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扬雄《方言》用不同的地名标记了汉代不同方言词语的地理分布,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方言和现代汉语方言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河洛地区在历史上曾占据重要的地位,河洛地区的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它在汉语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方言》区域与河洛地区、《方言》中的河洛方言、《方言》与当今的河洛方言等方面可以探讨《方言》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洛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文化”概论程有为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地域性文化,它曾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近年来学界同仁对河洛文化进行了许多微观方面的研讨,有不少论文面世,但对其进行宏观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本文拟从宏观研究角度,就河洛文化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中原河洛对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形成具有全面、关键、决定性的影响。客家民系主体来自中原河洛,在闽赣边地开基创业奠定了客家文化物质基础。客家重构中原式宗法制社会,形成客家文化的社会基础。客家传承河洛文化刚健自强、厚德、文化和重礼的基本精神。成为客家思想文化的理学根源也在河洛。  相似文献   

4.
白鸽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84-85
河洛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首善之区,在伦理道德建设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河洛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惠及后世。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讲求的是上下、尊卑、长幼有序,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等,其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这一切正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28日,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河南省社科院举行。在我院设立"河洛文化研究中心",体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研究河洛文化的巨大支持、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支持。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根在中原大地,传播影响海内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结世界华人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5000年的悠久历史,3000年的文化中心,1600年的帝王之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河洛文化。河洛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薛瑞泽 《中州学刊》2007,(4):157-159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母体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根。“身在异国,根在河洛”,表达了全球华人对河洛文化的思慕、向往和倾心。为此,深入研究河洛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的向心力,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无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这一课题便应运而生。本组文章其主要之点有:(1)探讨河洛文化的交往、影响及其向海外的传播问题;(2)探讨河洛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祥麟 《中州学刊》2007,(3):154-156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母体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根。“身在异国,根在河洛”,表达了全球华人对河洛文化的思慕、向往和倾心。为此,深入研究河洛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的向心力,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无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这一课题便应运而生。就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而言,其主要之点有:(1)探讨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客家文化的关系问题;(2)探讨河洛文化的交往、影响及其向海外的传播问题;(3)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中的渊源问题;(4)探讨河洛易学文化的渊源及其易学史上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9.
安国楼 《中州学刊》2007,(3):156-157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母体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根。“身在异国,根在河洛”,表达了全球华人对河洛文化的思慕、向往和倾心。为此,深入研究河洛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的向心力,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无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这一课题便应运而生。就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而言,其主要之点有:(1)探讨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客家文化的关系问题;(2)探讨河洛文化的交往、影响及其向海外的传播问题;(3)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中的渊源问题;(4)探讨河洛易学文化的渊源及其易学史上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母体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根。“身在异国,根在河洛”,表达了全球华人对河洛文化的思慕、向往和倾心。为此,深入研究河洛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的向心力,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无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这一课题便应运而生。就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而言,其主要之点有:(1)探讨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客家文化的关系问题;(2)探讨河洛文化的交往、影响及其向海外的传播问题;(3)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中的渊源问题;(4)探讨河洛易学文化的渊源及其易学史上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洛文化研究存在"厚古薄今"的思想障碍。北宋之后的河洛文化被打入冷宫,除了文化自恋心理之外还有文化霸权和文化基础主义作祟。研究当代河洛文化是对整体性河洛文化的一次时空穿越,可以清晰地勾勒地域传统的演变轨迹,呈现地域自古至今交错叠印的人文岩层。  相似文献   

12.
高东海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92-94,108
汉代监察体系是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运用社会思想史理论,从社会运行向度和维度两个层面论述汉代监察体系调控机制,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汉代监察制度的得失,从而为我国当代监察制度及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带来了草原民族的饮食习惯,肉食习俗开始在河洛地区社会风靡开来。南朝降人进入河洛地区也带来了南方的生活习惯,并对北魏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的饮食习俗在河洛地区仍然占据重要的份额,食用粟、菜,饮用酒类构成了河洛地区饮食文化的多样风采。  相似文献   

14.
闽赣粤交界的大三角地区是客家族群(民系)孕育、诞生和成熟的原生地,具有先民、先祖、祖先三重血缘资源优势和文化场景作用,是客家血缘与文化的寻根处。客家在此地所寻找的客家基本精神是对河洛根性文化的传承。客家原生地是海内外客家中原河洛姓氏寻根的中转站。客家的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是客家族群认同的主要途径,对全球化背景下重构客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碑是我国传统金石学的最重要研究对象,自东汉中期开始出现,到东汉后期的桓、灵时期大肆流行。谶纬思想是两汉时期的重要社会思潮,盛行于西汉晚期的哀帝、平帝时期和新莽时期,泛滥于整个东汉时期,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汉碑的形制并非受到西亚、北非文化的影响,而是来自汉代流行的谶纬思想,谶纬书籍中作为祥瑞大量出现的圭是汉碑形制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6.
唐人对墓葬风水的追求是普遍现象.祖先崇拜、洛阳地域的良好风水是吸引唐人归葬洛阳的重要因素.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唐人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当时移居内地的非汉人群体,对华夏文化中风水观念的摄取,既表明其汉化的趋向,亦是其认同华夏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齐鲁文化对汉民族的形成和壮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齐鲁文化提供了一个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理念:无论夷夏,“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一理念着重强调了民族观念中的文化因素而非血缘和地缘的因素。后来,齐鲁文化由地域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又进一步强化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理念,使得汉民族不断吸收新的民族成分,不断壮大。由于继承并发扬光大了齐鲁文化的优良传统,山东人比较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18.
《诗经》属地,在河南省分布相当广泛,《诗经》文化遗产是河洛地区非常宝贵的财富,但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增强保护和利用意识,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和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建设河洛生态文化旅游圈,并与周边的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积极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俗文化的核心。针对民间自发形成的信仰与崇拜,汉代政权采取多重政策,或引导支持,或借鉴利用,或排斥打击,主要取决于其是否与官方信仰及主流文化相抵触,是否从根本上影响到社会秩序和百姓生产生活。不管官方态度如何,作为一种强大的民间力量,民间信仰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与官方政权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既配合又抗衡的互动局面,并以顽强的生命力传承、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