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选、育、用、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核心职能,企业在招聘、培训与开发、激励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提升高层次人才素质的同时,怎样留住人才成为必须面对的棘手课题。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失风险评估预警体系,提升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层次人才是"双一流"建设中各大高校和地方政府竞相争夺的紧缺人才资源,由于高层次人才的过度"符号化"衍生出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失序。而高层次人才的"符号化"是一种复杂的生产机制作用下的结果,表现为以"符号"为中心形成"符号—资本—符号"和"符号—技术理性—符号"两种运作逻辑过程。因此,需要从"符号生产"的新视角深入分析高层次人才流动失序的生产机制,进而重新建构高层次人才"符号"的意义,阻隔高层次人才"符号生产"的运作逻辑,从而促进高层次人才流动从失序状态向有序状态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当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各国家与地区之间争夺的对象,如何引进、使用和留住人才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市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军,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对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特色和优势分析,可为三亚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供借鉴和启示意义,以促进三亚市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优势人才资源,为建设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4.
只有高层次的会计工作者才能成为高水平的经济管理人才,高层次会计人才应具备基础素质和专业能力,我国企业管理需要大量高端会计人才,但目前高层次会计人才依然稀缺。从高层次的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入手,提出了培养高层次会计工作者的措施设想: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加强会计操作、实训与实验教学环节和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学术造诣。  相似文献   

5.
论虚拟团队     
人才匮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虚拟团队将从整个社会的层面.对人才资源进行有效集成。它是一种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既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能满足人才本身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工作系统分析、人力资源计划、人才信息搜索、建立契约关系是虚拟团队建立的四大环节。虚拟团队的有效沟通,是虚拟团队维护和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校高层次人才价值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深深地影响人们的行为观念,特别是作为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传播者的高校高层次人才。本文首先对高校高层次人才和价值观的概念作界定,然后,对其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最后,提出对策和思路,努力建设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相适的高层次人才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一、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现状(一)开发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总体情况分析近几年,开发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重点开发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现代产业体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资源日益成为开发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撑和关键力量。总量不断增加、结构趋于合理,人才载体建设不断丰富,政策环境逐步改善,人才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参与科研活动日趋频繁,人才投入列入专项预算,人才服务机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开发模式尚不成体系,每一个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点,缺乏创新性,过分强调企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根据盐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查结果,发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由于技术人才短缺,产学研合作程度不够,即使在企业科研投入较多、设备水平较高的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低成本竞争战略。当前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建立公共技术信息服务平台,筹建行业技术服务中心,营造有利于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创新环境,落实各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发展中小银行业,采用多种手段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最终实现本地区企业竞争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效活动对企业青年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为其成长成才开辟新的途径,并提供重要保证。针对目前企业高素质青年人才数量不足,缺乏高层次带头人,尤其缺乏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等问题,转变观念,把握特点规律,建立现代培训制度,建立大胆选拔青年人才的竞争、激励与量才使用机制,是发展深化创新创效活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关系到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本文从企业集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高层次人才的界定及特征入手,提出了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和队伍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中高层次人才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成为每一个企业以及相关研究者研究的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经验和有关资料的研究,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赵琳  张辉 《人力资源管理》2014,(12):355-356
本文以优化我国地方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为出发点,在对我国地方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化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引进高层次人才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捷径.引进高层次人才必须与时俱进,讲求实效,注重使用和管理,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强国之本,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最为宝贵的资源,而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丰富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更是推动我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很多高层次人才虽身居海外,但心系祖国,实际上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回国参加国内建设、提供高科技服务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我国目前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现状,需要创造条件,更多更好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围绕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任用和优质服务等方面,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构建能够施展才华的事业环境。同时,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归,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争取和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贡献智慧,报效祖国,更好地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层次人才工程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和核心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人才工程的影响和指导下,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认真研究和总结高层次人才工程建设发展的历程,对新时期高校高层次人才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常州市武进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企业,在全面调研武进区近年来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其创办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武进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探索了促进人才创业的对策与出路;通过理论模型的设定,构建了创业型人才的评价体系,为中小城市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撑,同时以地方政府为评价视角,建立了创新人才的评价测量方法,为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人员的创业提供了方向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出版业正在积极深化改革,出版和发行单位正在改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组建出版集团、期刊集团、发行集团已成为必然趋势,需求高层次的人才更加紧迫。因此,我们首先认识到出版行业存在的低层次人员增幅过大、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管理机制不健全和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等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为从业人员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吸引高层次的人才要有现实的期望和灵活性,创设吸引的激励机制,以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吸引高层次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大学人力资源建设的内容和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次人才是大学人力资源的核心要素,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中坚力量。规模、结构、层次三方面协调发展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引进和培养并举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要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正确处理人才引进和培养使用的关系、精英队伍和基本队伍的关系、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不拘一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需求不断向高层次迈进,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基地,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如何选拔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油助力,是高校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作者在赴巴墨高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巴墨高校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的做法,分析了其对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可资借鉴的地方,以期为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应南京市侨办邀请,6月23日下午,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位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齐聚南京,参加"2011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南京人才项目对接活动"。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南京市长季建业等领导会见了海外高层次人才。活动以人才项目对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与南京市政府、开发园区、科技园区、高校、企业的交流互动,为服务南京市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