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有为哲学以元为体,以仁为宗,仁、心、元三位一体;又以法身、性海释心性,以天欲人理颠覆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从而张扬出浓郁的自我主体精神和对人人独立,人人平等,人人自主,人人不相侵犯,人人交相亲爱的人类之公理的强烈诉求,这无疑具有冲决九界网罗的思想解放的意义。然就其哲学思维的核心话题而言,它并未度越宋明理学心体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2.
3.
“大同书”是康有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但同时却也是长久被误解和曲解的著作之一。就在最近的一些涉及“大同书”的文章中,也还有这种情况。例如,有人说“大同书”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有人却说它是没有现实社会基础的“游离了的学说”;有人认为康有为著书目的是为了“给中国资产阶级指示出路”;有人却确信著书目的是为了“欺骗和麻醉人民群众,以缓和人民革命高潮”。很明显,这种种不同看法造成混乱的感觉。实际上,“大同书”的内容和特色是它通过乌托邦的方式比较集中和没有掩盖地表述了康有为前期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如果说,在“戊戌奏稿”及其他著作中,康有为是最後总结了整个改良派现实的具体政治纲领;那末,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却是最先企图予改良主义以空想的最高目标。这两者有着大的距离和矛盾,(正是这种距离和矛盾迷惑了许多人)但同时却又是有机的统一。一方面,在“大同世界”的空想中,处处潜伏着软弱妥协的改良主义思想实质;另  相似文献   

4.
江也川 《学术探索》2023,(5):112-119
晚清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不仅使“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也令中国传统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康有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正是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在其上书变法、奔走呼号,不断探索自强救国之道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而来。这一思想会通古今、融贯中西,既有对孔子“华夷一统”的民族观的继承,又有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提倡的“优胜劣汰”法则的吸纳。其中对于合群团结的强调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雏形,已映现出康氏的立宪主张和大同理想下有关民族思想的自觉认识和整体意识。康氏将中华民族视为文明连绵不断的历史共同体、各民族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先觉的民族思想认知对当下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学者普遍把“日本学术”称为“东学”.本文借用了近代学者“东学”的术语,分析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其一,康有为阅读大量日本明治时期的书籍,从而了解了日本明治思想及其日本近代思想的变迁.其二,康有为试图模仿日本明治时期的神道,而使“孔教国教化”.其三,康有为“国学”受日本近代“国学”影响,提倡“国魂”.日本近代“国学”,一直强调“日本精神”是日本之“国魂”,康有为“国魂”的提法也是受到了日本近代国学之影响.其四,康有为思想也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矛盾之说"作为韩非逻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逻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有其社会渊源、思想渊源和辩学渊源。韩非"矛盾之说"有着深刻的内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带有其产生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人们自已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这种创造工作并不是随心所欲,并不是在由他们自已选定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切死亡先辈的傅统,好像噩梦一般,笼罩着活人的头脑。恰好在人们仿佛是一味从事於改造自己和周围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样的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怯懦地运用魔法,求助於过去的亡灵,借用着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服装,以便穿着这种古代的神圣服装,说着借来的语言,来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路易·波拿巴政变记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代表讨论话题中的重中之重,笔者从古今中外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思想来展开论述,证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的《大同书》在对清王朝猛烈抨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它是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理想的追求,体现了维新思想的先进性和进步性的一面,同时又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使得他们无法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三联书店出版宋云彬同志所著“康有为”,是一本材料丰富的傅记,也提出一些较好的意见,像说明康有为的学术思想有好些是受清末学者廖平的影响的,“新学?经考”是继承廖的“辟刘篇”,“孔子改制考”是继承了廖的“知圣篇”而发挥的。这些都帮助了读者进一步去研究“康有为”及中国近代的改良主义,可作读者较好的参考书。但本书中也有些却点或问题,现在提出来供读者及原作者参考: 一、不恰当的夸大康有为个人所起的作用,第一章竞称之为“康有为的时代”。当然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早明确指出康有为在历  相似文献   

