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六大城市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多品类集合数据探究文化认同与国货意识在细分市场中的不同作用。研究表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文化认同"包括"民族传统"和"文化同性"两个方面,是与国货意识性质不同的构念。两者共同对中国城市消费群体进行差异化细分,在消费者层面聚类形成的三大族群以及在城市层面通过描述性框架归集成的四大类别,分别具有不同的消费特征与行为。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管理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邱琪  王永贵 《管理学报》2013,10(6):905-912
象征价值研究在过去近60年里因理解的差异沿着不同方向得到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其核心概念仍不清晰,为此,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消费者地区分布、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等不同侧面勾勒出象征价值研究领域的研究脉络,并厘清象征消费与地位消费、炫耀性消费、面子、享乐消费等相关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象征价值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权力是社会科学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其对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还较有限。本文拟以权力为自变量,以炫耀性/实用性产品的购买意愿为因变量,探讨中国情境下权力对炫耀性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启动高权力的被试更愿意购买炫耀性产品;面子意识在权力与炫耀性产品购买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收入提高以及西方消费文化的侵蚀,炫耀性消费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炫耀性消费现象的出现及流行将给未来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而且消费的示范作用和心理作用决定这种消费方式绝不会只是暂时的现象。炫耀性消费会对整个社会和个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公民消费观的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婀君  苏勇 《管理评论》2007,19(9):8-15
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重要消费国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首次证明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四大动机,分别为炫耀性、享乐主义、自我礼物与品质保证。研究表明了,在中国环境背景下,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的独特性,同时验证了奢侈品消费动机与奢侈品赠送用途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为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特点。本研究为新兴发展国家的奢侈品消费发展提供有依据的支撑,同时也为中国奢侈品市场营销策略与品牌管理,作有价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庭生命周期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提出建立中国式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具有现实意义,并根据中国与美国人口统计和文化上的差异,以Gilly等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为参照,建立适合中国环境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并对模型作为市场细分变量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获得数据,采用含虚拟变量的半对数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新建模型对部分家庭消费做出很好的解释,新建模型与家庭月收入变量相结合时对家庭消费的解释能力增强.研究结果可为企业制订营销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已经出现新的变化,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对城乡家庭旅游消费进行理论分析,在微观家庭层面上,利用CFPS三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家庭旅游消费水平存在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我国家庭旅游消费水平的生命周期特征与家庭的人口规模、青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等年龄结构指标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家庭旅游消费水平受年龄结构特征和家庭经济特征双重影响,农村家庭旅游消费更多受经济特征制约;青少儿抚养比影响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健康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介效应,加剧了青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抑制作用;教育人力资本存在明显的负向中介效应,缓解了青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奢侈品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精神鸦片。在法国这个世界奢侈品之乡,媒体的这种比喻令人深思。很多国际和国内的研究机构都预测中国一两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但不断加大的收入鸿沟正引发新的社会不满。奢侈品消费在中国正经历狂热阶段,部分人的过分炫富被欧美人看成是畸形消费心态作怪。这种作祟心态西方人有过,韩国也闹过搅动社会的4亿名牌女风波,印度等新兴国家同样呼吁不要炫耀性消费,以免造成社会分裂。  相似文献   

9.
