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陵方言的人称代词主要有“我、你、渠”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后缀“南”的用法比较特别,和普通话的后缀“们”用法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不是一个“复数形式”标记,而是一个表集体概念的语素。  相似文献   

2.
祁东话的人称代词“一各”的“各”本字为“个”。“一个”有数量短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三种用法。人称代词“一个”表示每量义,是由数量短语固化(hard-wird)而来。复数标记“一个”是每量人称代词语法化的结果。祁东话复数标记的语义来源于人称代词每量义。  相似文献   

3.
江苏高邮话中有大量的以“子”[tsε]充当后缀的合成词。除了主要作名词的后缀外,“子”还能充当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缀。“子”的词汇、语法功能有构成新词、区别词义、改变词性等,同时“子”缀还有表细琐,表亲切、喜爱,表轻微,表概括、引申等辅助作用。普通话中“儿化”所起的特殊作用,高邮话里由“子”缀来替代。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汉语方言(“右中话”)的人称代词单数形式分两套:一套与普通话一致;另一套为含-n韵尾的单音节形式。复数形式也有两套:一套与含-n尾的单音节单数形式同形;一套是在其后再加上复数标记“-们”。-n形式单复数同形,是复数形式单数化的结果。使用上,右中话第一人称复数不区分排除式与包括式;第二人称代词没有尊称和非尊称的区别;复数后缀“们”的鼻音韵尾n进一步脱落。这些使用特点恰好与当地科尔沁蒙古语一致、平行,是右中话与当地蒙语接触、影响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5.
扬州方言中的“子”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方言中有大量的以“子”〔tsε〕充当后缀的合成词。与普通话相比较,扬州话的“子”充当名词的后缀,其应用范围较广,它还充当代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的后缀,这是普通话所没有的。扬州话的“子”缀也读轻声,但由于其韵母是一个半开的元音,读起来比普通话响亮,有时可以表达较为明显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先秦形容词后缀“如、若、尔、然、焉”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历来把古汉语形容词后缀“如”“若”“尔”“然”“焉”一概而论,甚至认为它们“同源”。本文选取先秦十种典籍进行穷尽性统计,从结构类型、语法功能、语义类别三方面考察了五种附后缀形客词。认为这五种形客词后缀各有来源:如缀和若缀由动词虚化而来;然缀由指示代词“然”虚化而来;焉缀来源于然缀,但同时还受到语气词“焉”的影响:尔缀主要由指示代词“尔”虚化而来,同时受句尾语气词“尔”的影响和制约。本文还分析了这五个形客词后缀消长的原因。最后附录了附后缀形客词表。  相似文献   

7.
眉县方言的“AA(子)”式名词有小称作用,人民币面值有“数量数量”重叠式,两相关的单音节形容词AB可以重叠为“ABAB"式;眉县方言的个别名词后缀与普通话的“子、儿、头”等后缀及名词构造法不尽相同,眉县第五村一带有子变韵等特殊形式.眉县方言的人称代词单数形式“他”受到“我、你”两个上声字的感染也读作上声调,指示代词“兀”受到“这、那”两个去声字的感染也读作去声调.普通话的“了1”和“了2”在眉县境内秦陇片方言的读音是:“了1”读作.liau,“了2”读作.lia,以“了2”的使用频率为高;表示判断的语句里,眉县城关等多数地区以句末有虚化了的“一个”为标志,第五村以“一开”为标志.  相似文献   

8.
南昌话“得”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昌话的“得”字可以用作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助动词、动词、介词、代词和后缀  相似文献   

9.
贵州纳雍方言的单数人称代词有三个,即“我?o32”“你ni32”和“他tha55”,“我”和“你”在亲属称谓词、人名前时,在偏正结构中表领属时,在数量结构前表复数时,以及在同位结构中时,声调从上声32变成阴平55,读“?o55”和“ni55”,“他”不变调。这种变调是声调的屈折变化,来源于人称代词与“的”的合音,从偏正结构开始不断推广到有亲属称谓词或人名的结构、同位结构和单数表复数的结构中去。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单数“我”、“你”、“他”都有其相对应的复数形式,那么,第二人称单数敬称“您”有没有“您们”这种复数形式呢?林祥楣先生认为“书面上虽然偶尔也有人用‘您们’,恐怕不能认为是合于规范的。”吴洁敏先生认为“因为‘您’本是表复数的,所以不能用‘您们’,只能说‘您俩’、‘您几位’。”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虽认为“‘您们’是第二身复数敬称”,但又说“应提倡用‘您几位’、  相似文献   

11.
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如“我”代表说话者本人,是常用的第一人称;“你”代表听话的人,即通称的第二人称;“他”代表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是第三人称。人称代词加上“们”,就构成复数形式。人称代词代替名词,它跟名词一样,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复合谓语,等等。人称代词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和相当的灵活性,“我”、  相似文献   

