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层面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英语是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偏向静态性表达而汉语则侧重动态性表达; 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而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文章从这些差异着手, 通过分析比较, 旨在找出英汉句子翻译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读者反映视角来探讨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在翻译中的关系,并从读者的可接受性程度来研究汉语成语翻译的策略选择,力求在读者可理解的前提下,实现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最大融合,最大限度地解决汉语成语翻译中有关文化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大多数成语涉及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对其语境文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语境文化的研究,可以找出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汉语成语英译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于道泉将仓央嘉措诗歌从藏语翻译成汉、英两种文字,开仓央嘉措诗歌汉、英翻译之先河.截止目前,仓央嘉措诗歌已经拥有了21个汉语译本.从统计学的视角来考察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语翻译,可以看出它们在汉语文化圈中译介的一些特征,也可以呈现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翻译学术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大多数成语涉及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对其语境文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语境文化的研究,可以找出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汉语成语英译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6.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四大名著维译本中运用了大量具有丰富语义内涵的歇后语。本文主要通过对汉语四大名著中歇后语维吾尔语问题的分析,对比出汉语、维吾尔语歇后语存在的语义差异并归纳四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潘震 《民族论坛》2010,(8):54-55
古诗英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一种认知行为。在翻译过程中,较为成功的译文必然是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具有一致或相似的"喻体共知性",即要衡量汉语隐喻中的喻体意象、内涵、功能是否已在英语译文中保持下来,发挥着与在汉语中同样的作用。可以说,力求中文认知域的意象与英译文认知域所体现的意象基本相同,是我们翻译隐喻的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定式作定语时在翻译成汉语时的几种翻译方法,不定式的逻辑主语与不定式可能是主谓关系或所属关系,不定式与其逻辑主语可能是动宾关系,有时可以翻译为“……的,要,应,需要,或者与……有关等等”。  相似文献   

9.
英语拟声词既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语言形式,也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修辞手段.其在不同的层次的口语、书面语中都有一定的使用率,通过实例分析、研究、探讨英语拟声词的修辞的效果,并时英语拟声词的汉语翻译提出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汉语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风靡世界,许多蒙古国学生都在学习汉语.但是,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才能使蒙古国学生学好汉语正确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却成了当前重要的难题之一.为此,本文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提出了体态语教学法、母语翻译法、情景教学法、部件形体法和阅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比了英汉语被动形式的特点与差异,结合翻译中具体的例句来分析英汉互译中被动、主动结构的转换规律。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在翻译时我们就可以自觉地运用它们,更好地做到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民族"译谈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把汉语中“民族”一词及相关词语译成英语,或者把英语中nation、nationality、ethnicgroup、people等词及相关词语译成汉语,都是颇费心思而饶有趣味的事情。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多义词,翻译中必须对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有准确的理...  相似文献   

13.
伊明·阿布拉是维吾尔族,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从事维吾尔语——汉语双向翻译工作近30年,我和他既是同事又是邻居。无论春夏秋冬,每到傍晚,时常能见到他与美丽的妻子一起散步的身影。余下的时间,他几乎都是在办公室或者家里的书房,辗转反复在维吾尔文和汉文两种文字间。偶尔向他请教诗  相似文献   

14.
杨维春 《民族论坛》2007,5(12):40-41
熟语是一门语言中最能够体现该语言文化涵义的语言形式,在法语和汉语中有关动物的熟语则传递了各自语言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涵义。本文通过对其文化涵义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研究,启发我们在法汉互译过程中选择最佳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体现出不同语言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西周时期至春秋中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学史和汉语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对《诗经》满译本的研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汉文典籍及满文翻译的特点,同时对理解满汉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藏族人民从事翻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翻译的书籍主要是佛学经典,非佛经性的书籍翻译得很少。藏族人民从事翻译的时间较早,但是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翻译起步很晚。当代藏族著名学者、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错先生40年代写的著作中,“科学”一词仍是汉语借音,可见解放前几乎没有进行科技翻译。解放后到粉碎“四人帮”之前,藏文科学技术方面的翻译也相当可怜,只有那么几本屈指可数的通俗读物被译成藏文,而这些译本的质量也不够理想。大规模的藏文科技翻译还是从70年代末开始  相似文献   

17.
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里,都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形式。如在汉语里被称之为连动式和兼语式谓语的句子即是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这两种句子形式在蒙古语里是没有的。但在翻译过程中,只要我们注意分析前后动词在意念上的相互关系,根据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深入理解原文句意的基础上,是会找到恰当的表达方法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语言的蓬勃发展,网络词汇的泛化,网络习语的流行,网络语言焕发强大的生命力。网络语言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旋律,同时又反映出网络文化内涵。在时代和网络的双重作用下维吾尔网络也在快速的发展,衍生出了大量的网络词汇,也借入了大量的汉语网络词汇。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下来探讨汉维网络词汇的翻译,认为网络词汇汉维翻译应以目的论为依据,以翻译目的为最高法则,灵活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沟通交流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英语定语从句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但对定语从句的准确理解一直是翻译中的难题.如何正确理解英语定语从句并把它用汉语准确到位地表达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英语定语从句的状语化翻译方法,并对英语定语从句译成状语的具体情况做了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结合构成的复合词,联合式就是合成词的重要构成方式之一,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的实词素并列起来,共同表达一个意义,它们是平等的,又是固定的,不能随意颠倒。如:道路、树木、解释、帮助、辽阔、寒冷等。汉语的联合式合成词很丰富,联合方式也比较多,是汉语的重要构词法之一。藏语的词汇里也有很多联合式合成词,笔者通过汉藏语联合式合成词的联合方式的对比,试谈汉藏翻译中联合式合成词的对应规律。谬误之处,望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