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颜氏家训》被称为古今第一家训,作者是南北朝时期最博学的学者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终制》篇是颜之推的遗嘱,主要涉及身后丧事的安排,在中国礼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一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王利器撰《颜氏家训集解》,视野主要放在南朝和南方地区,对北朝和北方地区丧制鲜有措意,致使该篇不少重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本文另辟蹊径,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中的《随葬衣物疏》《功德疏》和《砖志》等为《颜氏家训?终制》作笺证,从而还原历史的真实细节。一方面,《颜氏家训?终制》与吐鲁番出土十六国时期、高昌国时期及唐西州时期的文献时代较近;另一方面,中古时期的吐鲁番文化受北朝的影响甚深。文章最后得出结论:《颜氏家训?终制》是中古时期丧葬礼制的纲领性文献,而吐鲁番出土文献则是记载这一时期丧葬实情的第一手资料。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颜氏家训?终制》所载葬俗通行于南北,故王利器所言“之推葬所言随品皆南朝人习俗”有误。  相似文献   

2.
揭示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和《宋书》收录了大量的授官语词。从语义场角度对两书的授官词汇进行穷尽性调查和细致分析,发现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使用语言更注重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颜氏家训》一书记载了大量萧梁、北齐时期士族阶层的风俗事象,其风俗演变的特征有着显著的南北差异:南方士风呈现女性化、病态化,弥漫着阴柔、迂诞浮华之风;北方则尚武之风盛行,士风雄健豪放。中原士族部分地接受了鲜卑族的文化及习俗,鲜卑化倾向已成为中原风俗演变的主流。此外,南北士族在语言、称谓、婚姻、嫡庶、游艺等方面的习俗也有诸多差异。南北朝时期,尤其在江南,玄学、佛教、道教兴盛,儒学地位日益削弱,引起士族阶层在宗教、信仰、祭祀等方面的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南北士族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不同,反映了南北士族的发展不同步,当南朝士族走向衰亡之际,北朝士族却显示出了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研究南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而《颜氏家训》中的《文章篇》中体现出来的对于文学和文章的看法 ,对于从事写作的人来说 ,更有重要的意义。了解颜之推的文章观 ,借鉴其对文章和文学的态度 ,无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有效手段之一。家训,是家庭中尊长教育子孙治家、做人的训导话。许多前贤先祖,为教育子孙撰写家训,至今仍在启迪着后人。古代的家训名目众多。在《中国丛书综录》里,列入家训一类的图书很多。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内容丰富的的家训,影响颇大、流传甚广。《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主要讲立身处世之道。有人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地区的汉语存在着地域差异。揭示这一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以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宋书》《魏书》词汇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时期的文献调查,对两组常用词"等-曹"、"矢-箭"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发现南北朝时期南北地区汉语词汇的地域差异具体表现在:南方地区汉语倾向于选用"等"、"矢",北方地区汉语倾向于选用"曹"、"箭"。  相似文献   

7.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记载了南北朝妇女的生活状况。南朝妇女虽然在家庭中有不从夫权的现象,但在社会上依然没有地位。北朝妇女受儒家礼教束缚少,泼辣能干,在家庭、社会上有一定地位。颜之推以封建士大夫的立场,着眼于家族的长远利益,认为妇女应该遵从儒家礼教,用聪明才智辅助丈夫。这既揭示出动荡社会中士大夫的特殊心态,又对当时的社会历史生活做出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颜氏家训>从理论上初步显示出了调和南北的文学思想,为唐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试就其对文学的社会功用、审美价值、艺术形式等方面的阐述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颜氏家训》家族文学观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成于南北朝后期的《颜氏家训》对六朝家族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家族文学应拥有擅长的文学样式、具有成熟的文风,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能够认识到文学的抒情特征及作者的才性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尤其深刻的是,《颜氏家训》认为家族文学批评则应立足作品的内容、语言,以便提高作者的创作水平。该书强烈反对片面追求家族文学声誉,主张力避对作品的矫饰,从而将作者、作品和家族文学联系起来,客观上对六朝家族文学的兴衰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音辞篇》在音韵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一、它是汉语语音变异学说的滥觞 ;二、是编撰《切韵》一书的理论依据 ;三、《音辞篇》辨析声韵、精于审音 ,开一代韵书分韵正音之先河。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时期南北语言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从南北朝时期就有学者关注,直到今天也一直是汉语史学家所研究的重大课题。该研究从南北朝时期南北方言词语的角度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揭示南北朝语言差异提供某些资料。  相似文献   

