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哲学就是本体之学,研究哲学就是要探究本体及其本体的原理与原因.本体论的最基本含义通常被界定为"关于存在的学说"、"关于存在的一般理论"、"关于存在之为存在的学说".在这种意义上,本体论成为哲学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2.
要解决物质本体论问题上的关键是要解决物质本体论和人的存在问题的关系物质本体论是否是关于人的存在的学说?如果是,是关于人的存在的哪一个方面的认识?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能正确理解物质本体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吸取了哲学讨论中的各自的长处,同时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坚持物质本体论的人们的长处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本体论的理论内容,肯定了物质本体论对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理论意义,它的缺点是没有解决思考本体论问题的科学的立足点,同时夸大了物质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反对物质本体论的人们实际上提示了思考一切哲学问题的立足点,这就是人的现实的存在即实践,但是,它们不能科学地理解这个立足点,因而也不能从这样的一个立足点出发去科学地解决物质本体论的问题,否认了物质本体论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本文把人的现实存在理解为人的感性物质活动即实践,从而从人的现实存在、从实践出发去解决物质本体论的现实可能性及其意义,解决物质本体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3.
虽然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持批判否定的态度,传统本体论哲学一度陷入困境甚至被遗忘与抛弃,然而本体论哲学却无法真正从人类社会中被剥离,亦或对哲学本体的追寻无法从人的生命中被抹去。究其无法“终结”本体论哲学的缘由在于,其对人存在意义的关怀内在地昭示着对构成哲学本体的“尚未”之维的永恒关切。  相似文献   

4.
自治的本体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真实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刚 《人文杂志》2005,(2):18-23
从"命名"上来看,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本体论的纷争,但从"命意"上来看,在这些不同的本体论问题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一致性本体论不仅是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更深层的是为人之为人寻求合法性根基.但在本体论的历史演进中,这一深层"命意"却被异化和遮蔽了,以致人之为人的根基还要外求于"他物".所以在此意义上,传统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他治的本体论".而马克思哲学对这一"他治的本体论"进行了彻底的扬弃,将人之为人的根基奠定在人本身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开辟了一条人"自己解放自己"的现实性道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与传统本体论相对立的"自治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超越是庄子哲学的核心问题.此问题必须在哲学本体论和工夫论上的双向统一中才能得到透彻理解.在“道”本体论视域下,庄子透视了人的现实生命之存在境遇及其限制,并基于此开始了追寻生命本真意义的心灵超越之旅.此超越之旅表现为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向展开.在理论上,心灵的超越经历了三个层面:通过以流溯源的回溯和以源定流的观照,实现天对人的超越,到达自然之境;通过形上对形下的超越,实现“心”对于“形”以及“德”对于“命”的超越,到达自由之境;最后,心与道合一,到达“道通为一”的自得之境.在实践上,其通过直觉体验、理性觉悟、理想人格之感悟等功夫,最终实现心灵之真正逍遥.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对世界或存在性质的判定形成了哲学上的本体论 ,因此任一哲学都有自己的本体论。马克思从本体之本质的含义出发 ,建立了实践本体论 ,即认为实践是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改变及其意义的展示都依赖于人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实践思维方式 ,即人们在判断任一问题时 ,都习惯而自然地以是否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标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萨特学说是论述人的存在的。其基本精神强调的是,人的存在是唯一真实的本体,通过阐释人的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从人的存在中把握人自身存在的境况及意义。自由问题是他学说的归宿和主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把建立一种新的本体论作为其哲学的主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克服哲学的知识化与智慧的遗忘,是当代哲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克服智慧的遗志,同时意味着走向具体的存在.作为存在的理论,形而上学既致力于回归存在的统一,又联结了智慧之思的不同向度,从而在双重意义上体现了哲学的以上品格.从存在与价值关系的辨析,到自由之境的诠释,存在本身展示了其多重维度和意蕴,世界之"在"不断呈现了与人之"在"的内在关联.与认识、审美、道德的本体论之维的敞开相应,真、善、美的统一获得了形而上的根据,而存在本身的具体性、真实性则不断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厘定存在论的理论视野开始 ,认为“本体论”这个在学界受到普遍质疑的术语 ,可以在学说史上找到充分的根据 ,而且能够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获得一定的支持和辩护 ,因而这个术语可以保留 ,并在哲学形态和学科分支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作者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范例 ,阐明了“现代存在论”与“传统本体论”的根本区别 ,强调必须把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和对于这门学科所探讨的问题的某些具体的解答方式区分开来。文章认为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通过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实现的 ,但马克思哲学并没有因此取消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是关于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人的存在相统一的理论 ,它着眼于存在方式去理解存在的意义。实践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是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枢纽。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本体论问题 ,当前学界争议颇多。本文认为 ,虽然本体论并不能涵盖全部哲学 ,但本体论问题的解决方式 ,对于一个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关于本体论的理论 ,就没有哲学。尽管世界是人的世界 ,人无法撇开人自身、撇开人作为主体来谈论世界 ,谈论世界的客观性 ,但这并不能否定本体论问题的重要性 ,不能将本体论转化为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无视世界的客观性 ,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必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2.
