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王熙凤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正式出场前,就有冷子兴介绍这位小说的重要人物:“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又有贾珍夸她从小儿“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越发历练老成了”。确实,对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曹雪芹并没有只把她作为一般的裙钗之辈来描写。把《红楼梦》看作只写家务事、儿女情的人,说王熙凤是什么“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品”,这完全歪曲了《红楼梦》和王熙凤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作为一部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在王熙凤这个维护贵族大家庭利益的贾府当家人身上,概括了封建统治阶级反动本质的若干重要方面,通  相似文献   

2.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红楼梦》第五回十二支曲子中,描写王熙凤的那支曲《聪明累》的头一句话,作者用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王熙凤残忍狠毒的欺诈性格;说破了她巧弄机关的政治骗术;揭示了她自取灭亡的可耻下场。 王熙凤是一定的阶级的代表,她的一生“机关算尽”,集中反映了一切走向腐朽没  相似文献   

3.
王熙凤,“金陵十二衩”之一.同时也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作者通过兴儿的嘴,对王熙凤的性格作了淋漓尽致的概括:“‘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她最早的一场表演是“毒设相思局”。贾瑞这个衣冠禽兽,竟想入非非,向王熙凤  相似文献   

5.
<正> 《红楼梦》第二回有一段新颖奇妙、充满哲理的议论,倾诉着创作意图的根本秘密。这一番议论由贾宝玉引发出来,论及林黛玉,最后则归结到王熙凤。它表明作者把王熙凤当作与贾宝玉、林黛玉并列的主人公,表明王熙凤和宝、黛一样,也“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一创作意图在作品里得到了出色的体现。王熙凤成为文学史上最有时代特色、最有思想深度、最有艺术光彩的形象之一。可是,过去的评论却常常把王熙凤看作是“大凶大恶”,看作是擦了胭脂的曹操。也有评论说:“汉家吕雉是前身”(《红楼梦卷》第二册第499页)。建国以来,评论  相似文献   

6.
“落实”二字,嘴巴上说起来往往掷地有声,行动上看起来总是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品行不同风格各异,对“落实”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落实”,也就罢了。同一个人,却也有不同的“落实”,未免就叫人奇怪。其实说怪也不怪。且让我们到《红楼梦》里把王熙凤找出来,看一看她是如何对待“落实”二字的。《红楼梦》里写王熙凤的“落实”,前前后后不计其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我看有两次。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具有审美魅力和艺术生命力,这是论者所公认的。但王熙凤这一人物究属何种性格,说法颇不一致。或说她是“大凶大恶之人”,或说她是“擦了脂粉的曹操”;或说她是“没落地主阶级的代表”等等。我们认为,王熙凤的性格是属于市民性格。“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还是封建社会。”曹雪芹正是把握了这一时代市民属性的特征,把  相似文献   

8.
评王熙凤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反面典型。在她身上集中了处于没落时期的封建阶级反动腐朽的罪恶品质。作品的进步思想倾向正表现在它对这个人物的无情揭露和有力鞭挞上。从第五回对凤姐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和《恨无常》《聪明累》两支曲子中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作家要着力描写的人物之一,一方面描写她得势时的凶恶相,另一方面要描写她败落过程中的可悲可耻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徐棻,著名川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创作了大量优秀剧本,多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优秀编剧奖、优秀剧目奖.其代表作有《燕燕》、《秀才外传》、《王熙凤》、《马克白夫人》、《目连之母》等,曾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曾任四川省文联及四川省剧协副主席、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0.
明清小说中的妒妇形象并非都属于简单的“妒悍”类型,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金云翘传》中的宦氏与后来《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笔者试从王熙凤和宦氏与以往妒妇的差异、嫉妒手段的差异、悲剧结局的差异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比较,考察出妒妇形象已经由传统概念中的“悍妒型”向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型”流变。由此不仅可以追寻小说史中妒妇形象动态发展的进程,也可以探知妒妇形象转变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熙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罕见的“恶女人”形象。她残酷阴险,欺上瞒下,借刀杀人,作恶多端。在她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有的丑恶与卑鄙。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在向尤二姐介绍王熙凤时曾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全占了。”兴儿之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王熙凤性格的重要方面:圆滑、狡诈、凶狠。有评论家曾说,《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黑暗的一出,黑暗掩盖着血腥的谋杀,悲剧中,麦克白的野心骤然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人物王熙凤的生活真实及其暗示命运的诗画、判词、戏文、唱词及语等的全面分析,指出王熙风所以是“薄命司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原因,在于封建夫权伦理对妇女的统治,她是作为封建子嗣观统治下无后妇女的“类的样本”进入“十二钗”的。对王熙凤悲剧的表现体现了曹雪芹对封建生育观的鞭挞。  相似文献   

