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成本控制的公私法局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成本的产生因源于市场在配置具有公共物品性的环境上存在严重失灵,需要社会本位的经济法介入予以克服;而生态成本控制的公益性、事前性等特点,决定了以事后救济和同质救济为特点的私法不可能有效控制生态成本。国家有时因受经济发展优先论的影响,在生态成本的控制上不是缺位就是缺失,行政部门在生态成本控制上的职能分割、以行政区划为主以及短期追求的现象,使得公法在生态成本的控制上存在内在的局限,需要经济法实行生态成本的整体性、无区界性和长远性控制,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供给方调整供给数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导致按传统理论进行的宏观调控必然出现一种系统性偏差,从而直接影响宏观调控的精度。为消除这一偏差、完善宏观调控,在宏观调控过程的控制上有必要确立与遵循“临界点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立法机关应当将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定位为一种法人,并且"通过在法律上创造条件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利益的维护",以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为制定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托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该法应当规定对社会保障基金资产实行托管,且为该法规定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托的投资对象,在范围上应当限于股票与金融资产;该法应当赋予这种信托的有关当事人以分散投资义务,赋予这种信托的受托人以谨慎投资义务与确保投资收益不低于法定的最低收益率的义务,对受托人违反信托实行过错推定,并针对这种信托确立起国家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国民经济走势偏离其潜在生产力水平时,便是进行宏观调控之际.单一地、过量地使用任何一种宏观调控工具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经济的,甚至是有害的.多种宏观调控工具的协同与组合,有望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管怀鎏 《学术探索》2004,(11):21-25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供给方调整其生产规模所需的成本可称为调节成本。由于存在调节成本 ,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 ,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出现对宏观调控将产生诸多重要影响 ,使之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为有效应对这种新情况 ,在宏观调控实践中有必要相应地确立“近似均衡原则”、“适度超前原则”、“临界点原则”、“供给方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国有投资体制的改革,一直循着计划与市场这一主题,在如何协调两者的调节范围和结合的“点”、“度”、“桥”方面探索和推进.本文提出以产权职能专门化和投资经营企业化为基础,以宏观调控同投资经营的楔合为枢纽,兼容计划与市场调节优势的国有投资体制目标,简称“楔合体制”,以期抛砖引玉.一、焦点是宏观调控与投资经营的楔合现行国有投资体制是以规模和结构控制为中心,以项目控制为基础,以资金和重要物资配套为条件的计划主导约束型体制,投资活动排斥微观经营机制的广泛作用,作为  相似文献   

7.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一般行为是追求经济效用的最大化;但在以生态约束为主要目标的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理性经济人角色应该转变为生态理性经济人角色。本文认为,企业循环经济运行的约束条件包括:从总体上要达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要实现生态经济人理性与企业文化责任制度的密切结合;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上要实现生态技术创新、企业内部生态化管理与企业间生态协同的相互统一;在政策偏好上要坚持以国有制企业为主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立是中央探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具体行动。通过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福建省在提高生态承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上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福建产业发展现状,对福建产业绿色转型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转型宏观调控体系;2、强化创新驱动力,推进高新科技应用;3、整合已有试点示范,统筹区域产业发展;4、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闽台产业深度融合;5、努力建设美丽福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9.
丁萍 《理论界》2006,(8):66-67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而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真正实现宏观调控的法治化,就必须健全宏观调控法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国宏观调控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取向与积极财政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连续几年的宏观调控,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金融储蓄与有效投资“双失衡”现象,金融资本闲置压力凸现。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应当调整为以推进社会与经济均衡发展、促进储蓄与投资均衡增长、遏制经济领域盲目投资与加大社会公益领域有效投资并重、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与物质资源开发投资并重为重点,并相应实行新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金融货币政策,由中央政府向金融机构举借专项国债,引导金融资本向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转化。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的实质是保护环境、实现利益协调.征地的生态补偿是指需用土地人就征用取得土地后对土地权利人的生态损失所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它是解决土地征用中征地者与被征地者生态利益矛盾冲突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对个人或团体生态权益的救济途径.征地生态补偿的手段是使征用土地的生态成本或生态收益的外部性内部化;实质是因征地造成的生态利益损益的惩罚或激励,是生态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征地生态补偿的作用是促进土地资源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征地生态补偿的体系架构是以政府的财政支持为后盾、以相关法律为保障、以土地征用者、被征土地者、被征土地相关地域生态利益协调为条件的系统工程;征地生态补偿体现了公平、效率、生态正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对经济法理念的生动诠释,而经济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法制保障的核心.运用经济法手段,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应依法确立各类投融资向农村建设倾斜的优先原则,建立强有力支撑农业基础设施的宏观调控法体系,强化财政、金融、税收法律、政策制度化的综合协调功能作用,培育健全农村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加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完善农民经济发展权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市场机制实现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和原发力量,通过市场机制及时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避免集中统一调整农地给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带来的冲击,激发农户改良土地、增加对农地长期性投入的积极性,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应遵循优化配置原则、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和自愿互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经济过热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方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实现者,地方政府既要发展地方经济,又要承担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为当地提供公共服务等多重任务.但事实上,地方政府常为谋取自身私利而背离地方公共利益,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过热.在财政分权的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宏观调控需要从制度上创新,应该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商务成本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商务成本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和分析一国或一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综合竞争力的状况。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商务成本的调查和比较研究后,认为上海应在降低以下四种商务成本方面下功夫,即优质环境中的低商务成本、改革与发展环境中的低商务成本、高效环境中的低商务成本和市场环境中的低商务成本。  相似文献   

