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新解读马克思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问题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达成共识。关于公平问题,马克思虽然没有用整个篇幅进行专门论述,然而,不能就此说马克思没有公平观。事实上,马克思在很多方面的论述中,都涉及公平,对公平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马克思的公平观,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公平的内涵、公平的标准、实现公平的路径以及公平的归宿等。  相似文献   

2.
卢昌军 《江汉论坛》2007,3(8):69-73
本文通过对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的同异比较分析,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同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是劳动价值论的坚持者、捍卫者和发展者,但在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具体深层次问题上,尤其在共产主义与劳动的关系这一涉及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问题上,恩格斯的观点明显不同于马克思的看法.实事求是地指出并分析恩格斯与马克思二人在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上的思想分歧,不是制造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而是要从理论渊源上弄清马克思主义体系中一些重大基本原理的准确内涵,解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更好地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9,(6):35-40
马克思关于人的尊严思想,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核心。马克思在其思想体系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的尊严的概念,但人的尊严思想贯穿其中。从人的尊严思想的萌芽,到探索人的尊严的存在形式,最终提出实现人的尊严的方式,马克思关于人的尊严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摆脱了将尊严归于绝对理性,或人的生物本能的西方传统尊严观,有独特的内涵。分析和理解这一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和提升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以往国内学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的理解中,比较多地关注其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把马克思的思想变革阐释为一种"实证科学"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理论.这一理解方式严重遮蔽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道德内涵.我们认为,只有从伦理和正义视角,才能把握马克思批判现实社会、构想未来社会形态的真实思想旨趣.也因此,马克思"实践哲学"包含有丰富的"政治"意蕴.本文通过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平等"思想,呈现其"实践哲学"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和回溯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探讨和分析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在我国的实践历程和发展脉络,剖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揭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五大新特征,阐明我国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主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重新认识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公平分配思想从公平分配的前提、原则、关键、本质四方面阐述了什么是公平分配以及怎么实现公平分配。当前我国分配不公问题表明我们没有真正达到马克思公平分配思想这四方面要求。因此,有必要采取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当前我国分配不公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罗尔斯(Rawls)看起来对正义持十分不同的观点.马克思声称,正义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起着作用,它代表着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生产方式所要求的行为.罗尔斯认为,正义乃是一个社会的首要美德,所有社会成员遵守正义原则,公平地、理性地精心处理社会合作的责任和利益的公平分配问题.我认为,虽然马克思和罗尔斯对正义持不同观点,但这种不同能够得以协调.虽然黑格尔和康德对马克思和罗尔斯有着不同的影响,他们的观点有相通之处.在提出一个明确的关于正义的政治观念时,罗尔斯认为可接受的正义原则必须是在社会制度中可实现的,这样他的"康德建构主义"思想接近于黑格尔学派的思想.也正是通过依靠黑格尔思想马克思建立了他的反对普遍的、社会的正义优越性原则.我认为马克思和罗尔斯都在致力于寻求一个能够实现公平的正义原则的社会制度.然而,他们的观点存在二个重要差别.首先,马克思似乎在构想一个休谟和罗尔斯特别提到的"公平环境"的社会.而对于罗尔斯来说,一个超越公平环境的社会就是乌托邦①.其次,马克思认为市场关系应该被看作是社会的根基,因为市场关系内在地包含在劳动者同社会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同他们的社会劳动产品的异化中.然而,在一个充满公平环境的社会中,市场的消除是可能的.罗尔斯声称,在任何一个需要公平解决竞争要求的社会里,市场的消除是不可能的.我想,只要我们把马克思反对市场看作是本质上反对"商品拜物主义",马克思和罗尔斯的观点是能够被和解的.总之,我认为,除了马克思的未来无阶级社会观念有些乌托邦色彩外,马克思和罗尔斯对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的正义的观点应该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8.
