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振羽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第1期发表了题为《价值的本质不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但对其中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对恩格斯关于“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理解,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商榷就教于陈振羽同志及广大读者。一究竟怎样确立价值的本质陈文认为“价值的本质是物化的抽象劳动,不是劳动对效用的关系”的观点,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2.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6,1(1):83-90
从“科学理论”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外理论界众多价值、价格学说中的一种,而且在我国是影响颇大的一种。在此之外,中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各种“非劳动价值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边际效应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基础上的价值论研究的结晶,它与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相比较,是更为深刻的理论,是在科学地区分和严格地定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价格、物化劳动和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等诸对范畴的基础上,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的宏大理论体系;而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在现象层面上对价值或价格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远没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3.
本文说明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财富和商品价值的度量 ,因此具有相关性 ;并且在量上确定了社会总效用量与社会总劳动耗费量的相关性、商品的边际效用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相关性和总量与个量计量的相关性。对两种价值论相关性的论证 ,进一步证明劳动价值理论及其作为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基础的正确性 ;解决了效用的计量问题 ,使边际效用价值论摆脱 1 0 0年来的弯路 ;提出了一个经济学的新研究对象 :效用与劳动耗费之间的关系 ,而这正是恩格斯的天才预见  相似文献   

4.
第二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价值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论者在以下几个方面离开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陷入供求价值论的错误 :把第二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的分配于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量与社会需要的均衡 ,以及作为它们的表现的供求均衡是价值实现的条件 ,误认为价值决定的条件 ;把第二种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参与决定实现的价值 ,误认为参与决定价值。这就把供求关系或需求看作价值决定的因素 ,陷入供求价值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从价值的涵义看价值理论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江汉论坛》2004,(1):33-35
本文着重阐明经济学理论中价值应有的涵义,价值是对效用(使用价值)的抽象,反映的是商品的一种社会效用,而非个别效用;价值量的大小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多少,两者成正比关系。进而分析价值的源泉,说明生产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三者之间并不矛盾,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本质上也是一种要素价值论,即劳动要素主体价值论和知识要素主体价值论,但最全面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生产要素价值理论。理论界应当解放思想,承认和坚持生产要素价值论,同时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缺陷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6.
黄湘中 《兰州学刊》2011,(7):1-5,10
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大于自身价值的特殊属性;劳动力价值一般是按资本获利多少这种生产关系决定的,由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劳动力价值的高低。劳动力使用价值来源于体力和脑力消耗以及知识和技能增长,可以无止境提高,形成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劳动生产力,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力与劳动的不同概念,指出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与资本交换并创造价值。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就是劳动的物化,就是价值的创造”。因此,价值源泉不是抽象劳动,而是劳动力使用价值。长期以来,“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被视为价值源泉的定义,它与“价值是抽象劳动”发生矛盾,应予扬弃。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劳动价值论完全成了一种概念化的东西。改革使劳动价值论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发挥的作用远比传统体制时期大得多。按照马克思的有关理论,价值本质上只是一种理论的抽象,它只能与生产劳动有关,流通和供求关系绝不是价值的形成因素。至于马克思说的第二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会直接参与价值决定。具体生产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的计算绝不能局限在生产过程直接劳动者的范围,还应包涵有关的社会科技力量所花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吸收效用价值论的有益观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身就是一个劳动价值理论创新的典范。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实质与立足点就在于寻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涉及十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新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旷日持久争论的各方,我认为在事实上都忽视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中所指的“劳动时间”的“质”的规定性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即这种劳动时间到底指的是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抑或是指以简单劳动计量的经济尺度的抽象劳动时间?我们知道,马克思论证了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后,提出了价值的‘质”的学说,指出了形成价值的实体是抽象的人类劳动。紧接着,马克思在解决抽象劳动的计量问题时,提出了以简单劳动作为尺度单位来计量抽象劳动量的思想。各种具体劳动…  相似文献   

10.
卢希悦 《东岳论丛》2000,21(5):25-29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仍是商品经济 ,所以 ,商品价值决定理论 ,仍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最深层的核心性理论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是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过去劳动时间与活劳动时间、原来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可核算的现实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过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七个方面的矛盾运动中 ,科学地揭示了商品价值决定的全部涵义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系统主义价值哲学的观点出发 ,将价值看作事物的第三性质 ,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性质 ;承认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 ,并着重分析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的互斥互补关系及其模型。作者将这种观点运用于经济学 ,主张既承认边际效用的主观价值论又承认生产要素价值论的客观价值论 ,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 ,指出劳动价值说这种还原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一元价值说的局限性。在福利问题上 ,作者承认主观福利概念的合理性 ,同时特别强调它的局限性 ;并在分析马克思、罗尔斯、邦格、柯玛提亚·盛等人工作的基础上 ,建立三个维度和四个层次的客观的社会福利新概念及其模型。  相似文献   

