知道从哪下手,不知道写什么好;答案三——不难也难,写出这个作很容易,要想写好写出新东西就很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限定副词“只”和“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和“就”都可以限定范围和数量。如: (1a)她只去过天津。(1b)书就买了一本。 “就”还可以表示时间(我明天就走),关联(他去我就去),语气(他要我去,我就不去)。本文不讨论表示这些意义的“就”。此外,作为单词使用的“只有、只要、只得、只好、只是、只见、就算”等也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表限定的“只”“就”有时可以互换。如(1a)和(1b)的“只”“就”对换,基本不影响句义。但“只”和“就”并不是对等词。如下面两句话的“就”和“只”就不能互换:  相似文献   

9.
女人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也是一本永远读不懂的书。王依淇是一个真正读懂了女人的女人,不论台上台下,率真的个性,迷人的笑容,充满激情的言语,都能让你感受阳光般的温暖。帮助无数女性走出困绕,重拾信心;让无数家庭幸福美满。就这样一个温柔、智慧的女人,你很难想象到她也曾经历坎坷,也曾为情所苦,为情所累。回顾她的人生,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有过微笑,也有过泪水。  相似文献   

10.
公司专注于竞争和发展才能使社会得益。你也许会说,亚当·斯密写过一本讨论公司社会责任的书,书名是《国富论》。“每个人必须劳动,这些劳动尽其所能地构成社会的年收入。一般而言,个人不会想到去推动社会公益,他也不知道他有多大能耐来推动……他只关心自己的收益,他只专注于这个念头,受到一只看不见之手的驱动,这只看不见的手与他的本意无关。看不见的手与他的本意无关,并不总是对社会不利的。他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利  相似文献   

11.
赵锐 《金陵瞭望》2011,(15):46-48
说起南京.我们都知道它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但具体到南京与六朝的关系.绝大多数人却语焉不详了。赵望晓本来也是这样.在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和外地朋友聊起家乡历史.却说不出多少内容来。为此.赵望晓狠下了番功夫。数载寒窗,赵望晓不仅对南京六朝史了如指掌.还捧出30万字一本大书《闲聊六朝皇帝》(南京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是丰富的,隐藏着无数的宝藏,它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一幅看不完的画。早在4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是啊,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13.
有时候想,阳春白雪的书可以少一本,重实际可操作的书可以多一本。在外探险,一本《野外求生指南》可能比文笔优美、想像瑰丽的《庄子》更实用。市面上刚出的《好家长成就好孩子——现代合格父母过12关》就是这样一本重实际可操作的书。《好家长成就好孩子》是温州人周煊写的。周煊当过幼儿园教师、园长,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报社记者、编辑,专刊中心主任,现在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从她一长串的个人经历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她在教育方面的经验丰富。她一定有很多故事。周煊是一位母亲,那不如先从她的儿子说起。  相似文献   

14.
书店与读书     
正读书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大约就是书店了。书店是经销书籍、杂志的地方,不管你买不买书,都可以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随便翻看。喜欢且口袋里资金富足,顺手就买走;喜欢却无钱买,那就找个安静的角落,一口气把书读完。可以说,喜欢读书的人,大都有过这种阅读的经历。然而,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阅读经历,如今就要成为回忆了。因为在绝大部分城市里,已很难找到可以轻易走进去阅读、购书的书店  相似文献   

15.
叔叔,当我知道您的时候,您已离我们远去。我是从您留给我们的照片中认识您的。那是一张背景为北海白塔的全身像。您身材高大修长,眉清目秀,一丝淡淡的忧伤挂在嘴角。认识您的同时,我知道了您曾工作在北京,而北京有北海公园,北海公园有漂亮的白塔。就在那个时候,您的形象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以至于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去北京出差,就游览了白塔,而且和您一样,以白塔为背景照了相。虽然您从未与我直接交流过,可当我刚刚走向社会的时候,您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了。  相似文献   

16.
教育这个社会现象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探索教育规律这条道路上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过无数次实验,提出过多少教育理论、理念,成功的、失败的,可谓不计其数。如果你一点都不知道,怎么可以自吹是创造了新理念新模式呢?爱因斯坦之所以取得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育也应当是这样。如果你一不知道有巨人存在,二不知道巨人的肩膀在哪里,却自称已达到历史的高度,岂不让行家笑话?正因此,要搞教育创新,就得好好学点教育史。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理论书《学记》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以后世界上又出过多少教育理论书籍,出过多少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新春计划     
同学们叫喊“作难”,主要是两个难关过不好:一是内容关,不知道写什么;二是语言关.不知道怎么写。首先拦路的是内容关,同学们为写作而苦恼,主要的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也就是写作思路没有打开,选材进入了死胡同。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一个普通的作题目《我的妈妈》,写什么内容这一关就能把有的学生愁上一、二十分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敬爱的汤老师,我有些话憋在心里,不敢对您说,今天想借习作这个机会吐露我的心声。 汤老师,我知道您为我们的学习操碎了心,常常一有时间就为我们查缺补漏,就连下课10分钟您也不放过。那10分钟对同学们来说,那是快活的时刻,可以活动筋骨,清醒头脑,放松精神。您辛辛苦苦上完40分钟的课,常因内容没讲完就拖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步杰同志:惠书和大著《古汉语言语入门》三大册,昨天接到。看信中所叙,约略想起二十年前尤先生交来大稿的事。今天我看了《入门》上册的《黎序》两篇《自序》和《导言》,粗浅地知道了这部书的作意,就给您写信。您这部书是“举一隅”的意思,不是浮泛地举,举得颇扎实,让人家通过这个而自己去“反三”,去阅览古汉语的书。我这样说,您认为有几分对吗?古汉语的书不必人人都看,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可要学,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2009,(10):70-70
从杜拉拉开始,格子间的故事就泌肖停过。也不知道大家真的经历过这么多黑黑白白的潜规则,还是办公室“领子族”喜欢窥人隐私了以慰藉,书店摊头的职场书出一本火一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