12.
《颜氏家训》的儿童早教论邵海燕南北朝时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下简称《家训》)是中国传统家教第一部具有系统性的著作。本文试就其中一个观点,即“教子当及婴稚”问题,从现代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所谓“教子当及婴稚”,是说儿童教育应当从出生开...  相似文献   

13.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洛阳地区在历史上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都洛阳一带的语音是全国的通语和标准音。这在《颜氏家训.音辞篇》等著作中,都有记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南北佛教信仰均很兴盛。然而,《宋书》却将其载入《夷蛮传》,与同时代《魏书》单列《释老志》以记佛事形成鲜明对比。该状况的出现,其原因首先是北魏政权与刘宋王朝对论证其政权合法性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其次是复杂的南北朝社会条件的不同及撰述者个人的认识观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宋书》首撰者何承天的抑佛思想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宋书》的写作语言分别为当时的北方通语和南方通语。对二书进行比较发现:二书任职语义场成员与其他词语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动词+官职名称"、"动词+地名"等,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但二书任职语义场除了共同的成员"为"、"历"、"作"、"参"、"解褐"、"兼"、"领"、"行"、"录"、"摄"、"带"、"假"、"署"之外,《魏书》还使用"典"、"位",说明其主要通行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地区,在《宋书》中使用而在《魏书》中罕见的"临"、"……行事",主要通行于南方地区,这就明显反映出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二书都使用具备新兴义的"历"、"带",可见北朝汉语的趋新程度并不逊于南朝。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数千年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发展显得式微脆弱,由此引发不少士人为儒学的发展而宣传呐喊。南北朝后期出身于以儒文化传家的颜之推就是这样一个文人,他不但继承家业、精习儒学,在生活中以儒家思想为准则,还在人生后期结合自身体会和感悟撰成《颜氏家训》,在训教子孙"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同时也将其作为坚守、宣扬儒学的工具。这主要表现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不仅从立身上修身齐家、做人上遵礼重孝、仕宦上忠君尽职、处事上仁义为怀、处世上中庸为本五个方面宣扬了儒家思想,还在这五个方面将儒家思想上升到形而上的理论世俗化,从而使儒家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浅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家庭教育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北齐颜之推所作的《颜氏家训》堪称家庭教育之经典,它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方法,在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颜之推生活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年代,社会矛盾激烈,时局异常动荡。颜之推历事四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他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于晚年把修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作了总结,将一个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求学处事等问题全部包容进来,成书为《颜氏家训》,以“提撕子孙”。1这部家庭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三节解释《庄子·寓言》中的一段文字,在师生的讨论中揭示修行的境界,深入而精妙。老师在最后的发言中,阐发天地人的形象,也涉及文化和文明的分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个体量词的编纂,《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有不少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漏收量词、义项分合失度、名词和量词混同、例证晚出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可以为今后的修订提供参考,使两部重要的工具书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20.
段熙仲点校本《仪礼正义》是以新式标点整理点校《仪礼正义》的开山之作,自其出版发行至今,向为学界所倚重。然礼书难读,整理点校中难免有所疏失。今以《少牢》篇为例,列举其中所存在的分合失当、书名篇名误标、引文与释语相混、破句等标点失误60余则,略加按断考证,以祈有助于《仪礼正义》的阅读研究和进一步点校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