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改革与社会历史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革命、改革与社会历史进程张艳国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革命与改革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围绕着革命与改革的问题,论战激烈;在我国学术界,亦有回响。革命与改革,既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本体论中的重大...  相似文献   

2.
以伯恩施坦和罗莎·卢森堡为代表的社会改良还是革命的争论不仅是革命道路的不同选择的问题,更是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生死攸关的问题.罗莎·卢森堡的"社会革命"概念本身具有较之于社会改良更为丰富的内涵.本文主要从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出发,首先确立"社会革命"本身所具有的目的层面的涵义.其次在同为手段的层面上比较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的不同.最后分析两种主张背后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革命"是认识与实践领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通常的理解是褊狭的,甚至导致误解."革命"概念的本义是指带有进步性的结构转换,最早源于科学认识中的思想领域.把"革命"看做是武装夺取政权的暴烈行动,这只是18世纪以后概念发生的转义,在这一点上与传统的教科书截然相反.仅仅把"革命"这样一个重要概念理解成通过暴力改变政权形式的"社会革命",其实只是儒家传统革命观的现代诠释.深刻理解革命概念的丰富内容,树立一种现代的革命观,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晋阳学刊》发表的康文斌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以及由此而开展的专栏讨论,是一件具有开拓性的事.尤其在和平、竞争、合作、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和主流的形势下,在一个世界范围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改革的性质是由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所决定的。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在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消灭阶级的革命是人类社会中更为深刻的,也是具有最终意义的社会革命。改革就是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中实现这一革命任务的基本的革命形式。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最终消灭必须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实现消灭阶级就是要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诸方面造成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上每次大的社会进步都是由于一个或几个部门起先导而带动其它部门起飞的。在当今世界上,以电子计算机的信息革命和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等崭新技术所汇合成的新技术革命(或者叫第三次浪潮),正冲击着整个世界和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不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飞跃,对社会生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也都有深刻的影响。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  相似文献   

7.
解国良 《兰州学刊》2011,(4):179-185
一战中的俄国在1917年发生了两场革命。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关系一直停留在战争引发革命和革命拯救战争的认识之中。其实,战争是世界范围内两种现代化模式或者两种文化模式之间的较量,战争就是革命。转型中的俄国被迫参加战争,深陷两种现代化模式制造的困境之中。社会革命党作为探索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员先站在自由民主派一边,以支持祖国战争、推动社会革命;随着自由主义在战争中的式微,社会革命党又转向反战的国际社会主义有机论一边,通过呼吁国内外社会主义者的团结结束战争。社会革命党把自己的革命称为介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人民劳动革命,即由崇尚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掌权,自己则在社会组织中开展有机合成的社会革命。这种机理上互相对立的革命若不从信仰的高度加以认识不可能获得突破。最终,这个革命被列宁完成。  相似文献   

8.
革命与改良之争的由来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与改良之争的由来和演变陈林一每当一种社会统治秩序侵害了社会成员的利益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时候,社会变革的愿望就会产生;而当这种侵害的对象是社会的主体力量或者这种不适应已变成沉重的桎梏的时候,社会变革便会成为现实。可是,变革是采取激进的方式还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在20年代末消失,而是在社会革命的背景下蜕化成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革命的浪漫谛克”反映了浪漫主义适应社会革命需要的趋势,丁玲和萧红代表了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靠拢的道路。这些探索的得失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命运,都必须从浪漫主义的本质与社会革命的关系中来评价  相似文献   

10.
信息革命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张志慧自本世纪中叶以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信息革命以来,信息业的发展日益迅猛。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第二次信息革命,使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从1993年美国的信息高速公...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证明,任何一次社会改革,都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其中,社会心理基础对社会改革的进程乃至改革的成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无论是始初阶段还是深化阶段,人们的心理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之中。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对改革的理解程度,以及人们在改革中的利益感和使命感则是主要的原因。研究这些原因与改革的相互关系,对扩大参与改革的社会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在经济平面上进行,而是与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的变革配套进行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多元多维多变量多层次的巨大系统中,各种纵横交织的要素有着错综复杂的交叉效应,其中改革与社会心理的相互依赖、交互作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改良是人类社会中的常见现象,它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形式。人类的历史就是在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交互作用下不断前进的。由于以往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彻底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此,舆论界对革命的宣传多一些,这无疑是应该的。但是,人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凡是改良都是不好的。这种看法是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4.
与党建研究中把党的领导分为革命、建设、改革三个阶段不同,本文以逻辑分层,以中共领导的社会(非国家)发展为研究对象,确立了社会革命与社会建设两个层次.改革开放以前,中共领导的社会革命思维占据了主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革命让位于社会建设的思维.在不同的领导思维中,中共总是善于利用和投资社会资本.从社会资本角度来观察这两种领导思维,将具有更多的新涵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法国革命与改革辨王明星我国学术界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多次爆发革命,导致政局长期动荡、经济发展缓慢,这是法国近代化过程的一大特征。仅1789-1870年法国就先后爆发了四次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革命、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0年革命...  相似文献   

16.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它引导并武装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但是,“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了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发生影响的过程,最初也不能不受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制约。十月革命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历史情况下对中国进步思想界发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唐才常在湖南维新时就有了自立思想.戊戌政变后,他逐渐抛弃和平改良幻想,组织了自立军起义,但其纲领仍提勤王保皇老调.因此,对唐才常思想的评价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对唐才常的思想和自立军仅以保皇或革命来定性,不免片面.唐才常的思想既保留了保皇或勤王的旧痕迹,也开始具备了反清革命的新特征,总体上讲处于由改良到革命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历史上每当革命风暴将要降临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革命与改良两条路线的斗争。革命派的战士,适应客观历史发展的需要,高举革命的旗帜,激励人们斗争的意志,向反动势力开展激烈的斗争,加速革命的到来。改良主义者,却在人民面前制造并散布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幻想,竭力将变革限制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社会秩序的范围以内,借以败坏群众的革命意志,抵制革命的发生。这是两条对  相似文献   

19.
十四大的基调是改革。江泽民同志的政治报告对十四年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总结,提出了今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指出,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革命”,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的又一次伟大革命”。这是一个重要和正确的论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关于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达到既定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来,以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群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汇成了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促进了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现代工业体系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科技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新格局,它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动力,并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新技术革命作为生产力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它给社会带来了空前巨大的新生产力,从而引起整个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