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实践中 ,开展了不同意见、不同理解的论争 ,活跃了学术空气 ,丰富了教学内容 ,但同时在认识和理解上也出现了一些脱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本意的偏差 ,对列宁物质定义中感觉的理解 ,就是一例。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在总结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给哲学物质范畴作了这样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 2 0页 )。有的同志把“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但长期以来人们却没有搞清楚列宁对物质定义中第二句"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真正含义所在,故无法把握这一定义的精髓。本文就此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 “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存在范畴”?“社会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社会存在”范畴?近几年来,有些同志提出并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首先,我们来讨论:“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存在”范畴? 什么是“物质”呢?列宁定义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这就是说,物质即是客观实在。物质即是对于一切形态的客观实在物的总和的科学抽象。什么是“存在”呢?人民出版社1980年再版的《哲学名词解释》(上册第25页)说:“存在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哲学范畴,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感觉以外的客观实在,也就是物质。”照这么说来,“存在”和“物质”就是完全等同的了。  相似文献   

4.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体。物质的本质是什么?三十多年来,在我国的大学和中学教科书中,在一些政治读物里,一谈到物质概念吋,一般都要引用列宁的一段论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官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①并认为这是哲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物质定义明确地把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征,作为物质概念的内涵。理解列宁的这一定义时,很早就提出了两个难点: 其一,运动、时间和空间等等,不也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吗?为什么称客观实在性为物质的唯一属性呢?通常在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的第一节里讲物质,断定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但翻几页,讲第二节运动时,马上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不是有点矛盾么? 其二,根据形式逻辑下定义的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上应当相等。既然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既然运动、时间和空间、规律等等,也是客观的,列宁甚至明确说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那末按照定义,应当认定运动、时空、规律等等也是物质。但是这同哲学常识有所抵触。辩证唯物主义其他原理告诉我们:运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哲学界最近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不够严密,存在两个缺点。一个缺点是,列宁所下的物质定义,仅仅联系于“感觉”,势必疏漏掉那些感觉不到的物质实体;另一个缺点是,列宁在物质定义中没引进“实体”概念,使物质与精神客  相似文献   

7.
列宁用"客观实在"所阐释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克服了以实体范畴所阐释的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历史局限,而且也能很好包容和解释当时自然科学所取得的相关成果,并且还能很好包容和解释之后涌现出的一系列崭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客观实在"所具有的一般性、普遍性、全面性和抽象性特征,使它拥有了极为深刻的内涵和极为广泛的外延,用它所规定的哲学物质范畴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有现实而深远的科学意义和价值;"唯能论"并不等于唯心论,列宁在批判唯心主义的"唯能论"的同时,又对"唯能论"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正是列宁提出的"客观实在"物质观为辩证唯物论的非实体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代哲学的物质并不是以原子为典型的物质个别,而是心灵之外的全部真实存在的并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物质性实体的总和。列宁所界定的物质并不是包括全部客观实在的最高的物质一般,而是和近代哲学相同的、可感的物质性实体的总和。传统教科书对列宁、恩格斯和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理解和诠释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物质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其内部本身蕴涵着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张力。这种张力来自列宁这个概念自身的局限性与不完善性,源自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这种张力的具体表现就是,“客观实在”对物质之非专属性。因此,需要对“客观实在”进行限定,需要统一物质概念之属人性与非属人性。另外,在强调人的感知在物质概念中的作用时,却将人自身遗忘于物质之外并陷入人类自身的“洞穴假象”中,故而还需要对知觉等人的认识作用与物质概念的关系进行再反思。  相似文献   

10.
物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概念的科学理解。对列宁的物质定义作出实事求是的当代阐释,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而且有利于在当代条件下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切活动来看,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其活动的广延性和活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就构成了它的时空性。列宁指出:“正如关于物质的构造和运动形式的科学知识的可变性并没有推翻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样,人类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也没有推翻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列宁选集》第2卷第177页)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理论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全国代表会上,中央领导同志发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列宁关于范畴的认识功能的思想──对康德的批判与超越吴开明通常认为,列宁的反映论着重强调的是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忽视了认识的主体性。实际上,认识主体性问题并没有落在列宁的视野之外。如果只看到列宁思想的一个方面,就忽略了列宁思想的丰富性。本文仅就列宁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续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时间空间是不是客观实在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与运动的形式,当然两者谁也不能离开物质。但是,时间空间既离不开物质,却又不等于物质。人们在实践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现象,无不具有时间空间的特性,可是,谁也不能直接看到,听到时间,谁也不能直接嗅到、尝到空间。要认识时间和空间,单凭感觉的直观不行,还必须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抽象,暂时撇开时间空间赖以存在的物质主体。这种抽象,如果沿着唯物主义的路线,它将推动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时间空间的本质及其规律。可是,如果把这种抽象看作是意识的自由创造,把抽象的结果当作一种独立的存在,似乎时空形式可以脱离其物质主体,那就要陷入形而上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哲学界讨论物质概念问题过程中,有的同志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具有本体论的和认识论的两个物质概念.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从本体论方面给物质下了定义,讲的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下面简称为《唯批》)中从认识论方面给物质下了定义,讲的是认识论的物质概念.我认为,这在实质上超出了如何理解物质概念这一问题范围本身,它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对待所谓本体论和认识论以及两者相互关系的重大原则.本文试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依据列宁有关论述,对感觉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感觉的物质基础是由作为主体的感觉系统与作为客体的感觉对象这两方面的物质特征共同构成的;感觉系统对客体对象的反映是包括一系列机制在内的积极、能动的信息处理过程;感觉是实践的起点和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组成部分;人的感觉系统和感觉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日益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里 ,通用着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这个定义 ,马克思没有 ,准确地说 ,恩格斯也没有 ,只是在《自然辩证法》里有个解释 ,原文说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第 5 5 6页 ) ,显然 ,这是对类似于“物质”的定义可能诞生的某种说明或解释 ,而不是定义本身。依照传统和习惯的看法 ,物质统一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 ,为什么著作等身的马克思、恩格斯却没有给物质下过定义…  相似文献   

17.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实质上是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精神性、客观物质世界本质上也是精神的。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当然同理可得,意识也统一于物质,意识的本质也是物质性(客观实在性)。但在各种教科书中不明确这一点,有人认为意识是物质的这种观点是向唯心主义让步的糊涂观念。我  相似文献   

18.
在解释列宁的物质定义时,主要的争论通常是在两派之间进行的。一些人把物质理解为实物和场的客体(例如,尤尔琴科就认为,每种物体、每种物质客体都是物质,可以说物的集合就是物质的集合)。另一些人则认为,物质概念只适用于“整个世界”,并不适用于个别物体。库  相似文献   

19.
浅谈“固有色”刘长发“固有色”的存在是物质客观实在性的体现。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物质世界之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对一切物质产生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如;红花、绿叶、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象色彩便是我们通常说的“固有色”,或者说,在...  相似文献   

20.
反映客观事物的词是感性的,即可以被感性地接受。如看到“马”这个词.就知道它用来标志客观实在的马,指称对象具有“是哺乳动物,头小,脸长,颈部有没,四肢强壮,善跑”等特征。然而词义并不是直接地、—一对应地反映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具体事物,而是经过人们的思维活动,对同类事物的特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它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舍弃了具体的、富有感性的东西,词所指称、标志的客体如“马”已不是形态各异、具体可感的实体,而成为一种已经概括的抽象的客体。所以列宁曾说:任何词(言语)都已经是在概括。又说:感觉表明实在,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