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人多依唐代萧德言的<括地志>观点,认为曹国因曹南山而得名,实则不然.曹姓始族曹安是曾任火正的吴回之孙,曹姓部落早期居住地在今河南灵宝县的"曹阳",商汤伐夏桀,灭亡了忠于夏王朝的三鬷部落,三鬷本居今定陶城南,与汤都亳近在咫尺.于是商汤迁曹姓部落于此,作为商附庸国.周灭商,武王又将其六弟姬振铎封于此,而将曹姓部落东迁至邾.从而出现了曹国公族不姓曹,邾国公族不姓邾的现象,邾国公族以封国为姓,称邾、娄、邹等,邾后来去"阝"为朱,故后世姓氏书中将邾、朱、娄、邹等姓始族称为曹.  相似文献   

2.
范蠡经商、居天下之中的“陶”即指“肥城陶山”的结论、论据不足。通过考之以史,察之以地,验之以籍,证之以迹,可以认定,“陶”指的是菏泽定陶  相似文献   

3.
范蠡(约前534——约前454),字少伯,出生于春秋末年楚国宛之三户(今河南内乡西南)一个贫寒的布衣之家。他青年时到越国,受越王勾践信用,成为主要谋臣和上将军。在越将亡国的危急关头,他苦心戮力,深谋远虑,和勾践、文种等人精诚合作,领导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化险为夷,转弱为强,于公元前473年消灭了吴国,进而称霸诸侯。尔后,范弃官浮海,适齐之陶(今山东定陶),事农经商,卒死于陶。著有《计然》(从蔡谟说,计然为范蠡所著书篇名,非人名)等,约在唐以后佚去。《国语·越语下》保存了范与勾践谋略  相似文献   

4.
曹国,武王时封叔振铎之国,故都在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县一带,西周初始见于经传,至春秋晚期被宋国攻灭,历500余年29君,本文结合历史文献所载,厘清曹国大致疆界,丰富了周代历史地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范蠡与文子的师承关系及《文子》一书对范蠡思想的影响是范蠡思想渊源探讨中必须涉及的问题。文子其人的有无、与范蠡的师承关系是否存在、《文子》一书的真伪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 ,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一一进行考证 ,认为 :先秦时存在两个名为“文子”的人 ,可能为范蠡之师的文子在楚平王之时 ;今本《文子》虽经后人改易 ,但它与竹简本《文子》有关 ,不能视之为伪书 ;竹简本《文子》更为可信。所以 ,本文以残存竹简为依据 ,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它与范蠡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尚书》中的《君陈》、《君牙》两篇久已亡佚,今可得见者唯有见引于《礼记》的寥寥数语,故而君陈与君牙的身份难以得到确证.新出竹书《良臣》将君陈与君牙列于武王之世,且地位与周公、召公相匹.根据这一线索,或可判断君陈即曹叔振铎而君牙则是太公望.两位都是辅佐武王建功立业的重臣,基本上符合《良臣》与《礼记》引文的记载.至于《书序》对此二篇的说解,则可能并没有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7.
浅谈商业宗师子贡的经营之道程美秀旧时,商人们往往称道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陶朱事业,端木生涯,”有些附庸风雅的商人在自己的商店门口,还常用“生涯宗子贡,贸易效陶未”作春联.将子贡、范蠡作为祖师爷来敬仰。陶朱即是春秋末期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灭吴后出游齐...  相似文献   

8.
在唐英《乾隆时人》《陶人心语》卷六所载“瓷务事宜示谕稿序”,是一篇记载后英督办陶政时,所撰事宜示谕汇编之序言,说明唐英督办陶政九年之艰辛。是研究陶瓷史的重要文献。最近,在整理我馆藏书中,发现郭葆昌《民国初陶务督办》抄录之《景德镇陶务汇按》所载此文,与《陶人心语》所载,颇多不同。现将《陶人心语》之文与郭擦昌抄文不同部分抄录如下,以供研究。《瓷务事宜示谕稿序》:予于雍正六年,奉差督陶江右。陶固细事,但为有生所未经见,而物料、火候、与五行丹录同其功,兼之摹古酌今,侈界崇库之式,茫然不晓,日唯诺于工匠之…  相似文献   

9.
班昭,生于公元41年,名昭,字惠班,一名姬。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昭这个名字不如时人尊称的“曹大家”更为显赫。因为她嫁于扶风曹世叔后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她年轻守寡,为人端庄秀美,博学多才而聪慧:尤其是她继承父兄事业而完成著名的《汉书》编纂工作,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史学家。而且是著名的史学家。但是,她所撰写的《女诫》,却长期成为套在中国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10.
分封之制,发端很早.相传禹时已经置有万国.①至于商朝的封国,不但见诸古籍,甲骨文中也有记载.西周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的.西周初期曾经进行了三次较大的分封,即子朝说的“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②以后陆续又有增封.西周一代封国究竟有多少?今已无从确指.《吕氏春秋·观世篇》号称“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看来为数一定众多.根据古代文献和出土文物的铭文来看,西周分封,除了赏赐礼器、珍宝、奴隶、田亩以及专事征伐的弓矢之外,还要任命受封者去统治一个地方,这就是封国.封国疆域  相似文献   

