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定义“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哪些人才算是知识分子?对于这个问题,古今中外许多人有许多不同的观点。综合培根、葛兰西、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论述,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知识分子”一词的定义应该是:文化程度比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一般水平超出许多的、主要以创造、传播、应用、管理科学文化知识为谋生手段的脑力劳动者。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初探杭爱明消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消费是一种文化,这一命题已开始为不少经济学界人士尤其是研究消费问题的学者所重视。那么,消费文化的内涵应该如何界定,它的特征又有哪些?首先必须明确文化的含义。《辞海》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解释为:文化是人...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而没有弄清的问题。 什么叫做转注?《说文解字·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是许慎给转注下的定义。 但这个定义太简单了。何谓“一首”,如何“建类”;何谓“同意”,如何“相受”?许氏都没有解释清楚,以致后人对此解释又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自唐以来,解释转注的有好几十家,但家家的解释都不能自圆其说,都不能尽如人意。 这些解释,大致可分下列几派:  相似文献   

4.
山东是古代东夷族聚居所在,东夷族的原始文化在此应有大量的遺存,现在有无发现?另一方面,山东又是“典型龙山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区,这种原始社会晚期的攷古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应当反映古代某个人们共同体的活动,他们在古史传说系统中,应该属于哪个部落或部落联盟?这是山东古史研究中两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題。在我看来,这也可能就是一个问題:古代东夷族的原始文化应该向“典型龙山文化”中寻找,而“典型龙山文化”应该就是古代东夷族的一种原始文化遗存。古史传说与攷古文化应该结合起来,它们往往是某个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活动,在特定的时期内、在特定的地区里不同的表现形式:前者是人们对于古代生活的记忆,长期口头流传。到了较晚的时期才被记录下来;后者则是那些人们劳动与社会生活的直接的物质文化遺存。古史传说自昔口耳相传,当有根据,而且经过语言的概括,对于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不可不信;但缺点也正在于此,哪些是荒誕的神话,哪些是信史,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又是后人附加进去的东西,往往难于区別,因此又不可全信。至于攷古资料则与之相反,它们是古代社会直接的物质文化遺存,真实、具体、丰富,最为科学,  相似文献   

5.
我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军事斗争故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条真理:人才的得失决定事业的兴衰成败。纵观《三国演义》可以发现,每个政治集团的兴亡都和人才得失是联在一起的。该书第二十九回通过周瑜之口说:“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当今之世,不仅主择臣、臣亦择主。”的确,在社会竞争的条件下,人才投奔他人,是经过慎重考虑才作出抉择的。自古人才难得而易失;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即便是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慧眼非凡的曹操、孙权、刘备这样的明主,也难免失却人才。无怪乎:“李广难封、冯唐易老”;“百里奚在虢而虢亡,在秦而秦霸”之类的慨叹容易激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了。为什么无论是凡夫还是伯乐都难免错失千里马呢?在贤臣心目中,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称得上“明主”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统帅最能吸引人才呢?失去人才的具体原因究竟有哪些呢?笔者从《三国演义》的先人之道中择其一二,以期引史为鉴,把失人之道纳入当今人才学的研究范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统论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在每一次的社会变革中,人们都对文化传统给予了格外的关心。传统是什么?它有何功能?是如何传承演进的?我们希望能找到一种答案,或者,一种解释。一、传统的意义: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许,我们已用不着再浪费笔墨辨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夫系。根据苏联学者马尔卡梁的意见,文化传统是表现为有固定格式的群体经验,它在各不相同的集体中,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递交替得以累积和再现。”国内有的同志谈到,传统  相似文献   

7.
<正> 在我国戏曲史上,有“金院本”一词。“院本”是什么?它与宋杂剧和元杂剧有什么不同?翻检一些有关资料,对“院本”有两种解释:一是以明代朱权为代表的解释,同意其解释的有王国维及其目前出版的一些辞书等:再一种是以元代夏庭芝为代表的解释,与其解释一致的有明代的徐充、沈德符等。这两种解释哪一种确切呢?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些比较、分析、辨别。先说以朱权为代表的解释。朱权在《太和正音谱》卷上中说: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六书”中的转注、假借,在“许学”里是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于百年来,小学家们围绕着许慎的八字定义和两个例字,推求探究,各抒己见;但纷如聚讼,迄今难以定论。究其争讼之点,那就是;转注,假借“二书”是否造字之法?如果不是,何以在“六书”之内?如果是,那是怎样的两种造字之法?如何依据《说文》析字的体例,以解释、阐发许慎对转注、假借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律师汉特(M.Hunt)在英国《法律与社会杂志》1999年3月号上发表了《人权法与法律文化:司法和法律职业》一文,对即将生效的人权法对英国现行的法律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文章一开始提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法律文化”?人权法所面对的又应是怎样的一种“人权文化”?文章从这一立法与英国法律职业和司法是相互作用上定义法律文化和人权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应涵盖职业的敏感性、思维习惯和理性的反应。汉特试图从体现现行  相似文献   

