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量论"是印度古代哲学中关于逻辑推理等认识论方面的主要理论形态.佛教与婆罗门教中都有不少这类思想.佛教中出现系统的量论主要是在大乘佛教形成之后.婆罗门教哲学各派在形成独立体系后都提出了各自的量论.两教量论有不少相同处,也有一些重要差别.分析和认识二者在这方面的异同对于认识古代印度人的理论思维特点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的观念在古印度宗教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印度哲学的核心观念.印度古代两大宗教之佛教和婆罗门教在"我"的问题上曾有重要的思想交锋.两教中的主要哲学派别或分支的许多理论都是围绕着"我"这一观念展开的.佛教与婆罗门教在"我"的观念上的分歧,反映了两教的根本的理论差别,也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同阶层间的政治对立.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对于认识印度古代哲学的基本形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基督教哲学的对象、性质和意义。说明2至16世纪这1500年按哲学史分期的恰当标准应归属于中世纪。中世纪哲学以基督教文化为背景,是公教会的意识形态,在此意义上可等同为基督教哲学。研究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是走向成熟的现代化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论西欧中世纪的三次文艺复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文艺复兴是西欧中世纪历史上的重要思想运动 ,在西欧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转变和飞跃的时期 ,都会伴随出现复兴古典文化为特点的思想文化运动。然而 ,由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 ,复兴古典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也有所不同 :8、9世纪的文艺复兴注重恢复学习拉丁语 ,由此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保留了最基本的载体 ;12世纪的文艺复兴促进了对古典哲学的学习 ,创立了中世纪的科学 ;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在创新古典文化的同时 ,深刻地探究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雪月是印度11至12世纪耆那教著名学者和诗人。但对中国读者很陌生。这是第一次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他。雪月最重要的著作是他用中世纪的语言——阿波布朗舍语写的语法书《成就者雪月词法》。在这部书里,他讲解了梵语、俗语和阿波布朗舍语语法,并摘引了许多无名作者的双行诗。这些双行诗大多采自民间。他所摘引的双行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佛教和婆罗门教的无明观念体现了两教对事物本质的基本认识,是印度宗教哲学中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思想在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最初形成,在后来为历代重要的思想家或宗教派别所重视.佛教和婆罗门教都认为产生轮回现象和世间痛苦的主要原因是无明,但对无明的表现两教看法有明显差别.探讨分析这方面的内容,是印度哲学以至东方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理念与光照--论柏拉图理念论对中世纪哲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在柏拉图思想体系中,它也是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产生最大影响的理论.它所表现出来的先验性则在中世纪发展为光照论,从而成为近代唯理论和先验论哲学的先驱.它和托马斯-亚里斯多德主义的分歧最终导致的是对上帝(神学)的两种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8.
<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的百科全书,它通过教律对古代印度人的生活作了全面细致的规定,其中也论及婚姻.梵典<百道梵书>载有<补卢罗婆>的故事,其情节结构完整,已具戏剧的雏形.在中世纪的拉丁文文献中的故事,与<补卢罗婆>的故事有关联.它们均在宗教的层面上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纷争导致离异,信仰有助和谐.这些故事在教理上的关联,有助于我们认识印度与中国思想的一致性、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印度来源,以及印度文学与欧洲中世纪文学之间的互动与影响.中印人民不仅在文学上,而且还在思维方式上,都具有极大的一致性.中印人民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来源于其宗教意识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婆罗门教哲学派别的根本原典是古代印度文化中主流思想的基础文献.它们与佛教思想有着重要的关联,在印度古代宗教哲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原典中,婆罗门教哲学派别论述了大量与佛教相关的思想,如禅定、轮回解脱、事物的本质与主要表现形态、辩论规则与逻辑推理等等,并对佛教做了一定程度的论难.梳理和分析这些内容,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或把握印度宗教哲学的主要特点及发展线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梵文专家金克木在印度学领域倾注了毕生精力,他对印度佛经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一套系统的整理方案:编目一分类一解题一校注;对印度哲学的三分模式、因果问题、时空观念和阶段划分作了剖析,对印度美学的发展状况、基本阶段和核心理念进行了阐释。金克木对印度学的研究,不但拓展了印度学的研究视域,而且深化了人们对印度思想文化的理性认知,对目前的印度学研究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问题中重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性取决于它是否切入了我们的时代问题所在的核心 ,并对此核心有它自己的深刻洞见。对这一点进行辨析 ,要求我们重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哲学革命”有两种可能的性质 ,一是用某种新的体系构造排除了既往哲学争辩的基本难题 (如康德 ) ,从而为哲学理论的继续发展赢得新的天地 ;一是从根本上反省哲学本身的传统 ,以此重新规定思想的任务 ,以回答人类在其历史进程中所遭遇的根本挑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实践概念和“历史科学”概念的扼要讨论 ,指认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属于后一种性质 ,并兼而论及马克思学说对当代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之出路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薛季宣对"中庸"观念的独特诠释,体现出理学思潮对他的影响,但他不赞同形而上学的探讨趋向。