12.
张一兵 《江海学刊》2023,(1):37-52+255
在所有经济学家看到生产过程里作为生产条件的“物”中,马克思看到了支配性的资本关系不在场的历史在场。作为资本关系本质的对象化劳动,不再是归基于具体劳动物相化中的使用价值(用在性),而更多地关联于商品中不可直观的抽象劳动的价值形成。如同流通领域中,价值关系颠倒的事物化(Ⅰ)遮蔽了货币是对象化的劳动交换关系的异化一样,这里的生产过程中,事物化(Ⅱ)颠倒为生产条件的资本关系的异化也遮蔽了自身是多重对象化劳动的真相。正是这双重异化和双重消失,从根本上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王天思 《学术月刊》2012,(12):30-3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无疑是创新劳动所创造的巨大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像常规劳动时间那样线性相关。常规劳动与创新劳动的真正区别,在于劳动的量和质。劳动创造价值是常规劳动中量的累积和创新劳动中质的创造的统一。创新劳动的价值与劳动时间的量不具有计量意义上的关联,劳动价值量应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基于人的需要的市场需求两种方式来度量。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价值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内在地包含效用因素。创新劳动价值的生成进一步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根本源泉这一基本事实;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能满足人的需求的状况所决定。在劳动的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劳动的质,就形成了创新劳动价值论;而在劳动的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供求关系,则形成了建立在人的需要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无论创新劳动价值论还是劳动价值论创新,都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价值不等于研究社会必要劳动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和价格时,是以劳动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这无可置疑地镌刻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巨著中。可是近些年来,我国好多有关价值、价格的专门论著中,却都是以价值作为其研究的起点,很少以劳动乃至社会必要劳动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甚至在一些有关“价格学原理”的基本教材中,也都如此,即或提到社会必要劳动,也仅仅是一笔带过,不费多少笔墨。因而给人们造成了这样一种错觉,似乎价格的最终依据是价值而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我们便没有必要去潜心研究社会必要劳动。有些同志还认为,价值尤且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更不用说社会必要劳动了,因而无形中把人们对价格研究的视线仅仅限制在价值范围之内,忽略了对其最根本的实体——社会必要劳动去作进一步深入的探究。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伟大学说,价值是由商品生产中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但并不等于说价值就是社会必要劳动。这一基本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是非常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有没有从哲学意义上对"价值"概念作过界定,是国内哲学界在价值论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核心概念密不可分,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前提.在回顾否证派与肯定派的论争之后,将马克思的具体论述放置到上下文中,在<评阿·瓦格纳"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文本的特有语境中进行重新解读,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关于"价值"普遍概念的那段话,并非是马克思本人的意思,而是马克思转述瓦格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规律论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个方面.劳动价值论及其价值规律在<资本论>中是伴随着商品经济不断高级化、复杂化而具体化的.从深层意义上看,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是可以综合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马克思的价值决定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提出了两种不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两种不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着商品的价值。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马克思在不同含义上使用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但是,在马克思的整个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并没有提出过两种不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价值的观点。如果马克思用内涵与外延都不相同的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说明价值决定问题,就必然  相似文献   

18.
深化对社会必要劳动范畴的认识 ,必须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方法。社会必要劳动的最终限制条件是“使用价值或效用”,社会必要劳动是市场经济中所谓“三个基本问题”的轴心。丢掉这些实际内容 ,把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只限定在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方面 ,就必然损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是他的劳动价值论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又是争论较多的部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生产商品所必须耗费的劳动时间,我们把它简称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按社会需要分配于各个生产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把它简称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这是较易于理解的。有些同志误解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亦决定商品价值,这是曲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因此有继续深入讨论这一问题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是他整个经济学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不是叙述那些尽人皆知的理论,而是试图通过对劳动价值论进行理论重建,以期获得一些方法论的启示。 一、硬核:价值及其本质 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指出:“所有科学研究纲领都可用其‘硬核’来刻划其特征”。劳动价值论作为一个研究纲领,它的硬核是什么呢?也就是说这个学说的“基石”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个硬核就是“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聚”。 劳动价值学说是在商品经济的历史框架内展开的。商品一方面作为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交换价值,这就是商品的二因素。马克思沿着商品的二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