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设施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迫切需要加快交通体系建设,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深水泊位、进出省公路通道建设为重点,构建“畅通、安全、高效、舒适”的综合交通运输支撑体系;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建立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保障支撑体系;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电信、广播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和综合管理,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和高速互联;迫切需要加快强城市对外交通和内部道路建设,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电等基础设施;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旱防洪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
绿色消费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消费模式.它不仅是解决能源、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体现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与本质,而且还是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动力.要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伟目标,必须切实转变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走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福建区域协调发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福建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在扩大,这一状况除了与资源禀赋、战略偏颇有关外,还与人们的观念、山区的发展定位有关。建设山海协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以“五个统筹”为抓手,调整发展思路、发展布局,发挥山区比较优势,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接两大"三角洲"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既是对“闽东南地区”、“海峡西岸繁荣带”概念的延伸,更凸显福建对台区位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正视自身发展的差距、找准对接的着力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充分发挥福建省统战资源优势.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把立足点放在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上,要发挥对台区位优势,构建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圈;要发挥工商联、异地商会、海联会等作用,构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跨省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互动为基础的跨省际间区域经济合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内,加强跨省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这既是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问题,也是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周边地区对接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福建税制存在涉及面过窄、部分国家级开发区没有享受应有的税收优惠、没有体现福建对台特色及产业、资源、经济特色。为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完善福建税制,更好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局。  相似文献   

8.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已成为区域内部发展进步的引擎,相互竞争合作的重要载体。文章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问题,对发展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建设管理以及突破资金瓶颈制约等方面,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努力构建开放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在促进环海峡经济区的形成,为祖国统一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地处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福建,应该兼收并蓄,奋发自强,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0.
施晓丽 《兰州学刊》2010,(3):55-57,8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区域的城市竞争与合作日益深入。城市联盟作为城市竞合的新兴组织形态伴随着城市之间多方面的合作博弈而产生。文章在对城市联盟效应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联盟构建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城市联盟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广东东部、浙江南部和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海峡西岸是与东岸(台湾)相比较而言的.福建与台湾处于产业升级的不同阶段,因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海峡经济区"奠定基础.闽赣两省历史上就有密切的经济往来.江西是福建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地.江西可以搭乘海峡西岸的班车与台湾对接,扩大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闽赣两省在经济建设中各有优势,互补性强,闽赣经济技术合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发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作为迄今为止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共同的空间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构筑海峡西岸城市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腾飞的关键。考察海西,我们既看到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优势,也正视其面临的挑战,扬长避短,致力于通过完善城镇体系,发挥提高城市功能竞争力;促进产业一体化,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加强与海峡东岸的经贸合作,提升整体合力;以及提升文化竞争力和根本创新体制来发展壮大海峡西岸城市群。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经济战略部署实施,我国初步形成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区")四大区域经济增长极。海西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虽然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但与东部其他区域竞争仍不可避免。当前,应根据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由竞争走向分工协作,使参与各方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引力模型表明,大陆地区的经济总量对吸引台商投资的影响显著。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对福建的极化效应大于其辐射效应的情况下,台商逐渐降低了对失去政策优势和缺乏地区规模效应的福建省的投资力度。在不具地区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更要积极推动体制创新,重新确立台商投资福建的政策优势,抵消区域经济规模不足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晓荣 《东南学术》2007,(5):196-200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入开展,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省势必肩负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尤其是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输送人才的福建省高等教育而言,既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目前,福建省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对福建省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办学水平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筹资、投资、退出以及监管等方面对海西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进行研究。在筹资机制上,海西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估计为175~200亿元人民币,首期募集35~40亿元人民币,中期募集90~100亿元人民币,后期募集45~60亿元人民币,基金的存续期为10-15年,基金的组织形式设计为契约型。在投资机制上,海西产业投资基金将突出对台政策,并以推动海西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为着眼点,承接台湾科技业转移。在退出机制上,海西产业投资基金将主要倾向于通过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以及海西产权交易市场来实现退出。在监管机制上,海西产业投资基金的监管将实行由上层政府集中统一监管和中层产业投资基金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相结合,再加基层市场化监督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的福建、粤东、浙南、浙西南、赣东、赣东北、赣南等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历史文化积累等因素,形成了具有海峡西岸自身区域文化特色的生产力布局,加之与海峡东岸台湾的历史渊源,也对生产力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长三角、海西区、珠三角走向华东南沿海经济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长三角、海西区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认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视野看,促进华东南4省1市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之间的经济整合,使之逐步发展为华东南沿海经济区,无论是对该地区以及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论文还讨论了形成华东南沿海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现阶段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