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以来,青县把“关爱女孩”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决定从“一二三四”做起。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人口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就我国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进行讨论。这场学术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识到我国出生性别比是“真性”失衡,为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弄清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拓展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范畴;推动了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治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震  马茜 《人口研究》2022,46(1):3-18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40余年,预计到2050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长达70年的出生性别比转变对中国人口和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性别失衡问题,对出生性别比升高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关注较少。为此,利用新近估计的中国出生性别比、生育率和死亡率数据,借助人口模拟预测和稳定人口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出生性别比上升不仅会减少女婴出生数,还会减少男婴出生数,由此造成人口规模的下降并加剧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引导出生性别比尽快回归正常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强出生性别比治理可以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新认识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与低生育水平的代价问题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迄今为止,一些涉及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问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几乎都存在着涉及基本概念与理论方面的这样或那样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不仅对出生性别比的基本概念、数理检测方法等做了进一步阐述与再认识,而且对出生性别比失调与近一个时期失调的初始时间做了界定。同时,对异常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变动态势进行了重新估计。指出在人为条件下的出生性别比失调,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生育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溺婴"的人口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麟 《西北人口》2002,(2):22-24
文章通过对溺婴行为的界定分析了溺婴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后果,并对如何抑制这种现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及未来女性赤字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偏高且持续增高,2000年出生性别比已经达到116.9。出生性别比偏高不仅表现在分孩次的差异上,而且还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本文利用“五普”数据资料为基期,对1980年后出生、并受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影响的人口进行预测,分析30年间的分城乡、分年龄的女性赤字规模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升高与生育水平的下降存在着时间上的紧密关联。生育水平下降所导致的孩次结构变化与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关系,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第二孩尤其是多孩生育的减少对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失衡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且作用幅度从1981年至1999年逐年加强,2000年至2010年又有所减弱。2000年以前,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主要由二孩及多孩出生性别比水平的大幅升高所导致,2000年以后第一孩出生性别比水平升高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王燕  黄玫 《人口研究》2004,28(6):27-33
利用对中国人口有代表性的、最新资料 ,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变化趋势和人群、地域特征。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异常 ,主要表现为第二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的升高 ,其中只有姐姐的婴儿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情况最为严重 ;且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从地域分布来说 ,华南和华东地区出生性别比异常现象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一、湖南的关爱女孩行动具有鲜明的人口计生工作特点 1.在关爱女孩行动中,以整治出生性别比偏高为重点,开展整治“两非”活动,规格高、认识深、力度大、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生育"男孩偏好"社会动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刘爽 《人口研究》2006,30(3):2-9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国育龄夫妇生育性别选择行为的文化诠释和制度分析,说明了生育“男孩偏好”的文化根源和制度基础。指出:在中国社会,男孩具有女孩所不具备的价值、特别是家庭和社会价值;同时“男孩偏好”是一种源于家庭制度和个体社会行为模式、制度化的社会价值取向。因此,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从根本上说反映了制度与文化的冲突,要扭转它需要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1990~2000年中国生育模式变动及生育水平估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在对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进行漏报评估的基础上,重新估计了1990~2000年间的妇女生育模式,进而对这一时期总和生育率进行重估。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72~1.76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朱勤 《中国人口科学》2012,(4):68-77,112
文章根据公布的"六普"数据,对2000~2010年中国生育水平进行模拟推算,并与往年普查及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2000年"五普"0~14岁低龄人口漏登2 056万人,女性漏登率高于男性,1岁和7岁组漏登率最高;2000~2010年育龄妇女人数增长了7.86%,生育水平相对较低的35~49岁女性增幅较大;总和生育率经历了由降到升、再到稳中有降的过程,2000~2009年历年加总的总和生育率平均值为1.48。另外,"五普"低龄人口漏登并未导致此前一些研究认为的近10年"生育率被严重低估"的结果,由普查与调查数据直接获得的总和生育率与推算值之间的平均落差仅为0.09。在生育率低走、育龄妇女人口规模缩小且其年龄结构持续老化的多重影响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Mortality in China 1964-2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censuses and surveys to re-estimate mortality levels and trends in China from the 1960s to 2000. We use the General Growth Balanc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completeness of death reporting above the youngest ages in three census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rom 1982 to 2000, concluding that reporting quality is quite high, and revisit the completeness of death recording in the 1973-75 Cancer Epidemiology Survey. Estimates of child mortality from a variety of direct and indirect sources are reviewed, and best estimates arrived at. Our estimates show a spectacular improvement in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from about 60 years in the period 1964-82 to nearly 70 years in the period 1990-2000, with a further improvement to over 71 years by 2000. We discuss why survival rates continue improving in China despite reduced government involvement in and increasing privatiz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with little insurance coverage.  相似文献   

14.