他开拓出一种以格物实践为本位、重视"时中"的中庸观,为其政治思想提供了哲学根据,并在学理上促进了经制之学的形成。"时中"中庸观是薛氏思想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仁义论”是综合原始儒家的“仁”论与前期墨家“义”论而形成,但是孟子将“仁义”概念结合于他的“心性”概念,从而创造出新的涵义。由此,孟子政治哲学确立了超阶级的普遍性与道德对于世俗权利的优越性。我们将具备此含义的孟子之政治思想称为仁义的政治思想。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仁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涵;构成仁义政治思想的思维方式;以及其思维方式所蕴涵的意义与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科学主义盛行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广泛的贬低哲学存在价值的反“形而上学”潮流。在我国表现更甚 ,将“形而上学”看做是与“辩证法”对立的认识路线而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 ,其结果阻碍了我国社会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有序、平稳过渡和转型 ,造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的不良局面。实际上 ,“形而上学”对事物本质的形上探索 ,正是哲学的重要任务和份内工作。人类离不开信仰 ,而要科学地信仰就离不开“形而上学”。目前 ,对“形而上学”的彰显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填补传统文化形上关怀缺失的真空进而为文化重建奠基 ;二是弥补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缺陷 ,孕育和养成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江泽民同志“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 ,可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纠正以往对“形而上学”的偏颇认识 ,才能使我们对哲学有更深和更全面的理解 ,进而发挥哲学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践的智慧学”是康德对古希腊“哲学”意义的揭示。牟宗三通过“实践的智慧学”哲学古义的诠释,以及“哲学”与“教”统一性的证明,为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奠立哲学王国中的合法地位,为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和中西哲学的比较融通拓展出理论的地平。在“实践的智慧学”诠释基础上,牟宗三借鉴康德哲学对儒释道三教进行了现代哲学的建构,并展开“圆教判释”。牟宗三的“圆教判释”,是“实践的智慧学”意义上的“哲学判教”。  相似文献   

16.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根源于西方人文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研究人的文化何以可能的智慧,它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进行哲学反思,为人们理解世界和探寻人生价值提供一种反思路径。文化哲学的兴起有如下深刻的原因:哲学的文化内涵,科学主义肆虐后的人文关怀,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文化意识的觉醒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为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哲学的凸显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关于政治哲学的核心学说,是柏拉图在城邦失序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改造城邦、建立理想国家的一次伟大尝试。该学说强调王者要用哲学思维和知识去统摄政治,从而引导国家健康、有序发展。而对洞穴比喻的解读就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表达哲学王统治下的社会所独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深度挖掘和分析该学说,将更全面、更系统地呈现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代哲学以知识论哲学著称,乍看总是给人一种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僵化之感.其实不然,深挖近代哲学的母体所涌动着的灵魂,从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逻辑来看,在它的内部深深地体现了对人的生命、自由和价值的憧憬.如何揭示近代西方哲学是追求意义的历程,完整的理解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能否思想与有无意义、很好的把握西方哲学是一部不断向人敞开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池田大作的和平思想虽根源于佛教教义,但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子的“仁者爱人”与池田的“以生命眼光”看人,均以“人”为中心,以“爱人”为旨归,提倡一种普遍的人类之爱。墨子的“兼爱非攻”与池田力主以实践的精神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凸显了东方思想家一脉相承的思想源流。而孔儒的忠恕之道与池田的人生哲学所强调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宽容,更彰显了以人道主义和平思想为基石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诸说并起、异论对峙的局面,使如何吸取它们的合理性成果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文章建议运用复杂性观点来考察各个学派的理论建树的关系,看到每一个学派的观点都具有与其语境相关的相对的真理性,但是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被对立学派的观点所矫正,形成“两端互补”。文章还考察了夏皮尔的科学哲学学说把握了科学体系中元理论层次与理论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自组织发展的形式的复杂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