10.
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安娜·卡列尼娜》? 正确评价世界古典文学名著,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必须批判地继承。“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①具体地说:一方面指出这些世界古典名著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给予应有的历史评价;另一方面,对作品中在当时的进步作用加以具体分析,指出哪些在今天的条件下还有一定的意义,哪些已不适用于今天,哪一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语言的接触中,我们看到“使”字句和“把”字句二者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使我们想到有这样几个问题是值得加以探讨的:一、“使”字句和“把”字句究竟有哪些类似之处?二、“使”字句究竟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应该怎么分析?三、“把”字句究竟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应该怎么分析?下面分别加以讨论。一有不少“使”字句可以把其中的“使”字换成“把”字,也有不少“把”字句可以把其中的“把”字换成“使”字。这里只举句中用同一个动词的若干句子为例,以资对  相似文献   

12.
《河殇》是“西方中心论”的代表作,它把东方与西方、内陆与海洋加以对比,从而作出了西方蔚蓝色海洋文明优于中国黄色内陆文明的判断。它的赞扬者声称:《河殇》是“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背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推理方式”,它是“真诚的文化心态和客观的思维方式”。并且倡导:“当今中国应该换转成这种思考方式”①。那么,《河殇》的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究竟有哪些特点?是否那样客观、科学呢?如对《河殇》的解说词加以剖析,就会得出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王莉 《小康生活》2005,(7):70-70
高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考生考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考生应当保持怎样的心态应考?高考前一天到辽中县一走,发现许多考生和家长都把考大学的希望寄托在“大仙”的神算上。昨日,辽中县一摇卦算命的“大仙”家里,不少年轻人在这处普通民宅里进进出出,络绎不绝上门算命的多是高考学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流行音乐、电视剧和电影在中国悄然风行,并越来越热,在中国甚至出现了“哈韩”族,以至于人们将这一韩国文化热潮的成功登陆命名为“韩流”。为有效地解释这一特定文化现象,加强中韩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的思想交流。2005年11月8日,在上海大学中文系王晓明教授主持下,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韩流’在中国”国际研讨会。韩剧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吗?它是不是依然是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产物?它是一种消费意识形态还是具有亚文化的反抗意义?是全球化的异质因素还是资本的一种表征?在全球化的今天,韩流在东亚圈有…  相似文献   

15.
考试后     
试卷发下来后,我一看,91分!怎么向爸妈交代呢!我心里越来越害怕。想了再想,还是下定了决心:“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说就说,大不了吃一次苦。回到家,爸爸问我:“今天考得怎样啊?”“优。”“多少分?”“91分。”“什么?91分!今天不许你看《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6.
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邀,数年前去美国任客座教授的妻兄阿良最近回国休假,亲戚朋友们纷纷去上海看望他。他一见我的面,劈头竟是一句:”你们文艺界怎么了?”我一时摸不着头脑,问:“什么怎么了?”他说:“你们这些作家、艺术家,近年来怎么尽搞出哪些东西。”我越发糊涂了:“你指的哪些东西?”  相似文献   

17.
你是人才吗     
在如今这个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中,人才的定义变得越来越广,是不是学好了知识就能战胜一切?相信很多学生都对此存有疑惑。那么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在校生究竟应该在哪些方面完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三国》全书,其中能够受到人们(包括普通人民和统治者)普遍敬仰的英雄形象还要首批关羽.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三国演义》人物塑造上的欠缺.“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谈到关羽时,却说“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清代小说评论家毛宗岗也于《读三国志法》里说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那么,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形象生,为何独数夫羽的声誉最为广大呢?我想莫过于下列三种因素.一、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二、小说本身的传播.三、戏剧的表演不息.作为小说,该者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关羽形象呢?我认为必须抓住关羽一生中的两个主要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孙正聿在《哲学研究》( 2 0 0 1年第 1期 )撰文认为 ,当我们把哲学作为被定义项而界说为“世界观理论”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时候 ,作为定义项的“世界观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歧义的 ;事实上 ,正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观理论”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而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也被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理解和解释。作者认为 ,应讨论三个问题 :一是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与它的“基本问题”是何关系 ?二是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 ,这里的“世界观”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 ,还是人把自己同世界的“关系”作为对象而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政协四川省绵阳市委员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联合发起的“《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第六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1990年9月10日至14日在四川绵阳(汉代三国时期的涪县)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3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共提交论文130篇。近几年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体研究”(文学的研究)硕果累累,“应用研究”(文化的研究)初见成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本届讨论会鲜明地提出“《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的命题,力图从更广阔的视野,对《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