11.
文子是谁?论者多有争议.李暹认为是计然,马马肃《绎史》认为是田文,钱穆《老子杂辨》认为是尹文子,李定生认为是《庄子·天下》篇所论“彭蒙之师”.考之典籍,上说皆可商榷.从先秦子书所论关尹思想与今本《文子》所载思想一致以及列子“贵虚”“贵正”思想来源于今本《文子》等方面看,文子即是关尹.  相似文献   

12.
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慷慨誓言,在激励抗金战士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那么“黄龙府”在哪里?目前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燕京城,即今北京(邓广铭《岳飞传》、《“黄龙痛饮”考释》);二是认为辽、金时代的“黄龙府”,即今吉林省农安(罗继祖《岳飞和黄龙府》)。据考证,今北京城在历史上虽曾有过种种名称,但从无“黄龙府”这一名称的记载和谣传。岳飞不至于对军事地理知识如此贫乏,而把燕京城误认为“黄龙府”。同时,当时的燕京城,既不是金国的国都,也不是徽、钦  相似文献   

13.
传统训诂大多认为“鲤”和“鳣”是同一种鱼。其实不然。“鲤”是今鲤鱼,“鳣”是今中华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误读《尔雅·释鱼》“鲤鳣鳢鲩鰋鲇”条。  相似文献   

14.
“乘彼垝垣”补证杨抱朴《卫·氓》是《诗经》中名篇,诸选本均有之。其中“乘彼垣”之“”,注家多训为“毁”之意。《说文》:“,毁垣也,从土危声。《诗》曰:‘乘彼垣’。”《毛传》:“,毁也。”现代学者也大都沿袭此解。如高亨《诗经今注》:“,坏也。”目前通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公孙龙子》一书的真伪进行考辨,认为今本并不“全真”,也非“全伪”,而是“残真”,其完本应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十四篇。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之际的越国大夫范蠡,究竟寿终何处?《湖北方志通讯》1984年第一期登了一篇文章。题为《范蠡寿终鹿角峰》;同年第八期又登了一篇,题为《范蠡并非死于石首》。两篇文字,各执一词。笔者乍读第一篇,同第二篇的作者持有同见。但经认真查阅史料,反复思考第二篇的论据,则又觉得前者可以存疑,后者未免过分武断。因此,我们不揣冒昧,略陈浅见,与《范蠡并非死于石首》一文的作者商榷。作者开篇断言:“春秋之际越国大夫范蠡的死地,本与今湖北无关。前人虽曾一度有过“陶朱公冢在南郡华容县西”的传说,但也早被澄清。”接着对《范蠡寿终鹿角峰》一文进  相似文献   

17.
昔曾自设“人人言殊”,逐而敏感于汪政、晓华先生《“代”里“代”外》文中“在不同的言说着那里,首先对历史发展时段的划分就是交叉、重叠、人言人殊的”(《中华读书报》1998年4月22月3版)之“人言人殊”。“人人言殊”、“人言人殊”,皆当成语“言人人殊”之误;然知,之所以字同易位笔误,实其“言人人殊”本违“成语”组构,曲义拗口所致也。今之“言人人殊”,多以语出《史记·曹相国世家》者,然却笔者查检《史记》涉文,似无其语出源。中华书局点校《史记·曹相国世家》有为“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俗)诸儒…  相似文献   

18.
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第一首首句“我不如陶生”,宋景定本作“我生不如陶”。纪昀说:“于义应作‘我生不如陶’。然(第)四句乃有‘生’字,则原本固‘陶生’矣。此称未免生造。”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认为。“一本作‘我生不如陶’,此后人疑‘陶生’二字不类而妄改也。……今据渊明《饮酒》诗云:‘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下  相似文献   

19.
唐朝天宝三载为何改年曰“载”陈国本《通鉴·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三载:“春,正月,丙申朔,改年曰载。”此“载”,犹“年”也。即今通常所谓“一年半载”之“载”。天宝三载为何改“年”曰“载”,史书没有明文记载,而教学中却是需要回答的问题。《尔雅·释天》:...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何许人也?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见十三所高校编的《中国文学史》及中学语文课本)二、陶渊明是“浔阳郡的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见廖仲安《陶渊明》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三、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见《庐山历代诗选》第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四、陶渊明之“旧居”今为九江县马回岭公社马头大队之属境”。(见庄云新《面阳山陶靖节先生墓祠初考》,《江西历史文物》1980年第4期。)五、陶渊明是“栗树铺”人。(见邓钟伯《陶渊明故里说》,《江西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