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从1986年第一期开展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的讨论以来,受到了哲学社会科学界、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使得这个讨论遂渐深入,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无论就其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既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它涉及的理论内容最基本而又最具体,范围也很宽广。除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关系外,还涉及与技术改革的关系,社会改革的特点,社会改革的普遍性方式及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特点等等问题。就目前的讨论看,在将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这一点上,意见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其他问题上还有许多不同意见,好些问题尚未触及,如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究竟有那些丰富的理论内容,都是值得讨论的。本刊热诚地希望同好者赐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技术革命与社会改革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的理论工作必须对此作出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本刊近两年以来开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讨论,就是试图作出这种概括的尝试。这一讨论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当前的改革是必要的,因而得到了哲学社会科学界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晋阳学刊》开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讨论,引起了哲学界许多同志的关注。从讨论的情况看,大家基本上同意把社会改革范畴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我赞同这种观点。本文准备用一般系统论的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从研究社会矛盾系统的结构入手,具体考察社会改革范畴。一般系统论的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认为,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顺序,而功能则是指系统的结构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系统的功能对系统的结构有依赖性。这表现在,组成系统结构的要素不同,系统的功能也不同;组成系统结构的  相似文献   

4.
本刊第一期刊载了康文斌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于是引起了人们的注目。《晋阳学刊》计划开展这个题目的讨论。拟在如下方面展开:(一)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调节和改革在理论上能否成立?(二)就历史唯物主义本身来说,社会改革能否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与社会革命相并列?(三)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它的理论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四)如何认识现在的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五)怎样认识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关系问题? 我们以上的想法是否妥当,讨论还应当向哪些方面深入,希望读者提出建议。如果您计划撰写论文,热诚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探讨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晋阳学刊》于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康文斌同志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提出了这一重要问题,突出了社会改革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也想就社会改革问题,特别对它的含义、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表一些探索性的意见。一、社会改革的一般含义社会改革是贯彻于社会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更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把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不为过分的。要揭示“社会改革”的一般含义,应把它放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加以考虑。“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形式,它属于社会发展范畴群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发展”是反映社会何以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更新的范畴,是由一系列的其他范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表述了他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在这个表述中,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阐明了这些范畴间的相互关系,从生产力一元论的历史观出发,勾划出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系统。在这个范畴系统中我们将会看到,马克思给社会改革留下了位置。  相似文献   

7.
《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发表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来说,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吴江同志又就这篇文章写了《关于目前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一文(《晋阳学刊》1986年第4期),表示了他自己的意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本文打算就社  相似文献   

8.
湖北哲学学会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专业组,于1961年12月23日讨论了社会基本矛盾问题。讨论是围绕李昌登同志的《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柯彰、林杏章同志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两篇文章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一《晋阳学刊》发表的康文斌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以及由此而开展的专栏讨论,是一件具有开拓性的事.尤其在和平、竞争、合作、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和主流的形势下,在一个世界范围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心理范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范畴在我国学术界过去很少讨论。现在,由于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迫切需要,这一问题引起广泛注意。什么是“社会心理”,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不少问题值得研究。本文愿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三中全会以来,一股锐不可挡的改革潮流在各行各业中逐步兴起,形势喜人又逼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思想障碍。例如:有些同志思想不解放,习惯于按老规矩办事,因而不愿改革;有些同志则用平均主义的思想理解社会主义,害怕改革会引起贫富分化,因而不敢改革;还有一些同志求稳怕乱,一股劲地叫喊条件不成熟,主张慢慢改革;有的甚至从既得利益出发反对和压制改革。这些思想的存在,说明一些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也说明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教育。本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改革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改革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一般规律它“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别有不同规定的东西”,既包括生产方式的改革,也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及一切社会关系的改革,所谓社会改革就是对所有这些社会关系变革的总概括。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要研究社会改革的理论,就必须研究各种社会关承变革的一般规律,以及所有这些社会关系变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离开这种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就会成为无内容的抽象而枯燥的公式。在所有社会改革中,生产方式的改革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全部社会改革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揭示社会改革的内容,研究各项社会改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必须从生产方式的改革开始。“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专栏从1986年开始以来,已经刊登了近二十篇论文,讨论的广度、深度仍有待扩展,康文的发表意在推进这个问题的探索,欢迎涌跃来稿参加计论。  相似文献   

