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几十年的理论活动中,曾发表了许多关于文化的论著,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文化理论。而且,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也构成了它的批判的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总体上对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文化观作番剖视。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整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即将划上了一个句号,回顾20世纪思想界,法兰克福学派曾是声势最大的思想流派之一。当然,进入90年代,随着苏东的解体,法兰克福学派逐渐消声匿迹,但是,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却是颇有特色的,他们的“否定整体论”实际上是法兰克福学派全部理论的哲学基础。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建设已经取代了革命的呼声,所以,法兰克福学派已经进入了思想史上的行列,我们现在研究法兰克福学派也像研究康德、黑格尔一样,是对一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思想家的思想考察。但是,法兰克福学派毕竟又与康德、黑格尔不同,法兰克福学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人和自然的以劳动为中介的统一性的理论,既有力地批驳了唯心主义的创世说,又有力地反对了旧唯物主义对自然作“单纯的直观”。它把人和自然、主体与客体置于统一的历史过程中,阐明了只要有人存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就处于以劳动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不可分离的“相互制约”关系中。(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8—169、178页:并见第3卷,第20页注①)这一辩证关系的解决,究竟给辩证法学说带来何种影响?这是被人们所忽视而又值得思索的问题。以卢卡奇、柯尔什为代表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是作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深化和延续并为其服务的,这种美学的重点不是对美、艺术进行抽象探究,而是把审美放到了“社会批判者”的位置上。当他们别无选择地把拯救世界的重任交给了艺术家的时候,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重心就由社会政治批判转向了艺术审美。它们的社会批判理论也就顺理成章地由革命政治理论转变成了美学理论。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由社会批判理论而始,至审美研究而成大气候。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与美国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陆续流亡美国,并从40、50年代开始.将美国大众社会作为自 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从而与美国的传播学(尤其是大众传播研究)发生了直接关联。本文旨在探讨 这个学派的研究特点和方向,分析它与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的美国经验学派的分歧,考察就整体而言它对 美国的传播学乃至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社会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批判,体现了理论的锋芒和力量,其咄咄逼人的批判性有着深刻的哲学、文化和美学渊源。社会哲学是批判的哲学基础,精英主义的文化观是批判的思想立场,自律与否定的艺术功能观是批判的实践武器。批判精神是法兰克福学派为人文学科和知识分子留下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代表.其“社会批判理论”继承并发扬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并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人性、社会心理等方面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尤其是对“发达工业社会”最基本最迫切的问题即“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但也明显存在着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由观,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文明的思维方法,以反思的态度、批判的基调、开拓的立意阐释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由的追求。研究这一课题有助于在宏观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且在改革制度、社会管理、教育民众等操作层面上也有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存在时间最长、对当代西方社会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之际,法兰克福学派就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近年来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审理中,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总体研究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不少文献基础扎实、理解准确、立论公允的上乘之作。当前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在对学派的专题性研究上,现代性问题、大众文化批判取代以往的资本主义论和美学,成为重点;第二,个案研究上,在哈贝马斯研究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过去不太受重视的阿多诺研究和本雅明研究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刘月新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同属西方现代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美学流派,前者所指的是以阿多诺与马尔库塞为代表的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后者以尧斯和伊瑟尔为代表。这两个学派之间是否存在渊源关系,难以找到确切的材料来证明,我们只知... 相似文献
11.
从发生学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从早期"批判的"文明论到后期"重建的"文明论演变;尽管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作为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以文明的批判与重建为主题,以启蒙精神、工具理性、文化工业、单向度文明、合法化危机批判为核心,以非压抑性文明、交往合理性重建为目标,总体上是具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悲观主义文明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梳理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经历了揭露外在支配和压迫以培养大众的主体精神形成反抗的声浪、解放的行动的激发主体性觉醒阶段;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奠定政治、经济、文化合理性的基础--保有公共领域、遵循主体间性原则以语言为中介展开不同层面的交往商谈行为、以共识作为行动的前提来保障社会的正义的争取主体间性社会环境阶段;直接捍卫社会中受到歧视、压迫的少数群体的利益,强调承认他者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13.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基于社会批判理论而展开的科技理性批判,几乎一致视科学技术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并从区别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从一般方法论层面探寻导致"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基础,从滥用科学技术导致的自然、社会、人的异化等众多角度,在揭示科学技术的负向效应中,直接否定了它的社会发展动力价值。拒斥不等于漠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理性批判,不仅从反面证明了科学技术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透过其理论家的科技理性批判,可见其中对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动力作用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得到介绍和研究的,一开始基本上局限在专业的哲学工作者队伍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很快,这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相对于现代西方其他哲学流派,它的基本范畴、概念更容易为中国人了解和熟悉;其二,在极其庞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对它有较大兴趣,不论是出于追求新知识的好奇心,还是"了解修正主义错误观点"的敌情观念;其三,极少数想对原有意识形态增添新鲜血液或在哲学思想方面大胆探索的人,也是将其作为参考借鉴的材料,此外,不少人将其作为了解当今西方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16.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得到介绍和研究的,一开始基本上局限在专业的哲学工作者队伍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很快,这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相对于现代西方其他哲学流派,它的基本范畴、概念更容易为中国人了解和熟悉;其二,在极其庞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对它有较大兴趣,不论是出于追求新知识的好奇心,还是“了解修正主义错误观点”的敌情观念;其三,极少数想对原有意识形态增添新鲜血液或在哲学思想方面大胆探索的人,也是将其作为参考借鉴的材料,此外,不少人… 相似文献
17.
<正> 先秦时期,由《周易》始萌、老子弘扬的辩证思维达到了与古希腊辩证思维同等发展的高度,结出了灿烂的思维之果.当古希腊辩证法思想沿着历史的轨迹向前发展、经历了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而走向唯物辩证法的高峰时,中国传统辩证法却在思辨的迷宫中进行着艰苦的探索.直到本世纪初,中国传统的辩证法仍然停留在“朴素”的范围内.在传统辩证法体系中,对立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等思想发展达到了辉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学派是流行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作为一种社会哲学流派,其理论特征在于它的人本主义的批判的社会理论,而它的意识形态论可以说是这种批判的社会理论的柱石.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论就其性质而言,属于非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但它在对当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文化批判中,也触及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某些本质方面的东西.因此,剖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批判其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错误,同时也从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引出一些必要的教训,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于婷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64-66
在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站在知识精英的立场上,以文化救赎为历史使命,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异化现象,对精英文化的沦陷以及大众文化的强势统治展开了猛烈的批判,率先扛起了文化批判的大旗,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更是成为以后文化批评需要借鉴的重要话语资源。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法西斯极权主义带给成员的痛苦记忆造成了其批判对象的错位,缺乏辩证看待大众、文化与科技相互关系的眼光以及对文化的二元划分模式都暴露了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进一步探讨并发展了卢卡奇关于自然的社会本质的思想,阐释了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本质,为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确立了理论前提,指出自然的社会中介和社会的自然中介是人与自然关系互动的伦理机制。他们汲取了当代生态伦理学的思想,揭示了“控制自然”观念的内在悖论,探索了超越控制自然的观念的内在悖论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