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夏洛克是《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反面角色,是吝啬鬼、贪婪鬼的化身。仔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夏洛克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形象,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是完全分不开的,是社会造就了夏洛克。因此,有必要对夏洛克进行重新认识,实际上,他是一个被女儿抛弃的可怜父亲,同时也是宗教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2.
夏洛克的悲剧与其性格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同哈姆莱特、福斯塔夫一起被公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最著名的三大典型.哈姆莱特是正义的化身,但在他的身上也存在着软弱的缺陷;福斯塔夫是邪恶的代称,但是他的性格里毕竟有人性的一面;然而作为这两者之间的夏洛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远非上面两个人物的综合.我们说夏洛克既不是一个万恶不赦的魔鬼,也不是个至诚驯良的绵羊.夏洛克就是夏洛克,一个犹太高利贷商人,一个任何人无法替补的角色,在那个人文主义时代,他被打上令人同情而又令人憎恨的双重烙印,形成了一种至今还常常让人纠缠不清的复杂的性格系统.  相似文献   

3.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形象一般被认为是一个贪婪、狡诈、吝啬而残酷的喜剧小丑。然而从文学表现手法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该剧亦可解读为一部以间距为喜剧,而内容为悲剧的作品;作为犹太人的夏洛克则是种族歧视和宗教迫害的牺牲品,他身上所承载的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还有种族和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着力刻划的一个反面人物。贪婪残暴是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对这一点,评论者是不持任何异议的。但是夏洛克的性格中有没有正面特征,一直是一个争论问题。苏联的莎士比亚研究者在分析夏洛克的性格时,都引用普希金的一段话,以强调夏洛克性格的正面特征。这对我国的评论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普希金这样说过:“莎士比亚所塑造的人物,不象莫里哀笔下的那样,是某种情欲、某种恶习的典型,而是充满了许多情欲、许多恶习的活生生的人;各种不同的遭遇使他们形形色  相似文献   

5.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着力刻划的一个反面人物。贪婪残暴是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对这一点,评论者是不持任何异议的。但是夏洛克的性格中有没有正面特征,一直是一个争论问题。苏联的莎士比亚研究者在分析夏洛克的性格时,都引用普希金的一段话,以强调夏洛克性格的正面特征。这对我国的评论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普希金这样说过:“莎士比亚所塑造的人物,不象莫里哀笔下的那样,是某种情欲、某种恶习的典型,而是充满了许多情欲、许多恶习的活生生的人;各种不同的遭遇使他们形形色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著《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莎士比亚所塑造的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之一。长期以来夏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贪婪,吝啬,残忍容一身的不受欢迎的反面角色。强烈的金钱欲使他失去了人的正常感情,成为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一个残酷无情的家长。他把钱视为命根子,甚至他认为金钱比他的女儿更重要。这一切评价似乎已成定论。然而作为一个犹太商人,我们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性格多面性的立体形象,他作为一个放债人,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要求在人格上与他人平等,他为奴隶代言,这是他令人敬佩的一面。本文拟从夏洛克的地位,处世方式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来探讨夏洛克形象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莎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一直是莎评学者们笔下的热点人物。他们挥毫泼墨,浓笔艳彩给夏洛克勾画了一幅又一幅的肖像。有的把他画成“贪婪狠毒的守财奴”;有的将他描为“爱钱如命的吝啬鬼”;有的给他冠以“贪婪、吝啬、奸诈而狠毒的资产阶级的典型”的名号,等等。总之,夏洛克乃是一个地道的“反面人物”,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敌人”。这种结论似乎已“盖棺论定”。由此,连夏洛克这个名字也成了“敲诈勒索、冷酷无情的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论夏洛克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尼斯商人》的主人公夏洛克是一个悲剧人物,他那因女儿私奔,钱财失去而疯狂的行为,磨刀霍霍急于报复的神态,严肃非常,令人恐惧。他人才两失而被迫改变信仰,令人悲悯和同情。作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夏洛克真诚地捍卫人在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平等权益,不但没有获得成功,反而毁灭了自己。作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夏洛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9.