13.
说刘老老“不会说话”,乍一看来,读者也许会有点奇怪。其实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王熙凤等人对她的评价。《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向王熙凤求告贫困,话没说清楚反而骂孩子“只顾吃果子”,书中说凤姐“听他不会说话,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此其一。等到王熙凤赏赐了二十两银子,刘老老千恩万谢,周瑞家的却说:“我的娘!你怎么见了他倒不会说话了呢?”此其二。可见,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刘老老确实是“不会说话”的。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撰写的《红楼梦》里,王熙凤不仅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精明强干,能说会道,人际交往能力很强的贵族少妇.而且还是一个具有相当管理智慧和管理才能的女强人。应该说,在协理宁国府期间,王熙凤的“管理权威”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她的管理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略论王熙凤的典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是除了宝玉、黛玉之外着墨最多的人物,也是贾府举足轻重的人物.应该怎样理解其典型意义?二十余年来,普遍的结论是:“封建制度的死心塌地的拥护者,”后来又加之以“孔孟之道忠实信徒”的罪名.直至最近的“评红”文章,凡涉及王熙凤者,均持如是观.这其实就是认为王熙风与贾母、贾政、王夫人、宝钗在思想观念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对此,笔者是不敢苟同的.  相似文献   

16.
修辞学里的“析字”格在诗歌中常有运用。《红楼梦》第五回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是“凰”(凤)字的拆析,隐指王熙凤。周春《阅红楼梦随笔》;“诗中‘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盖‘二令’,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在塑造王熙凤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时 ,表现出了炉火纯青的个性化语言艺术。概括“王熙凤式”的语言 ,可分为三大类型 ,即“甜语”、“辣语”、“毒语”。探讨“王熙凤式”语言的背景根源 ,可以使我们对其形象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王熙凤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2,22(5):34-39
王熙凤在《红楼梦》复杂的情节发展线索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在《红楼梦》的三重悲剧:宝、黛、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众女儿的悲剧,贾府衰亡的悲剧中,王熙凤都是一个起着关联作用的核心人物。研究王熙凤在《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作用,不仅能使我们看到《红楼梦》结构的复杂性和曹雪芹的艺术创新,而且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这部伟大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认为《红搂梦》作者的创作才能,在王熙凤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王熙凤是一个聪明俊俏、才干特出、伶牙俐齿的巧媳妇,又是一个狡猾泼辣、独断专行、口蜜腹剑的管家婆。她贪权好利,争胜逞能,深通权术,娴于机变。借用前人的话来况,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式的人物(《图注金玉缘》《读花主人论赞·王熙凤赞》)。她个性突出,形象鲜明,简直可以让人听到她的声息,看到她的神态,感到她的心跳,而呼之欲出了。在古今中外的文艺画廊上,只有少数几个屈指可数的艺术典型堪与媲美。王熙凤的语言,也和她这个典型形象一样,是作者创造的一个奇迹。她的性格之所以如此鲜明突出,一多半得力于对她性格化语言的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