周雪梅  柴俊武 《管理学报》2009,6(9):1236-1244
对职场Tweens的消费态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可将职场Tweens的消费态度分为炫耀型、变动型和理智型3种类型.分析了性别、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某一特定消费类型影响的差异程度,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职场Tweens在炫耀型消费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变动型消费和理智型消费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职场Tweens仅在炫耀型消费方面有显著差异;处于不同城市的职场Tweens也仅在炫耀型消费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孟蕾 《领导文萃》2007,(9):22-26
中产如何消费?由于中产阶层已经基本摆脱了物质上的羁绊,因此在消费上首先体现出对生活品质的注重。“有房有车”是迈入中产阶层的一个简单易识的标志,这两样都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两期消费决策模型,利用CFPS家庭数据构建具有组群结构的面板结构模型,基于C-lasso方法根据数据自身特征,引入信息准则验证组群结构的存在,并确定组群数量和调整参数,从而实现对异质性消费者的自动识别。与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中的聚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的信息准则值较小,说明对异质性消费者的识别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消费者可以划分为两个组群,而不同组群消费者的暂时性收入变化和家庭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家庭资产、受教育水平和城乡类别在不同组群消费者之间亦存在显著差异,这也验证了上述识别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此外,研究发现,家庭资产不同的流动性配置是导致消费者异质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的"面子"与奢侈品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每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西方奢侈品在中国大量销售,很容易使人们想到中国人消费动机和心理似乎和西方的炫耀性消费和物质主义一样。但是文化差异对商业的各方面(营销管理、决策制定等)有很重要的影响,需用不同文化方法来解释营销操作。中国文化由儒学和关系学指引,而西方社会中个人主义更占主导地位。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社会可能有着不同的社会职能。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动机,需考虑我国社会的集体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居民住宅超前消费行为的表现及弊端 ,指出了炫耀性消费思想、开发商的消极影响等因素对居民住宅超前消费观念形成具有巨大的诱导作用 ,提出应一切从实际出发 ,大力推行居民住宅梯度消费  相似文献   

14.
家庭沟通模式对青少年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消费者社会化理论,本文探讨在家庭沟通模式、同龄群体沟通和媒体接触三个社会化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下,家庭沟通模式对青少年品牌态度的影响.根据沟通导向的维度水平的高低不同,将家庭沟通分为四个沟通类型:概念型、交互型、保护型和放任型.实证研究以中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协方差和多元方差进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中国家庭沟通模式呈现交互主导型沟通特征;(2)多元型家庭沟通的青少年在媒体接触上高于其它家庭沟通模式,多元型家庭沟通的青少年高于其它家庭沟通模式的同伴接触;(3)不同家庭沟通模式的青少年在对表达性消费一品牌象征属性的态度方面表现无差异.同龄群体沟通和媒体接触量则直接对之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正进行经济结构转型,而中产阶层的规模已达3亿人,未来只会稳步增长,中产对产品的质量及服务的要求都很高,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亦会反过来推动经济及高价值产业链的形成,这不会因一时的经济放缓或消费转弱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稳定,这也成为目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26个省的不同收入等级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在构建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对收入差距、习惯形成与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低收入等级和中等收入等级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而对高收入等级家庭的消费没有显著性的影响。(2)低收入等级和中等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习惯形成,但低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较强,中等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较弱;高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表现出耐久性。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城市不同消费水平的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进行了调查及相关数据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发展至今,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阶层也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格局向多元化发展。不同阶层在社会声望、社会地位等方面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进而造成消费的分化,最终影响到宏观消费与积累。本文通过研究社会阶层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阶层结构也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中产阶层占比较小,阶层流动性受到一定的阻碍,贫富差距较大,并针对这些情况从社会阶层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3个城市,3394个住户的微观数据,测算了低保家庭20~35岁青年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差距。本文主要的发现包括(:1)在小时工资的差异中,贫困家庭的青年的预期小时工资仅仅相当于非贫困家庭同龄人的45%,分解的结果表明,家庭背景造成了差距的58%(;2)在综合考虑了就业机会不同的前提下,利用Two-Part模型计算发现低保家庭青年的预计月收入平均只相当于非低保家庭同龄人的1/4,一个低保家庭的终身收入在现有的条件下,平均要低于非低保家庭20万~30万元(;3)中国城市贫困存在代季传递的情况,大约仅有35%的贫困家庭后代能够跳出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包含四个主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中国混合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和对股市财富效应的影响。本文创新点是考虑了更加贴近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混合型货币政策,并在DSGE模型中纳入股票市场,从家庭需求端出发研究了混合型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价进而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并采用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估计。研究发现,在混合型货币政策框架下,技术进步能够提高总产出和改善货币流动性,还能够提升股价和消费水平,实现帕累托改进;混合型货币政策短期内能够提高总产出、通货膨胀、股价和消费;股市财富效应与持有股票的家庭的消费水平高度相关,股价上升时家庭会增加当期消费以提升家庭存续期间的总效用,反之亦然。最后,本文提出了将股市纳入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加快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转型,发挥股市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和支撑实体经济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