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民素质现状成因剖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民是目前我国总人口中相对整体素质最低的人群。造成中国农民素质现状的原因在于 :(1)中国历史文化原因 ;(2 )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在客观上造成对农民素质提高和实现素质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3)我国农村长期受“逆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制约 ,致使农民提高素质和实现素质现代化长期失去强有力的动力源 ;(4)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思想的恶性影响深远 ,至今仍成为束缚中国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的致命绳索。  相似文献   

2.
从大学生心理现状出发,正确分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使其得到有效排除,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承载着家庭和国家未来期望的特殊群体。目前,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他们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大,心理健康水平逐步下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时而发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勇 《江海学刊》2020,(6):20-29
在近几十年中文世界的伦理学讨论中,经常出现三个看上去差别不大的词,"美德伦理学""德性伦理学"和"德行伦理学",它们或者是作为对英文virtue ethics的翻译,或者是作为对儒家伦理学的概括。在这三者的使用中,第二个略逊于第一个,因为virtue是相对于vice的,同样"美德"是相对于"恶德"的,但"德性"相对于什么呢?此外,无论是作为对virtue ethics的翻译还是对儒家伦理学的描述,问题更大的是"德行伦理学"。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得以复兴的virtue ethics,与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强调人的行动的道义论和后果论不同,强调人的内在品格。这样的品格不仅决定了这个人的行动,而且也决定了这个人的情感。德行伦理学无法把握virtue ethics的这种特征。在认为人的品性决定人的行动方面,在对道德情感的强调方面,儒家伦理学与西方的美德伦理学有类似性,因此"德行伦理学"也无法反映儒家伦理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于健 《理论界》2012,(6):168-170
大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此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客观方面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外在影响,主观方面大学生选择自杀主要源于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包括不良人格特征、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逐渐增多,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不良行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成因也是复杂的,必须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高校应当采取有效对策,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处于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的大学生 ,面对新世纪的竞争与挑战 ,由于阅历浅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或疾病。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的对策 ,帮助大学生向健康的心理方向发展 ,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8.
戴兆国 《学术界》2007,(1):167-173
在伦理学的发展中,至今存在着无法解决的悖论。这些悖论包括:认识与存在、善与恶、人的分裂、规范与境遇、善与善、真理与谎言、生与死等等。对这些悖论的反思是伦理学前进的基础,更是创造伦理学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网络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因之受到影响,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的负面效应有如它的积极作用一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当前网络对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来说,当首推大学生上网成瘾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各种原因,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几方面入手,对大学生戒除网瘾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倦怠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客观上主要是教育模式陈旧、学习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所致;主观上则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习目标不明、专业兴趣淡薄、人际关系失调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如何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新型的复合型的合格人才,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为此,我们以重庆部分高校的典型实际调查为切入点,试图就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状态及成因做了初步探析。以期能进一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采取更有效改变其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要反映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等方面。通过归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困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道德研究的新领域:从规范伦理学到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伦理学是研究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未加证明的前提和假设的理性反思活动。没有对这些前提和假设的讨论和证明,规范伦理学对许多问题的探讨和证明是不充分的,并有可能犯“论点预设不当”的错误。这些前提和假设包括:道德判断是否表达可以有真假的信念?究竟有无道德事实?道德知识如何可能?道德动机如何可能?道德辩护如何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和探索,最终会导致对实践理性的考察和反思,反过来会极大推动道德问题以及和行动相关的其他学科,如政治学、国际关系学、行政管理学、决策学等的研究。因此,如果人们想更深入地探讨规范伦理学的问题以及道德问题,就必须考察规范伦理学所预设的前提和假设,开拓新的道德研究领域,从规范伦理学走向元伦理学。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新类型,在现代社会中表现日益突出。经调查发现,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中最大的一员,其道德失范行为比较严重。这既有主观原因,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道德价值观念模糊、道德认识发生错位、道德自控能力不强、道德知行严重脱节,又有客观原因,即网络环境本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校风 ,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通过对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 ,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基本构想。要遏制考试作弊 ,必须转变教学管理模式 ,实施弹性制 ,要进行诚信教育 ,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改进考试形式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并且要加强监考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读者阅读倾向直接反映出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的特点,为了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及阅读心理,热情、科学、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以理工类大学生为例,借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其阅读倾向以及倾向的成因,并针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引导利用阅读倾向的方法和措施:合理调整藏书结构;加强图书馆在新环境下的导读工作;充分体现出"平等、开放、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实现"信息网络"的立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促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教育有的放矢,以增强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认真分析研究现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应霞 《理论界》2010,(2):80-81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日益完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然而面对日渐突出的大学生利用网络犯罪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增大、价值观多元化、信息泛滥化的环境下,如何通过法制、教育的方式来预防网上诈骗、网上敲诈勒索、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事件的发生和扩大。  相似文献   

19.
韩立新 《河北学刊》2005,25(1):98-102
针对什么是应用伦理学,杨通进主要论述了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异同.他提出,应用伦理学并不是传统的伦理学原理和原则的简单应用,它虽然要借助道德哲学和描述伦理学的相关成果与研究方法,但它不能代替道德哲学和职业伦理学,而只能是一种新伦理学.韩立新则通过对生命伦理学和环境伦理学的本质与价值倾向的比较,指出用自由主义来概括应用伦理学本质的局限性,认为这样概括将不可避免地把环境伦理学排除出去,因为环境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相反,它挑战的是自由主义.肖巍则探讨了目前处于学术前沿的流行病问题,她从伦理道德角度考察了流行病的产生与持续、预防与消除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责任,对全社会在面临流行病危机时所应采取的人伦关系以及基本原则进行了道德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钰 《学术研究》2020,(10):32-37
同情伦理学虽有来自舍勒的命名和定义,但在伦理学史上却未见以"同情伦理学"作为一个伦理学流派或是某一流派下的子条目而出现的归类。这一思想形态是以休谟的同情探讨为源起,由同时代的斯密和卢梭发展推进,直至19世纪在叔本华的同情理论中达到顶点,随后走向了终结。在分析同情伦理学出现的伦理学思想史背景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界定这一思想形态在伦理学领域中的理论位置及其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以期为同情问题提供一个专属的讨论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