13.
康文斌同志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载《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康文》),是篇开拓性的文章。它从历史观的高度研究社会改革,提出应建立系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并为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本文,仅就社会改革的研究与现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改革谈些看法。现行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基本上是传统的、即苏联三十年代形成的体系。我国哲学界部分同志认为它尽管存在一些缺陷,只是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问题。更多的同志则认为它基本上是板块式的,存在着严重缺陷,诸如没有贯彻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范畴之间缺乏严密的有机联系,内容庞杂,没有反映现代实践提供的新鲜经验,等等,从而主张建立新的体系。然而新体系如何建立,观点也很不一致,光是新体系的逻辑起点就有劳动、实践、人类社会等十几种看法。看来问题相当复杂,涉及的面很宽,改革难以短期内完成,比较切实的办法是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逐步进行。就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和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来说,最迫切的就是要提高社会改  相似文献   

14.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解放后,他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第一,明确提出“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特别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观最为精彩的部分。要理解毛泽东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不能不对这一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心态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对社会心态的研究,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与认识论实质上是统一的。因为认识论要研究的主体是社会活动的人,要研究的客体是社会活动着的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认识论要研究的认识及其本质和规律,实际上就是社会的认识——社会意识及其本质和规律,要研究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实际上主要是指社会存在。社会心态研究是揭示社会意识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是当今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对风险社会的理论反思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任务。历史唯物主义自身的理论特质保证了对风险社会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的可能性。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对风险社会的理论把握就是要阐明风险社会的历史本质和历史趋势,而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今年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问世一百五十周年.为此本刊专门组织南京大学几位学者撰写了一组论文.主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关系问题的当代理解",旨在强调无论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还是在当代条件下,历史唯物主义和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性命攸关的本质联系.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内涵的深化须臾离不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而对资本主义的现实研究与理论理解也自始至终需要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的哲学方法论自觉.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已经充分表明,脱离政治经济学研究这个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真实的,更不用说是影响深远的.几位学者将分别讨论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马克思与恩格斯)文本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问题,最后通过分析商品和货币问题,从经济问题的政治本质、货币现象背后的社会关系、剩余价值增殖对统治权力的强化等角度,对当下的金融危机进行了经济学哲学的解读,以期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研究与现实问题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双向融合、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70年代,哈贝马斯出版了他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一书,虽然在这部书中哈贝马斯仍然以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身份来讨论历史唯物主义,但是,这部著作所包含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价值的怀疑和否定的因素不应当忽视。这些怀疑和否定的因素后来便逐步发展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否定,并以交往行动理论来取代历史唯物主义。 在《重建》一书中,他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积极意义。他强调,对历史唯物主义不是要复辟,不是要复兴,而是要重建。他认为复辟和复兴对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不适合的。复辟是回到已经腐朽的原始状态上,而…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清洗”所有主观嫌疑,“净化”历史唯物主义,构造种种客观“铁律”,制造种种人的“空场”,历来是一切简单化、教条化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相反,二十年来我国历史唯物主义(或称社会哲学)研究的总的倾向是突出了实践、人(主体性)、价值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主要表现在近来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选择论的争论之中。虽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分歧和对立,但除极少数人提出了“为经济决定论正名”的旗号,极个别人甚至指责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是“投向马克思主义的三块石头”外,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倾向是与简单…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心理的结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社会心理的结构、地位和作用邓福庆社会心理不仅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个体或群体在相互交往中的具体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则把社会心理纳入社会意识,注重研究社会心理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