透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不难发现 ,复杂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思想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颇为重要的内涵。但是 ,由于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要历史使命所决定 ,马克思对这一思想内涵并没有进一步系统地展开讨论。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 ,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与价值的关系的思想 ,使之系统化和理论化 ,建立现代的复杂劳动价值理论 ,以适应当代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与正义"是一个当代的问题,它的提出与中国社会改革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是密不可分的,因而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意义也凸显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焦点议题。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正义相比,马克思厘定的人类社会正义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内涵极其丰厚的立体概念。这决定了他的正义思想不仅有其独特的当代性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会在多个面向上得以昭显。不过,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不能只是满足于在哲学史的层面上单向度地证立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意义,而应本乎不断变化的现实来予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代表作。马克思在该文中批判了拉萨尔荒谬的"公平分配"观,全面而深刻地阐明了怎样认识公平以及如何实现公平的问题,为国际无产阶级正确开展争取公平的斗争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平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公平思想启示我们:搞社会主义决不能"主要是围绕着分配兜圈子",要谨防使社会主义陷入绝对公平的误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致力于克服各种不公平现象,着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学界关于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现状的剖析,阐明了应从马克思理论体系内部深入挖掘和理解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并用研究范式对其进行规约,以此来辨明马克思休闲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立其研究方法并借以形成研究理路,这也是新的历史时代研究马克思及其思想的重要角度或视野.  相似文献   

12.
弗洛姆在结合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潜意识”理论体系.社会潜意识理论在社会意识的依赖性、社会性、整体性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与马克思社会心理思想具有同质性,在指称范围、主要功能、研究切入点、思想内涵以及理论归宿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将有利于增强对马克思社会心理思想本质的理解,从而为营造和谐的社会心态氛围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准确地把握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如何超越传统的现代化理解思路?对诸如此类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不得不牵涉到马克思的一个核心概念,即世界历史,这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范畴.学界近来对此有过些许讨论,然而,仍有许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例如,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与黑格尔的渊源关系究竟如何?马克思的看法在思想史上该如何定位?世界历史内涵该作如何解释?本文从思想史的维度、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粗浅的梳理与回应,并据此提出这一概念尚待开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平概念的历史发展及当代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力求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探寻公平发生、发展的客观进程,并试图在当代意义上把握公平的内涵和公平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志刚  石文学 《理论界》2009,(2):104-10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宗教思想来源的分析力图指出:马克思宗教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泉,其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马克思的宗教观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有关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根源和宗教的发展和灭亡、宗教的社会作用和功能等几个方面.这也构成了马克思宗教观的基本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的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使之更能发挥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夏昌奇 《江汉论坛》2003,2(11):49-52
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构成了马克思的三大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是马克思思想成形的十分重要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撞击.通过批判,马克思开始找到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并深刻地影响其后的思想发展.《手稿》是马克思这一时期思想急剧撞击的文本记录,显现为马克思三大批判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现代性状况所造成的"个体主体"与"共同体"分裂的现实境遇出发,通过比较研究黑格尔和马克思解决这一重大课题的思想理路,指出批判与重构"公共生活"乃是马克思思想革命的重要体现.阐释马克思思想的"公共性"内涵,对于解决人类生存困境并开展与当代政治哲学的批判性对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德勒兹仍然坚持自己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断言,凸显了德勒兹与马克思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德勒兹认同于马克思,继承了其革命与历史的基本主题,并沿用了马克思的经济学术语;同时德勒兹却通过政治隐喻的研究方法颠覆了马克思术语的原初内涵,从而导致了对马克思思想的实际背离.德勒兹之所以仍将自己视为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因为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应是一种决不妥协的拒斥,并伴随着强烈的颠覆性.他在不断调整中继承了68革命的某种精神.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与“正义”:一个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是在不同层面上处理正义问题的.在纯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架构中,马克思把正义看作是一个附属性的下位概念,但这不足以反映其正义思想之实质.在系于“改变世界”和“革命”之理论范式的政治哲学中,正义作为一条“后台”的线索贯穿于马克思思想推进的始末,以经济事实为依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也不外于此.从这种正义出发,马克思激烈地批判了自由主义正义范式,认为这一范式由于只是在一个比较低的和比较特殊的层面上阐述了人的自由、权利、公平、平等,因而并未在根本上触及使人普遍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最终的结果还是普遍的不正义.如果不谨慎地清理马克思处理正义的层次和语境,既有可能仅仅停留于某一个质点而导致片面、残缺地认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又有可能导致以一种外在于马克思正义的范式来丈量马克思的正义,这更不可能将马克思正义之真实状貌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四种内涵以及"现实的个人"概念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语义演变,并指出,实践概念只是马克思针对德国哲学所特有的言说方式而使用的世界观范畴,它具有预示新型历史观的方法论功能,但不具有具体观察和描述人类现实历史的具体操作功能.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由此,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不是体系的推演或综合,不是对其他社会科学甚至是当代西方哲学的概念剪贴,而是首先通过专门的学科训练,对这些概念所指涉的个人的社会现实性予以充分理解后,再来具体地分析马克思当年所针对的社会关系的异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