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澄 《社区》2010,(3):46-47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但生病之后,如何才能少花钱多办事呢?美国《男性健康》杂志近期刊出“10种不花钱的治病方法”,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宋丹丹演绎的经典小品《钟点工》轰动一时。而在南京,现年67岁的退休老太太黄新兰,就为我们演绎了现实版的《钟点工》。她瞅准了现在都市中有许多“空巢”老人,就专门针对这些孤单老头老太做起“陪聊”生意,有时还附带陪玩和陪逛街,竟然很成功。  相似文献   

3.
国富奢望     
“每年考虑如何花钱是个痛苦的过程,首先不是考虑如何花钱,首先是说哪儿来钱,就痛苦了;来了钱之后怎么分,也是痛苦的事情。因为没有人说它是够的,都是说是少的。”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接受央视访谈节目时大谈政府官员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小钱大快乐     
裘山山 《社区》2011,(23):60-61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花钱的气度并不和挣钱的多少成正比。所谓“能挣也能花”的是少数。多数情况是不能挣但能花。能挣却舍不得花。比如我,虽说不是富婆,但比起身边几个朋友来,算是收入高的,可我在花钱上的气度比她们小多了。我若是哪天买了件比较贵的衣服,  相似文献   

5.
朱成玉 《社区》2008,(32):24-24
母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母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从不含糊。记得有一次,她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母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相似文献   

6.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每个做家长的心愿,对于许多到美国谋生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心愿不但没有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弱化,反而变得更加执着和强烈,因而也就有了种种与美国观念相冲突的烦恼。在美国读书,特别是中、小学(公立学校)是依居住地段划分就读学区的,因此许多中国家长包括来自港、台地区的家长往往都是择学区而居,这样一来好学校周围的房价就特别昂贵。但是中国家长宁愿在其他方面节省将就一点,在孩子读书花钱方面是绝不心疼的,宁愿多花钱或买或租好学校周围的房子。中国孩子多的学校,竞争就厉害,中国人把国内读书的那…  相似文献   

7.
范红 《国际公关》2012,(3):88-89
中国公关人的最大烦恼莫过于整个社会对于公关的误解。去年“达芬奇公关事件”提及到的“公关合同”和向“公关公司”支付所谓的“公关费”,更是把“公关”这个专业概念与中国社会的腐败行贿手段相提并论.“公关”一时成了花钱找媒体清除负面报道的代名词。这无疑让公关专业工怍者蒙受了莫大屈辱。  相似文献   

8.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但生病之后,如何才能少花钱多办事呢?美国《男性健康》杂志近期刊出10种不花钱的治病方法,不妨一试。1.攀爬动作治背痛。美国医学运动协会劳伦斯博士表示,攀爬动作可使平时很少拉伸的肌肉得到锻炼。但动作一定要循  相似文献   

9.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描写了华人拉尔夫一家移民美国,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同化,最后成为“典型的美国人”的故事。《典型的美国人》的同化模式就像一杯由“烈性”的美国文化和“调味”的中国文化调制而成的马提尼鸡尾酒,散发出独特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谁对你最好     
姚治波 《可乐》2011,(9):21-21
有个财主,花钱买了三个奴隶。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在你的三个奴隶中,有一个人对你恩重如山。你放了他吧,这辈子积德,下辈子享福。”  相似文献   

11.
李敏 《社区》2009,(9):47-47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很多人喜欢花钱去参加一些健身项目,比如打保龄球、高尔夫球等等,其实除了跑步、打拳、舞蹈等日渐普及的健身活动外,我们还可以试试“倒行逆施”健身法,效果绝对不比那些华而不实的健身项目差。  相似文献   

12.
吕斌 《社区》2012,(9):52-53
“我想不明白,同样要花钱花时间照顾,你们为何宁愿养只狗也不愿要孩子?”去年国庆期间,居住在广西桂林的白大妈被儿子叫到南宁来照看“孙子”,可让白大妈不爽的是,这“孙子”并不是人,而是一只宠物狗!据笔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宁愿养猫养狗当“儿女”,甘当“丁宠”而不要孩子的80后小夫妻的人数并不少,  相似文献   

13.
善良的种子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相似文献   

14.
据福建省福州市政协的一份材料披露,福州现有留守“洋娃娃”近万人,他们出生在美国,是美国公民。而他们的父母侨居美国。父母因为没时间照看孩子等原因,将孩子“快递”回国内,由爷爷奶奶照看。在福州连江县和长乐市,还出现了“洋娃娃镇”、“洋娃娃村”,仅连江县瑁头镇,就有约2200名留守“洋娃娃”。记者调查发现,手持美国绿卡并没有让这些“洋娃娃”变得快乐,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人担忧,未来也因为一张绿卡变成了未知数。  相似文献   

15.
小序现今美国西南部数州,在1821年前为西班牙属地。墨西哥独立后,其地为墨西哥国土。1848年美国击败墨西哥,得此大片土地。当地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移民,就成了美国公民。他们的后裔仍说西班牙语。嗣后一个世纪,又有众多墨西哥移民到美国,他们与其后代也说西班牙语,并保持他们的文化风俗,备受美国人的歧视,称他们为“墨西哥的美国人”。如称“美国的中国人”等,都有排斥外族的含意。自六七十年代人权反抗运动勃兴以来,他们自称为“奇卡诺人”,虽仍是西班牙语“墨西哥美国人”的减缩,但他们以这个新名称,来表达自尊,并企望洗涮…  相似文献   

16.
徐铁人 《社区》2011,(8):61-61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于1990年去了美国,并加入了美国国籍,同学们都开玩笑地叫他“美国人”。前几天“美国人”回中国探亲.老同学一起聚了聚。  相似文献   

17.
欧阳娜 《社区》2005,(18):38-38
我刚刚移民来美国的时候,对我所居住的社区非常满意,因为它与耶鲁大学融为一体,环境宁静优雅,我不知道邻居们是否有钱,但是他们至少是白领,体面的邻居和整齐的住宅,使我认为我至少住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里。但时间长了,我对我的邻居们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我的美国“本土”邻居们的手头之紧,往往超出中国人,要看花钱的做派,似乎美国人比中国人还穷得多。我们的一位邻居朋友,父亲是一个顶尖名校的校长,年薪达50多万美元。她们姐妹二人,都受过名校的教育。自己还拿到博士学位。姐姐的夫君是一位著名物理学  相似文献   

18.
轻松一刻     
《社区》2016,(18):64-64
结婚花多少钱 八岁的儿子回家问爸爸:“爸爸,结婚很花钱吗?” 爸爸说:“是啊,非常花钱。” 儿子又问:“要花多少钱呢?” 爸爸说:“不知道,我到现在还一直在付钱啊!”  相似文献   

19.
读者网站     
西部开发切忌“花钱消灭财富”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大开发必须注意经济效益,如果“花钱消灭财富”,只会把西部地区越搞越贫。 所谓“花钱消灭财富”,说穿了就是不顾经济规律和市场作用,单凭主观意愿或行政计划去搞建设,其结果就是消灭财富。如北京到通县的高速公路,因为通车量不足,所收的行车费不足以开销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0,(9):50-50
美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爱打官司的了,据统计,平均每年每个美国人要在民事诉讼上花费825美元。由此也产生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公诉”。近日美国揭晓了一年一度的“雷”人公诉奖——斯特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