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点、难点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研究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 ,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 ,加速两个文明建设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何在 ,为何长期治理效果不明显 ?1.大环境“全频道”诱因大环境一词 ,随着我国开放的扩大 ,已不能仅仅限于国内社会 ,它应包括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两大部分 ,而国际这个大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从国际大环境看 ,科…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人数众多,在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极高,而且犯罪面广、危害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和令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发生、发展的,要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就应重视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果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育、引导和预防。这对于治理青少年犯罪,实现社会治安秩序的好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在内心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  相似文献   

3.
杨曦 《家庭科技》2020,(2):26-27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创造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成为逃避网络犯罪处罚的避风港,形成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给人们安全使用网络造成极大困扰。因此,需要网络犯罪侦查相关部门加强网络排查力度,借助互联网创新侦查方式,全方位对网络犯罪行为实行严厉打击,维护广大网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问题在各地农村仍然极为明显,留守少年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击。尤其是农村留守少年的违法乱纪现象急剧上升,已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找出预防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此来增强农村各级组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法纪教育意识,减少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并同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问题在各地农村仍然极为明显,留守少年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击.尤其是农村留守少年的违法乱纪现象急剧上升,已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找出预防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此来增强农村各级组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法纪教育意识,减少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并同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王彬 《兰州学刊》2006,(4):190-193
短信息不但是一种人们联络和沟通的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但短信息在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即不法分子利用短信息实施违法犯罪。并且,随着短信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短信息传送技术的发展,通过短信息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多,社会危害也将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对不良短信行为的研究,以找出应对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儿童伤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以福建省的调查为基础,对沿海发达地区3-14周岁儿童伤害发生率及发生强度、发生类型、发生地点、伤害发生可能性、伤害因素严重性、伤害行为危险性以及对预防儿童伤害的认知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背景的儿童进行了相关的分层比较,进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行动倡导,以期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儿童伤害,为儿童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其行为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目前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探讨预防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违法犯罪信息公开对于推动司法公开,实现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风险评估等具有积极意义。违法犯罪信息兼具公共信息和个人信息的属性,使得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违法犯罪信息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对违法犯罪人回归社会形成制度性障碍。因此,有必要科学界定违法犯罪信息公开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明确违法犯罪信息公开的程序、途径、期限等,以平衡公共利益与违法犯罪人权益保护,实现违法犯罪信息公开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违法犯罪是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同其他违法犯罪一样产生于相同的社会条件。但是其年龄的特殊性 ,决定了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前途理想等方面具有许多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和问题 ,从而形成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特殊规律 ,形成不同社会制度中 ,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特殊表现 ;形成与中学生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特殊政策和对策 ;形成预防和治理中学生犯罪的特种方法和举措。一、中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既高度发达 ,又严重不平衡 ,社…  相似文献   

11.
小康社会不仅应该是一个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更应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原来的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从原来的单纯经济增长转向综合的发展,并借助于持续的制度创新来缩小个体、群体或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让个人或群体的发展潜力得以基本乃至充分地实现.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学生有无健全的人格,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健康成长,进而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国家能否强盛。所以,教育应首先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要注意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并要有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后对社会各层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国民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尤为深远。国民须构建的意识框架由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十大基本意识所组成。超前的国民意识是赶超世界强国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多个层面探讨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信息化事业 ,萌发于新中国建国之初。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关于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情况汇报时指出 :“你们连个情报 (信息 )机构都没有 ,这个仗怎么打 ?!”根据周总理这一指示 ,1956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后改名“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现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随后 ,1958年在编制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时 ,又将建立全国科技情报 (信息 )工作系统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尤其是发展科技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将其列为紧急任务写进科学规划第 57项。此…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纯农户减收 ,已经成为举国普遍关注的全局性突出问题。农民增收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已经或正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安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有多种思路和正确的方向选择 ,从根本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政策措施要配套 ,标本兼治 ;要全面地提高农业产业素质和农民素质 ;重在体制创新 ,促进农民的联合与合作 ;要分阶段改革农业税费制度 ,实行全国城乡统一的税收体制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污名现象渐趋严重,出现了污名现象不断增多、污名对象不断泛化、污名内容逐渐多样、污名关系愈加交错复杂的泛污名化趋势,并同时呈现出一般污名、交错污名、内隐污名、突发污名与常态污名并存、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相分离等新特性.究其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个体风险日益增大,且现代社会高度分工下的知识隔离使个体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相对弱化,同时陌生人社会中的价值冲突、信息化的张力等因素也共同加剧了不信任的转移与扩散,进而促进了泛污名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8.
阅读组合体三视图是阅读机械图样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习难点.本文较全面地阐述和系统地分析了关于组合体三视图的读图方法,并对教学中所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发展观的确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程的启动,我们应当确立一种新的具有全面性的发展观。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发展观实际上是“三个代表”的发展观,其突出特点是追求横向发展即全面性、追求纵向发展即可持续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即人本性。以“三个代表”的发展观为指导,将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进行得更为顺利、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性进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建 《学术研究》2005,1(5):61-65
在工具理性张扬的当代中国,诉求价值理性的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凸显人对历史和现实反思形成的价值智慧、价值良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政府主导与组织主力的互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进路。始终胸怀13亿人的共同理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