11.
李澤厚先生在一九五五年第二期“文史哲”雜志撰有“论康有为的‘大同書’”一文,对康有为的“大同書”予以評价;但个人有几点与李澤厚先生不同的意見,特提出來同李先生商榷,并向同志們請教! 一首先,李澤厚先生对“大同書”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來源未能作進一步的窥测。中國近代史,是从一八四○年鴉片战爭开始的。当鴉片战爭前后,由于清朝封建社会危机的加深和外國資本主义勢力的侵入,于是產生了林則徐、龚自珍、魏源等中國維新思想的先驅者;此后五十余年間,由于中國社会經济的演变以及民族資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论述,是以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我认为,“二元经济”理论及其相应的政策主张,都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3.
曾即随及其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相继在随枣走廊和南阳盆地东南部出土了大批曾国铜器.在有关古文献记载中,西周时期随枣走廊一带主要为汉东大国—随国的活动地区,从不见另有一个曾国存在,但这一带出土铜器又多属曾器,不见随国器物,其间曾随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渊源何在?不少学者作过一些探讨,但有些问题仍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一曾随辨正有关曾随问题的探讨,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五说:第一说,根据曾器的出土范围、族姓、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朱寿兴任何个人都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因此,所谓人的“自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作为物质性存在的“自我”,作为精神性存在的“自我”。这两个“自我”并非是可以截然分开的,而是互为因果、互为前提地共居于一个统一体(社会个体)之中。...  相似文献   

15.
清末康有为书论的“法古”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康有为书论的“法古”思想郑祥玉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字广厦,又字长素,号更生,清末维新派首领,古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康氏在书学方面,写出了《广艺舟双楫》,提出了系统的书学理论。这里拟就康氏书论中的法古思想做一探讨。康有为早年对楷行...  相似文献   

16.
商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社会,但"商标权"的概念却是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近代历史上,英国最早通过判例法的形式对商标加以保护。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商标立法的形式对商标加以保护,并将商标权纳入了工业产权的范畴。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有了关于商标保护的法律规定,但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商标权"概念,根据可考的资料,"商标权"一词最早出现在1902年的《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中。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用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全新的战略性构想,也是他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统一进程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这一思想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一些特殊事例对它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一、新旧社会经济形态更迭转换时期,两种甚至多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现象具有历史普遍性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实现统一后,大体上实行的都是单一的社会制度。但是在新旧社会经济形态更迭转换的历史过程中,新旧社会制度并存一段时期却是一种普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从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西方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和风行一时,成为中国近代先进人物的哲学世界观和救亡图存、维新变法、反帝反封建以及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西方进化论的输入和广泛传播,引起了中国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的巨大变革,标志着中国哲学开始从古代逐渐走上近代。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如何才能使中华民族摆脱帝  相似文献   

19.
苏宁 《天府新论》2006,(6):132-135
康有为从建立在"大同"社会理想上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和思维方法出发,发展出以"元"为核心范畴的审美意识."元"是本体"其道以元为体,以阴阳为用",起于天地,现于神明,又和于人的内在精神,成为具有审美必然性的浩然元气.从认识论看,"元"具有神圣性,人格性.有"元"而后有"心","元气"即"知气"."元"的审美范畴是人格化的,对"元"的体认通过生命的感悟,天道、地道、人道统一,形成三位一体的审美境界,天人一体,四海一家.在"元气"论基础上建立的"大同"理想,与康德"道德理想社会"相通,从而使美从"元"的本体性走向了人间性,使美的本质安放在了人间世界的立意上.可以说康有为的哲学思想是审美化社会理想的哲学表述,这正是康有为哲学现代性启蒙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李锦全在《托古改制与变法维新》(《天府新论》1989年4期)中指出: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戊戌变法中,所用的“托古改制”方法是中国历史上诸多“托古改制”的承袭。康氏“托古”原因有二:①从世俗心理方面,只有“托古”才能取得人们的敬意和信赖;②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想依托孔子这尊护法神“避祸”。李文还指出,康氏在“托古改制”上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并不相信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