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汉以来,我国就成为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是主流,但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的错综复杂,汉族中央政权与边境游牧民族之间,曾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六朝、隋及初唐,反映边塞战争的边塞诗已经产生,鲍照,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都有名篇流传,但是数量不多,没有成为风气。到了盛唐,诗人们才大量写作边塞诗,它的主题已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李益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昌龄、李益都是唐代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他们都曾出佐戎幕,从军塞外疆场,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与考验;都以独树一帜的边塞诗闻名于世,成为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都以擅长七绝诗体并作出了重要艺术贡献而事誉诗坛;都表现出一种激昂慷慨的鲜明诗歌风格和基调.这是他们诗歌创作的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同中之异,如虽都以"慷慨悲壮"的诗歌风格著称,但王是壮而悲,李则悲而壮;虽都擅长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但王以言情见长,李则写景入胜;在七绝诗体的构思、结构方面,王诗偏爱转折,李诗多为递进.这当中既有不同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也有诗人思想、性格、审美趣味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艺术的长河常常被时代的崇山峻岭分割开来,尽管浑浩流转,百折而东,但站在下游的人们远眺上游,往往只是看到一座座时代的高峰,而看不到它的源流。在这条长河中,中唐的李益算是很幸运的了。他的诗歌的光彩没有被时代的分野荫蔽,当他发诸歌咏的时候,人们仿佛从历史的回音壁中听到了盛唐之音。历代许多论家都把他与王昌龄并论,现今的文学史也都肯定这一点,这是很有见地的。那么,如何理解这两位诗人的接武比肩,他们的诗有哪些共同性,在共同性中又有哪些差异性?本文试图从他们的边塞诗入手进行一些比较探析,  相似文献   

4.
边塞题材的诗歌创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说贯穿在几乎整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上自《诗经》中的行径、思妇诗,可以视其为源头,下迄当代的新边塞诗,历时数千年。这中间累积着大量的作家作品(亦含民间创作),在众多题材品类中,是令人瞩目的一类,历来也受到研究者不同程度的重视,特别是建国后,曾一度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热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巅峰期,尤其是盛唐诗歌,在短短的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竟产生了李白、杜甫两颗世界级诗歌巨星,同时还产生了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是杰出的写意小说家,他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与诗歌的艺术精神,建构了用传奇写“意”以创造与诗画意境同构但又具有小说特质的意境的艺术模式,《聊斋志异》中的写意小说超越了前代小说“局部性”地创造意境的水平,通篇“整体性”地创造了意境,将我国古代的写意小说推向了顶峰。  相似文献   

6.
“境”字借用到文艺作品中来 ,到唐代较为多见。王昌龄是用得较多且较早的一位。王昌龄诗论中的“境”有的指客观物境 ,有的指内心之境。他在佛教“境”说的影响下 ,提出了“诗有三境”之说。分析了佛教法相宗之“境”说与王昌龄诗“境”说之间的逻辑联系 ,并认为王昌龄在意境论发展史上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艺术胡问涛,罗琴王昌龄的诗歌,除存疑之作及佚诗残句外,今存154题、176首:五言古诗65首,五言律诗13首,五言排律3首,五言绝句14首,七言古诗5首,七言律诗2首,七言绝句74首,可说是诸体兼备的,其中又以七言绝句量多质高。他被...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写境与造境两种形态 ,却未作具体阐述。现代研究者对它们也未作深入的探讨。对此 ,本文从审美的角度来探讨写境和造境的艺术特征 ,认为写境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自然之美 ;造境具有主观抒情性、表意性和理想化抒情手法等。写境有画境、物境、事境等类型 ;造境有缘情写镜、直抒胸臆、象征虚幻等形态。  相似文献   

9.
边塞诗人岑参,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历来享有很高的声誉。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杜甫认为,他可与鲍照、谢眺媲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以为李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明代胡应麟赞美岑诗“清新俊逸,大是俊才”,清代沈德潜、翁方纲、方东树和刘熙载等人也  相似文献   

10.
岑参是盛唐很有特色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意境雄奇,风格独特,有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充满了边塞英雄的豪侠气概与爱国精神;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推动了各民族间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人李义山的诗歌独特之处在于情感表达纡徐幽约,意境深邃婉曲,情思缠绵哀怨,意绪复杂、朦胧,体现了强烈的主观心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适岑参久历过塞,写了大量的富有艺术特色的边塞诗。因其诗歌的艺术风格相近,在文学史上并称。今人则视为盛唐边塞诗派并驾齐驱的领袖。其实,他们在对文学遗产的继承、艺术形式的运用、抒情方式的选择、语言风格的表现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以上诸方面,对高岑诗作了详细的比较,认为他们在诗歌艺术创作上都作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从总的方面看,岑参诗歌的艺术成就,比高适略高一筹。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唐代边塞诗的思想基调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唐诗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指出了它所反映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当时战争中的阴暗面,表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但并不反对保卫祖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岑参是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向来享有盛誉。岑参的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关于岑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在边塞诗的讨论中已有不少学者作了精辟的分析,给予了应有的肯定,我完全同意,不再重复。本文试就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作些探讨,以就教于海内学者和同志。雄伟壮美的形象,奇丽阔大的场景,这是岑参边塞诗的突出成就,也是岑参边塞诗不同于高适等人边塞诗的突出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论述,主要抓住其善用七言绝句、采用心理描写、语言明畅、创造雄浑壮美的诗歌意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唐边塞诗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表现出新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抒情方式从外在情感的自然流露转向内心情感的深婉含蓄;2.诗歌意象从宏阔壮大转向细小窄狭;3.篇章体制从自由抒写的歌行体为主转向短小灵活的律绝体为主;4章法句法从天然浑成转向锤炼工密。  相似文献   

17.
王自立  车红丽 《老友》2009,(6):22-22
眼下为了适应老人延年益寿的需求,各种各样养生保健的知识常见于报刊之中,让人目不暇接;此类书籍乃至养生大全之类的宝典也在不断更新,层出不穷。对于老人而言这无疑是个福音,其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的确功不可没。但是,在实际  相似文献   

18.
同为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与此相适应 ,其作品的用韵也各有特点。高适前两次出塞时期的作品多表现生活的阴暗面 ,以“悲壮”为特色 ,但以“悲”为主 ,以“壮”为辅 ,因而在韵脚的选择上主要用阴声韵。第三次出塞时期的作品以歌颂战功和表达豪情为主旋律 ,用阳声韵 ,韵式上基本用偶行韵。而岑参基本上用阳声韵、随韵 ,尤其是其随韵韵式的运用解决了某些表现豪壮风格的作品用阴声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雷沛鸿教育思想的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沛鸿教育思想的精华阎广芬雷沛鸿(1888—1967)是中国近代广西籍的著名教育家。是20年代至40年代驰骋于我国教育界的风云人物。他不但在推进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创办国民中学,国民大学,建立民族教育体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也重视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小说有一重要的美学特征,即意境创造。古典小说在造境艺术中,常见到化虚为实,以实求虚的表现方法。《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多用这一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