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法律程序的正当性问题。各种程序理论都提出了自己的判断法律程序是否正当的标准,但是,这些判断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应该根据法律程序的各个组成要素来判断法律程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能为所有程序制度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能匡约公权力的扩张性。能保障公民权利有效实现,它体现了程序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实行宪政的客观需要,世界多数国家通过不同形式将其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入宪问题,能为具体程序法治场域突出宪法的权威,其入宪才能使具体的程序法治更有效地实施,以保底性规范来避免法律的真空。“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入宪在我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已成为世界宪政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立法不公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造成立法不公正的诸多原因中,立法程序的不正当往往位居于关键位置。然而,立法程序的正当性学理分析一直受到忽视,原因既在于传统上我们对程序法的研究不够重视,更在于传统上关于法的本质的片面观点窒息了我们对立法程序进行正当性分析的学术空间。事实上,基于其“造法之法”的独特程序法地位,立法程序的正当性是良法得以生成的逻辑前提。立足于正当性与实质价值论间的相互关联性,立法程序的正当性可以通过其价值基础、正义诉求和伦理本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程序的价值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日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 ,并已经影响到法律实务。本文以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和英美国家的正当法律程序理论为基础 ,从正义、理性、人权、法治等方面对法律程序的独立法律价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核电厂选址之程序正当性——基于风险社会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社会对程序正当性原则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其做出调整。发达国家将核电厂选址程序作为核能许可的前置要件,确立了程序性正当原则,并在程序法定、社会可接受性审查和程序简约等相关制度设计上有诸多创新之处。我国相对忽略了核电厂选址的程序正当性原则,故应改进立法理念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核电厂选址程序着手规制核能风险。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法律才是正当的法律,社会应当制定怎样的法律?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的域界,这都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无法回避的问题。从伦理学上的"正当"观念入手,分析法的正当性评价与选择方式的一般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着"法的制定方式"、"需要的种类"、"评价与选择的主体"等要素的分析模型,就能揭示由于主体、客体、需要等诸方面的差异性而形成的冲突状态。"局外人仲裁程序",为法律及其存在方式的正当性评价和选择提供了程序标准。  相似文献   

7.
法的公理是人类对法及全部法现象不言自明的逻辑起点和共同价值追求,具有社会性、共识性、本源性、价值性四个特征。法的公理在不同理论渊源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立法,其中蕴含的法的公理主要表现为人权保障、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公序良俗、社会和谐、产权保护、人身自由、以人为本、程序正当和尊重自然等十种主要形态。这十种法的公理的主要形态在各部门法所蕴含的法的“殊理”的调节下,衍生出了世界各国法律丰富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构建起当前人类社会基本的法秩序。科学运用法的公理,要在法的公理的具体实现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助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良法价值构造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  周刚志 《南都学坛》2003,23(3):81-85
“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良法治国” ,良法价值构造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与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从法律价值的理论视角来看 ,法律的优越品性与功能是良法价值构造的客观依据 ,法主体的利益需要是良法价值构造的主观动因 ,而法律的创制活动则是良法价值构造的现实途径。确立一种合理的立法体制、正当的立法程序与有效的立法监督机制是保证“立法”之“法”为“良法”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9.
隐私视野中的商业秘密研究,可以为商业秘密的论证提供新的道德根据,并为商业秘密的保护增添以往可能多有忽视的人格利益、精神利益的维度.解决商业秘密的正当性问题,不是法律的具体条文所能负载的任务或功能,只有从伦理学的视角,才能完成对商业秘密正当性的论证.如果保护、保守商业秘密所关联的企业利益具有正当性,而披露或公开商业秘密若是为了公共利益则这种利益也无疑具有正当性,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依据利益是否正当来决定取舍,而只能依据不同正当利益在价值序列中的排序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规定,“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不给予公平赔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但是2005年美国最高法院对Kelov.CityofNewLondon案的判决,使得美国公民的财产权利受到了威胁。作为最低限度,程序的正当性都应当为公民提供基本的正当程序权利以确保公民的财产权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在近些年有关中国民众抗争政治的研究中,“依法抗争”理论极具竞争力,得到中外学界甚为广泛的认同。分析表明,“依法抗争”与其说是抗争的手法和策略,倒不如说是抗争的正当性理据。作为抗争的手法和策略,依法抗争存在内在的冲突,它既可能是非暴力的也可能是暴力的,既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未必是真正的“合法”。这种策略性抗争,难以说是真正的“依法抗争”。作为抗争的正当性理据,“依法抗争”恰当地突显了当今国家法律、政策和意识形态赋予民众抗争的正当性,及其在实际运行和执行中所存在的实际反差。对这些“法”,不管内心信任与否,依法抗争者均可将其作为抗争行动的正当性理由。