Sinc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census has provided the number of 100-year-olds in Brazil, one of the most populous countries worldwide. In 1900, 4,438 individuals reported themselves to be centenarians, a figure that increased about fivefold by the 2000 census. However, due to data quality issues, we are skeptical about the real size of the recorded population in the Brazilian census. We offer alternative estimates of the most likely number of centenarians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by combining variable-r relations with different mortality model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ere was virtually no centenaria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population has become larger than 1,000 individuals only in the 1990s, suggesting there has been an extensive, although diminishing, overenumeration of centenarians in the census records. Our results can help policymakers to plan the demands of a growing old age population in places that face stricter family and public budget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的经济发展:1995~2000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主要考察了 1 995~ 2 0 0 0年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现省际迁移人口 (外来劳动力 )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正是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迁入 ,弥补了东部地带本地劳动力供给的不足 ,推动东部地带的GDP增长了 1 0 %以上 ,对东部地带GDP增长的贡献度几乎达 1 5 %。而且在东部地带 ,越是省际人口迁移吸引中心 ,迁入人口规模越大 ,迁入的外来劳动力对推动迁入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2000——2020年我国各级教育需求预测及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人炳 《南方人口》2004,19(2):13-20
文章根据 2 0 0 0年人口普查数据 ,运用人口预测软件对我国 2 0 0 0— 2 0 2 0年各级普通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和教师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并对未来小学在校生的减少、初中在校生的波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在校生的不断增加 ,以及由此引起对教师需求量的变化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90~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量的构成及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1990年和200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用分城镇和农村人口估算模型对1990~2000年城镇人口增加量、城镇人口自然变动量、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人口进行了不同估算参数的估计和分解,分析了10年来中国城镇人口增长量的构成及变动。本文研究分析结果有助于认识中国20世纪90年代城镇人口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人口普查基层调查的特点--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 《人口研究》2001,25(2):41-45
2000年中国和美国进行了20世纪最后一次人口普查.本文利用作者参与实际普查的经验,分析了两国人口普查基层调查的相同和不同点.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人口普查,有专门的机构负责选聘普查员,计划、组织和实施入口普查.但普查的组织、具体的实施、和人们对普查的态度却有所不同.例如,在填写普查问卷时,两国普查员使用不同的普查"底册",调查项数、方法有所不同,面对的普查人群也不一样.为今后的普查工作,两国可以、也应该相互借鉴各自的普查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1990~2000年乡-城人口转移年龄模式及其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营 《人口研究》2004,28(5):41-47
本文采用人口年龄移算方法 ,利用 1 982年、1 990年和 2 0 0 0年三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年龄别数据 ,估计得到 1 990年和 2 0 0 0年两个时期的人口乡 -城转移的年龄模式。本文所设计的方法能够较准确的估计得到两次人口普查间人口转移的年龄分布和模式 ,估计结果反映了一般的人口迁移规律。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 2 1世纪 90年代人口乡 -城转移年龄模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00、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各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新增出生人口进行估算,预测2017-2050年总和生育率的变化趋势.进而利用队列要素法预测了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2017-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内部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虽然无法改变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的大趋势,但是能够减轻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的程度:到2050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分别比现有政策不变时多出2993万、5374万和7585万劳动年龄人口;与此同时,该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青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降低高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对于优化劳动年龄人口结构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