16.
税收立法权纵向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税收立法权纵向划分法律规范存在的依据和相互间衔接协调的基础。基于其应当具备的功能和满足的条件,税收立法权纵向划分的基本原则应包括税收立法权纵向划分法定原则;税收立法权纵向划分与税种划分、财政转移支付相协调以确保实现各级政府事权原则;确保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因地制宜兼顾原则;中央税收立法权对地方税收立法权进行法律制衡原则。  相似文献   

17.
名称是对法的内容的高度概括,《生态补偿条例》和《生态效益补偿条例》都有其不周延之处,笔者建议命名为《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第一,界定立法中的生态补偿专指狭义的正外部性即增益性的生态保护行为,既与国际接轨,又避免了歧义;第二,强调目前的生态补偿仅停留在经济利益的补偿上,我们的生态补偿还有更高的目标——生态效益补偿要实现。生态补偿立法在内容上要具有完全性、明确性和协调性,才更具可操作性,一是涵盖的生态补偿要素要广泛,区域生态补偿应纳入调整的范围;二是要确定生态补偿的具体标准;三是法的规范内容与立法目的应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经济领域已经进入资金丰裕期,而中国的社会建设领域依然严重投资不足.传统的以抑制通货膨胀或抑制通货紧缩为主要目标的两类宏观调控,已经不能有效解决我国宏观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以破解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为目标,通过政府较大规模发行社会公共事业基本建设长期国债,把丰裕的社会流动性资金引导到社会急需的公共投资领域,既可以加快我国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为经济领域创造有效需求,还可以实现社会闲置资金有效利用,为全社会开辟有实际价值的投资领域,起到凝固流动性的作用.这种以调节社会公益性国债的发行总量、力度和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可以称为第三宏观调控.实行第三宏观调控,将对投资、金融、国债、财政、就业和社会发展各领域都提出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创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后市下跌“倒金宇塔法”摊薄成本“倒金字塔法”投资的要义就在于把资金分成N份,开始先是少量投入,基金净值越是下跌投入的资金比例越高,这样就可以摊低成本,并保持和基金净值的尽可能接近,一旦基金净值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就可以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20.
投资项目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项目财务评价与经济评价体系。而项目的生态经济评价过去在我国未系统研究过,尚缺乏全国统一的投资项目生态经济评价体系。这对于我国投资项目运作中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极为不利的,科学设置投资项目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适宜的度量方法加以测度就显得日益迫切。这套指标体系应分层设置(包括: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4个等级),并采用多种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予以测度,从而为投资项目生态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进我国投资项目运作中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