本体论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体论的建立为哲学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哲学的主客体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而发生出的一系列哲学范畴都离不开本体论的建立,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更是本体论的逻辑必然。各种本体论学说使哲学内涵更为丰富和深刻。本体论的深层哲学意义表现在为人类建立起了意义世界,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家园、超越本性都与本体论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哲学就是哲学——“价值哲学”的哲学观批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理解"价值哲学"?在怎样的思想意境中把握哲学的"价值问题"?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哲学的理论特质而言,哲学就是哲学。因此,"价值哲学"在其实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哲学分支或学派。反思与批判"价值哲学"研究之困蔽,其目的不在于重建价值哲学,而在于真正把价值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实现哲学之为哲学的意义。然而,只是按照西方"价值哲学"的理论范式,以及现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分化的路径,仍会致使哲学的"价值"概念抽象化,从而失落哲学与人本身。西方哲学在与本体论、认识论相对的意义上强调伦理价值,这是西方价值论之先天性缺陷;而在中国哲学中,哲学就是一种价值性的思想。因此,通往哲学的价值主题,并非仅有西方哲学一条理论路径。"价值"作为哲学概念,主旨并不在于实际的需要及其满足,而在于我们评价人的关系与人的世界时,应该肯定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追求与实现人之本性的生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汤建龙 《江淮论坛》2002,18(5):47-51
本文旨在讨论哲学本体论的实质及其理论形态,把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相互矛盾、对立的认识在三个层面上作出统一的理解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或是对本体论思维的超越,这三种理解是不矛盾的,而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相对于唯心主义的精神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和旧唯物主义相对,作为实践的、革命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传统本体论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认为古希腊哲学以本体论探究为中心 ,而近代西方哲学则主要研究知识论问题 ,这在国内外哲学界是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而更为深入的考察和分析表明 :“科学知识之可能性及其根据何在” ,是激发古希腊哲学本体论探究的前提性问题 ;反过来 ,古希腊哲学本体论探究的直接理论目的和旨趣 ,就在于论证科学知识的可能性 ,为科学知识的存在提供对象性的根据。因而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探究有其知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本体论不只是哲学的具体论题或论域 ,它首先是哲学的本性 ,是人之生存所内在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或自觉澄明。在哲学的演变中 ,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本体论范式 :其一是以过去为定向的、还原式的、决定论的本体论范式 ;其二是以未来为定向的、开放式的、生成论的本体论范式。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迄今为止最自觉地体现人的自由和超越本性的哲学 ,是人之存在的本质性文化精神的自觉显现。他的哲学通过对现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在超越以过去为定向的、还原式的、决定论的传统本体论范式和确立以未来为定向的、开放式的、生成论的本体论范式的哲学转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7,(11):58-63
马克思的视域自始至终聚焦于现实的人之存在方式与意义上,其存在论是人学存在论。通过唯物史观和实践观的引入,马克思把人的存在问题从形而上的抽象问题变为形而下的现实问题,把理论问题变成一个实践问题,他的人学存在观具有鲜明的现实人道性、感性实践性、对象性关系的特征。这一革命性变革,使其完全超越了西方近代传统的抽象本体论及人学观,为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出了理解现实的人和人与现实生活世界关系的新的世界观,对此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生存论转向”等观点;其二,认为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与核心,马克思哲学并未超越“本体论”,而是开创了本体论的新视阈,对此有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等观点。就后者而言,对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建立起自我本体论存在着相互抵牾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仅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或核心界定为实践还不够,实践是一个过程,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过程本体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哲学本体论中,有限性视域相对于无限性视域如"天道"、"天理"或"太极"等而存在.有限性视域与人的存在相关,主要以经验世界为研究对象,其之所以存在的根源与人、器物和事理的有限性直接相关.在中国哲学本体论中,有限性视域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其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了一条现实的有限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的变革 ,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 ,开辟了“存在论”的现代哲学范式。马克思认为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逻辑与生存、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 ,把本来第二性的、派生性的存在“头脚倒置”为“第一性”的和基础性的存在。因此 ,必须在根本上改变基本的解释原则 ,对颠倒的关系进行“倒置” ,确立感性实践活动优先于逻辑和知性、并构成逻辑和知性基础的本体论地位。在马克思那里 ,“感性实践活动”的确切所指乃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 ,正是这种本源性的生存方式 ,构成了“世界”、“人”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和深层根据。在此意义上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在根本上扭转了解决“存在”问题的方向 ,实现了基本解释原则的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