12.
以《三遂平妖传》中的第二人称代词系统为考察对象,穷尽性地统计、分析其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单复数、排除式、包括式、无所指、泛指的使用情况,以管窥明初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的特点以及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该书第二人称代词系统有“你、你们、卿、汝、尔”五个,其中“你”占绝大多数,“你们”比较少见,“卿、汝、尔”则十分罕见,“卿、汝、尔”的使用主要出于修辞语用上的考虑,而非语法。“你”既可表示复数,也可发生人称转换,相当于“我们”或“他们”,还可表示泛指。“你”表示复数的方式共有四种,现代汉语只保留了其中一种。在复数领域,包括式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3.
第一人称代词复数表达法的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在各个时期的实际形式有较大差异。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单、复数同形时期,(2)词汇表达时期,(3)形态化时期,(4)形态标记时期。从中可以总结出汉语代词复数形式发展的两条线索:(1)代词 复数义词→复数代词,(2)代词 处所词→复数代词。  相似文献   

14.
广东电白沙院黎话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院黎话是广东茂名市电白县沙院镇流通的闽语。沙院黎话共17个声母,48个韵母,8个声调。其主要语音特点是:古心、生、书等声母均读边擦音 、文白读影响调类分化等。其主要语法特点是“俭”作男性名词后缀。用“糞pun^44”表示被动,用“贝poi^44”表示处置等。  相似文献   

15.
湖北黄梅话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梅话属“楚语” ,语音、语汇、语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讨论黄梅话的人称代词 ,首先介绍了黄梅音系简况 ,然后依次对黄梅话的三身代词、旁称代词、己称代词和统称代词进行了详细描写 ,揭示了黄梅话人称代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综合比较,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写宁夏兰银官话区回民话[r]韵母及儿化韵的地域分布及其差异性,并对其历时演变进行初步探讨。“儿”类字(古日母止摄开口三等字)在宁夏北部回民话调查点中多读[r]韵,个别调查点已失去卷舌特征读[a]或[]。有[r]韵的回民话则有“儿”后缀,但“儿”后缀的构词能力各地差异较大。在“儿”后缀构词能力较强的回民话中有系统的儿化韵;在只有少量“儿”缀词的回民话中只有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儿化韵。但各地回民话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的读音中都有相当数量的类似儿化的卷舌音节,即使在[r]韵母及儿化韵已消失的回民话调查点中也是如此。从历史音变来看,明中叶以来的460年间,宁夏北部“儿”后缀和儿化韵渐至消亡,其消亡速度,回民话要滞后于汉民话;其消亡过程,回民话内部也将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7.
凉山彝语(以下简称彝语)的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如:ne你、nga我;指示代词,如:cyx这、azzyx那;疑问代词,如:kaxddi谁、xix什么,三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语法形式同汉语大致相同,本文不多赘述。本文主要就人称代词表达“数”和“格”等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绍兴地区的人称代词十分复杂,多的有三套,少的也有两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绍兴地区原本就有一套人称代词“侬、汝、渠”,后来受北方官话的影响,形成了“叠床架屋”现象;二是绍兴地区的人称复数词尾原本是数量短语“两个”,但随着“两个”的合音、弱化及语法化,逐渐和单数词尾“侬”发生了混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绍兴地区人称代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三国汉译佛经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较之东汉有了一些变化:新出现了三个复数形式:“我等辈”、“我曹等”和“吾等辈”。三国佛经仍有三个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形式:“我”、“吾”和“余”。然而根据统计、比较,“我”占据着绝对优势;“吾”虽有用例,然而在口语中已很少用;“余”已基本上在口语中消失。  相似文献   

20.
湖北天门话有四个疑问代词:谁、那、n(?)ng.S(?)ngdi(s(?)ng)。“谁”的用法跟普通话一样,读音也差不多,没有什么可说的。“那”的读音和用法也跟普通话差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它和指示代词“那”在读音上的差别。大家知道,普通话的疑问代词“那”和指示代词“那”靠声调来区别。前者唸上声,后者唸去声。在天门话里,这两个代词的区别却在韵母上。前者唸nǎ,后者唸nuó。在这一点上,天门话显然不同于普通话。天门话把指示代词“那”唸成nu(?),虽然不合于普通话的标准音,但是从汉语音韵演变的历史来看,却是合乎规律的。指示代词“那”在广韵里属于上声哿韵,注云:“俗言那事。本音傩。”(广韵平声歌韵和去声箇韵也都有“那”字。歌韵的“那”是“何”、“都”、“于”、“尽”等意思,箇韵的“那”是语气词,都不是指示代词。)可见指示代词“那”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