如果说在西方社会,权利已作为不证自明的普适性价值和伦理诉求,社会运动理论对抗争政治正当性理据的疏忽有其正当性,那么,在当今中国,当民众因社会情境尚需要极力正当化其抗争行动,理论研究就没有理由不关注包含伦理和道德情感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批判西方传统法律正当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劳动哲学为基础的法律正当性理论,强调法律正当性应该建构在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个人与社会以及历史与现实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法律的正当性在于,法律既要反映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实际情况,也要契合大多数社会成员特别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者的主观价值观念,法律既要充分保障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也要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马克思的法律正当性理论较之自然法学派和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法律正当性理论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权利、义务是法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对于权利、义务起源的逻辑机制,在国内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舍勒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一书中对“价值”和“观念的应然”、“规范的应然”、“义务的应然”以及“正当”的探讨,对我们理解价值及其秩序和法学中的权利义务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以舍勒理论为基础,我们可以看出价值及其秩序对法律、权利、义务有着逻辑的先在性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程序正当之于司法公正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法律移植的不断深化,程序正当作为传统英美法系国家秉承的诉讼理念逐渐为大陆法系国家所借鉴。然而.两大法系国家在实践程序正当的过程中都没能避免颠覆司法公正的案例。本文通过追溯程序正当的渊源来探讨程序正当的概念,并引用经典案例进行评价,进而揭示程序正当对司法公正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法的正当性问题是法学和实践哲学思想史中历久不衰的理论难题,当代学者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正当性学说针对该问题的探讨则另辟蹊径。通过"商谈规则"、"理想商谈情景"、"论辩原则"等理论设计,哈贝马斯试图以一种程序主义的途径对法正当性与道德的古典联系进行保护。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该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开放民主、超越独断论误区、逻辑自洽、坚守实践理性的规范内核等方面。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正当性学说存在的问题在于:作为核心设计的"论辩原则"难以充分发挥哈贝马斯试图赋予它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回归康德实践哲学中有关"定言律令"的学说,以便使商谈程序获得更有效的理性预设。  相似文献   

16.
自1950年代沃伦法院以来,美国学界有关司法审查制度正当性的理论探讨不断推陈出新。1960年代前后,学界大多认为,只要司法审查能促进民主,并维护宪法原则的连续性,就是正当的。这一论证途径被概括为"实体价值论路径"。1970年代至80年代,不少学者支持最高法院审查民主程序的合宪性,反对司法权就民意立法进行实体价值判断。此种研究是谓"程序民主论路径"。1990年代前后,在实体价值论路径和程序民主论路径都遭到质疑的情况下,不少学者转变以往的纯粹法律视角,从哲学、政治制度结构、道德、文化等角度重新评估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同时,回归传统的学者则提出了原旨主义理论和司法最低限度主义理论,回应司法审查"反多数"难题。进入新世纪,学界再度从监督民主程序入手,提出了"民主政治宪法化"和"民主宪政"新命题,继续探讨司法审查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认罪量刑从宽的正当根据是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命题。从坦白、自首从宽时代到认罪认罚从宽时代,中国法学界在此问题认识上始终存有分歧,而分歧的根源在于“未能解释认罪从宽正当根据的边界属性”和“未能指明认罪从宽正当根据的确定标准”。认罪从宽正当根据本质上归属于分配刑罚正当根据,这奠定了其发展的理论空间。通过对认罪协商制度下的德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有罪答辩制度下的英国、美国的立法、判例和学界研究的比较发现,以刑事政策或立法目的为导向的多元化模式是认罪从宽正当根据的发展规律,且因不同价值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组合模式,诉讼经济、保护被害人和证人利益或澄清事实是重要组成因子,被告人悔罪是附加组成因子。从司法现实、立法原则和刑罚根据角度,我国认罪认罚从宽正当根据应当是以“诉讼经济、澄清事实、保护被害人利益”为主,兼顾“被告人悔罪、责任刑减轻”的多元模式。同时,为了保障“认罪认罚从宽”在多元量刑目的下运作,检察官和法官均应当坚守实体真实原则、罪责均衡原则、程序公正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18.
法律如何获得正当性是困扰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对于正当性概念自古就有主观和客观两种面相的争论。发展至今,程序规则成为主客观统一的中介。于是,有关法律正当性的讨论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有关立法程序规则的设置上。对此,本文进一步认为,只有确保实现充分论证的立法程序规则才能发挥其向法律输入正当性的功能,因此,是立法论证构筑了现代法律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律关系是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论争的焦点问题。在批判和吸纳众多思想家理论精髓的基础之上,哈贝马斯试图重塑道德与法律关系。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重塑,归根结底是为了论证正当的法律如何才有可能这一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围绕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论争,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法律是什么"的不同理解,同时在实践层面彰显出来。遵循从功能和规范层面进而深入实践层面的脉络,本文探讨和梳理哈贝马斯如何重新定位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审视他对法律正当性问题的解决路向,进而评价其理论优势及理论缺失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生命在于理解、解释和应用,法律的本身具有的开放性、概括性与案件的丰富个性产生的冲突,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之间出现的矛盾等都需要运用法律解释来协调。正当性又是现代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法律解释的正当性尤其重要。法律解释的正当性问题应当从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法律解释的形式正当性包含有权解释的主体和解释的程序两个方面,法律解释的实质正当性则是指法律经解释后所得到的解释内容的正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