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湖南省"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家电下乡"政策对促进湖南农村消费、拓展农村市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效果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宣传力度、农民收入水平、补贴程序的繁简程度、农村相关基础设施及政府和企业相关配套服务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应采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宣传力度、简化补贴申领程序、调整和完善补贴范围及方式、研发适合农村居民需求的家电产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家电下乡"工程是我国政府做出的一项为了扩大内需,打开农村市场,鼓励农民消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惠农工程。"家电下乡"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被称为"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好政策。在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通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做明确的探析。最终我们得知:农村的特点使得"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221个村庄所获得的4年调查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消费效应予以评估和分析。调查表明,家电下乡政策消费效应的最大特征是农民消费需求的释放,其中包括全国消费总额的上升,户均消费额增幅达到8成,全国各地消费总量和户均消费数量的增加。但家电下乡政策的消费效应在实践中也遇到了持续性疲软的难题,如农民收入的限制作用,农民购买下乡产品比重偏低,政府补贴额和补贴程序不足,政策宣传和解说不到位。为了使家电下乡政策的消费效应持续起效,必须不断完善政策,使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惠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  相似文献   

4.
"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家电的销售量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但受市场压力、"三农"问题、消费观念、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应该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推广和农民带动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家电下乡"政策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家电下乡看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自十五大以来连续出台的惠农政策,认为这些公共政策的制定基于一定的理论背景和实际经济形势,一方面顺应了农民消费能力和需求升级的趋势,取得了一些成绩;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在农村公共政策实施中,缺乏长效机制,政策实施和制度初衷相违背等弊端;试图以“家电下乡”为例,探寻农村公共政策持续有效发挥作用的实现机制,并对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6.
旅游下乡是指旅游产品下乡,通过旅游企业下乡将旅游产品销售给农民,政府通过一定的补贴来刺激农民消费.旅游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旅游扶贫思想的最佳路径和模式,是确保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全面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杜绝不合理低价游在农村发生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需要研究和全面推广这一政策.目前,我国农村旅游市场供给不足、旅游产品单一、消费水平低且消费结构不合理.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可以从旅游企业下乡、旅游产品下乡、旅游政策下乡和旅游宣传下乡、旅游研究下乡等方面深入推进旅游下乡,逐渐开拓农村旅游市场.为切实保障旅游下乡政策的全面落实,需要提供旅游法规保障,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巨大,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使农民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消费能力不足,消费结构不合理、传统的消费习惯的影响以及消费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发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应深入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着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农村销售网点的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市场的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全国205个村庄所获得的2953份问卷作为研究基础,对“家电下乡”政策的现状与绩效予以分析和评估。研究表明:农民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整体反响良好,总体评价较高,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消费拉动效果不理想、财政补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在政策调整方向上,未来应以实现“家电下乡”的社会效益为基本出发点,以提升产品品质为核心,同时进一步提高财政补贴手段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政府所出台的家电下乡政策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分析了家电下乡政策对我国农村家电市场的影响,以及在家电下乡政策支持下的我国家电零售业的农村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政府推出了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对农村居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村居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该政策效果明显,但对开发我国巨大的农村家电市场还显得不足,因此探讨一种适合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以进一步开拓农村家电市场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对汽车下乡产品采纳者进行细分,并通过对7省221个农村居民样本进行数理分析,结果表明:5种类型的汽车下乡产品采纳者在社会经济特征、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拥有率/尝试率、信息接触渠道、政策评价指标以及消费者价值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形成与我国农村社会从"再分配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结构变迁有密切关联.农户的"原子化"状态、农户"寻求获取资源的方式和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形成的根源.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首先研究中国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整体把握农村社会结构及其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问题,以新发展观作为价值理念,协调农村社会关系、整合农村社会结构作为改革目标,整体设计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有序推进体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农村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探讨了构建湖北省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意义及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的基本涵义,分析了湖北省318位农户的实证调查数据,以供需均衡的视角提出了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对策: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强化专业力量,优化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加大农业科技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和丰富科技激励内容,健全科技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内需与经济增长:基于农民福利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党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的重大决策,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启动消费拉动内需的关键.农村消费不足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对农村消费问题研究长期缺乏福利理论视角.我国优先发展工业的非均衡战略,城市化发展中的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不等价交换,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构成对农民福利的多重剥夺,使城乡居民福利产生巨大的差异.农村生产性福利严重缺失,保障性福利严重滞后,是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要启动农村市场,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构建农村生产性福利供给体制,建立健全农村保障性福利体系,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主导下的迂回式农业发展:中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政府主导的赶超战略下农业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迂回式"发展模式,迂回模式是指落后国家通过优先发展工业再迂回发展农业的思想.工业化及其在空间上的城市化进程从供求两个方面塑造农业发展的市场、技术和组织基础.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则促使农业组织化和专业化经营,工业化同时还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的技术基础.然而,迂回式发展的后阶段仍需政府政策打破城市和工业偏向的传统,转而偏向农村和农业,提供市场增进型政策,最终实现城乡和工农之间的政策均等化.  相似文献   

16.
市场自主性增长因素增强,但市场自主性增长机制还不完善,目前应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目前积极财政政策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承担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社会保障显性或隐性债务等任务为主,提高财政政策质量,稳定社会公众的预期,强化市场自主性增长因素,激活消费需求,实现扩大社会总需求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送法下乡》一书的考察,可以看出苏力先生理论立场的摇摆不定,其理论前提是一种理论理性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乃是历史法学派在当代中国的一种变型形式,是苏力先生受波斯纳影响之结果。由于苏力先生对此欠缺自觉,他所主张的"本土资源"或者他所界定的"地方性知识观"最终必然因为此一理论前提而无法得到清楚的界定,并且最终违背了他所主张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秀玲 《南都学坛》2006,26(6):101-1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机制创新。农地使用权商品化便是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创新,是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的有效途径。实现农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商品化必须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实现农村土地管理形式由集体低级管理向政府高级管理形式转变、建立农地承包经营使用权自由买卖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必须跟上。  相似文献   

19.
需求导向的多元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在于结构性失衡,一方面农村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农村信贷市场的低盈利性和服务群体的弱质性、国家金融抑制政策和工业城市优先发展战略、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体制强制变迁、信息不对称、滞后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制约着农村金融有效供给。在校正农村金融指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导向的区域多元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路径:提升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竞争力,适度发展农村非银行金融机构,关键发展农村民有微型合作金融机构,探讨多元化供需对接的小额农村信贷模式,并构建农村信贷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