<豪门春秋>是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发表于1905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纽约上层社会为主要背景,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丽莉·巴特的种种遭遇.犹太富商西姆·罗西德虽然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但由于其身份和民族的特殊性,在小说中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这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罗西德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当时的境遇,并将其与同为犹太民族的、处于16世纪末的另一个文学人物夏洛克作一比较.西姆·罗西德是继夏洛克后又一个犹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0.
《豪门春秋》是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发表于1905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纽约上层社会为主要背景,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丽莉.巴特的种种遭遇。犹太富商西姆.罗西德虽然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但由于其身份和民族的特殊性,在小说中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这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罗西德作为一个犹太人在当时的境遇,并将其与同为犹太民族的、处于16世纪末的另一个文学人物夏洛克作一比较。西姆.罗西德是继夏洛克后又一个犹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1.
构建法治政府是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法治政府的生成遵循着自身特有的规律,法治政府决不是“法治”与“政府”的简单叠加,就实质而言,法治政府是“法治”与“政府”的宪政整合,这一结论是从现代法治的一般面貌、宪政对法治的基本要求以及法治政府的构成要件的关联分析中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单位累犯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犯罪现象,刑法上必须对此作出立法反映,以弥补立法漏洞。对单位累犯的概念进行了探析,对“单位中责任人重罪说”与“自然人重罪说”两种观点进行了批驳,并在基本肯定“单位重罪说”的基础上对该说提出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对单位累犯的类型、成立条件以及处罚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依法治国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和民主总是联为一体的,就如专制与人治不可分割一样。我们实行依法治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更好地实现“民治”。依法治国,即是变人治为法治,必须重在管权、重在治官。实行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执政党建设。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要善于领导,党的执政方式要适时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过程,即是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纪录片叙事中,一个故事必须有一个序列,但更多的时候,一个故事往往由多个序列构成.如何安排这些序列,使它们之间的连接具有可续性的依据,从而构成情节.本文认为,序列与序列之间的连接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即时间连接、空间连接、因果连接,此外,还应该有联想式连接等.这些情节连接方式的揭示,对纪录片的创作与欣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铁路分段建设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铁路分段建设问题,首先从有两个区段的新建铁路入手,探讨了铁路分段建设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的阶段划分方法,然后提出了有n个区段新建铁路的分段建设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的阶段划分途径,并进一步分析了模型目标值的确定问题.该模型可以动态地解决新建铁路的分段投资、分段运营决策问题,可以科学地确定出各区段的建设顺序.文中最后给出的计算举例说明了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晏几道[诉衷情]组词之第八首,孙望、常国民主编《宋代文学史》、王根林校点《小山词》以及覃媛元撰《晏几道年谱》中,皆把它理解为表现时事政局的词作,覃撰《年谱》中更判定它是伪作。其实,该词并非表现时事政局,亦非伪作,其题旨与本组词中其它词作一样,都是用来表现男女相思离情的。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由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不是由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成为商品,其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现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其直接原因是由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一向把<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来看,这只能就其主要方面而言.事实上,<论语>中不少语录蕴含墨、道、法各家的思想因子,<论语>思想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具体深入地分析这一层意义,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孔子及其弟子对先秦学术思想乃至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同质性,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历史经验证明,和谐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因此,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塑造诚信友爱的社会精神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和谐社会蕴含法治价值,二者在本质上契合,因此,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0.
儒家“礼乐刑政”治国方略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礼治”以“和而不同”为追求,推行教化,力求实现社会相对的公正合理;“乐治”通过发展“中和”之乐来促进礼乐交融,以乐化人;“刑治”以“无讼”为理想,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倡导体现公平的法律原则;“政治”则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强调君权的理性控制以及严格的职官管理制度。四大治国方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