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西藏地方政权对墨脱及其以南地区的统辖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脱及其以南地区过去是我国珞巴族和门巴族的重要聚居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珞巴族先民就与藏族先民有着紧密的联系。珞巴族居住的珞瑜地区(包括墨脱)很早就为原我国西藏地方政权统辖和治理。  相似文献   

2.
张若蓉 《西藏研究》2009,(5):113-120
门巴族、珞巴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有关门巴族、珞巴族研究方面发表了不少成果。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通过对该主题的载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反映论文的研究领域情况,进一步为学者们提供借鉴,拓宽藏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梳理历史资料和作者在门、珞地区的多次实地调查材料,对门巴族、珞巴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联系的扩大,以及西藏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社会和文化变化很大。近年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殊政策的实施,使门巴族和珞巴族社会变化尤为剧烈,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宗教信仰、思想文化观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大家一直认为是赫哲族,在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电子计算机汇总后公布的资料中,赫哲族为1489人,门巴族为1140人,珞巴族为1066人,珞巴族成了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了。究竟哪个民族人口最少?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完全孤立地生存,总是要同其他民族发生交往与联系。作为西藏高原最古老居民的藏族、珞巴族以及门巴族;他们虽然居住地域不同,珞巴族生活于喜马拉雅山东南麓的洛渝地区,门巴族居住在门隅,藏族则生活于雪域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崇山峻岭横亘在他们之间。然而,高山大川的重重阻隔阻断不了他们的往来,从遥远的古代起,路巴族、藏族和门巴族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交往和联系,促进了摇巴族、藏族和门巴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他们共同月开拓和建设祖…  相似文献   

6.
南伊珞巴族大女巫的杀鸡看肝占卜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区生活着珞巴族和门巴族。这是除藏族外,西藏高原最大的两个民族。“珞巴”,藏语的意思就是“南方人”。珞巴族主要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麓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带,以狩猎和农耕为主。旧西藏时,珞巴族受到歧视,被蔑称为山野里的“下等人”。1959年以前,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生产方式是刀耕火种,结绳刻木记事。有语言,无文字。其生活水平之低下,甚于我在三岩看到的帕族人。  相似文献   

7.
只占西藏总人口百分之一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夏尔巴人,可谓西藏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门巴族聚居在墨脱、错那、隆子等县的国境线附近,约有6000多人。珞巴族分布在墨脱、米林和隆子等县,约有2000多人。僜人散居在察隅等处,西藏境内约千人左右。1200多夏尔巴人集中生活在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定结县的陈塘区和定日县的绒辖区。目前,僜人和夏尔巴人还未最后确认为单一的民族,但在许多方面已享受少数民族待遇。门巴、珞巴、僜人和夏尔巴的语言与藏族语言不同,而且,  相似文献   

8.
珞巴族信仰原始宗教。喜玛拉雅东部山区,沟谷纵横,林海茫茫,群兽出没,给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珞巴族人民提供了原始宗教思维和想象力的自然对象。然而,真正成为珞巴族原始宗教信仰基础的是珞巴族的原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原始的生产关系。直至解放前夕,珞巴族还没有完全摆脱石器和木器工具,生产以狩猎为主,氏族和部落是基本的社  相似文献   

9.
被祢为“世界屋脊”的西藏,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平均拔海约四千米。境内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有土质肥沃的农田,有水草茂盛的辽阔草原,有浩瀚的原始森林。居民绝大多数是藏族,少数是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等。西藏全区目前辖有拉萨市和日喀则、山南、昌都、那曲、阿里五个专区。全区主要城镇有拉萨、日喀则、江孜、泽当、昌都等。  相似文献   

10.
珞巴族是我国西藏南部地区的古老民族.居住在我国实际控制地区的珞巴族仅有数千人,而居住在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的珞巴族则达几十万人.尼西部落是藏南珞巴族的重要支系,世代生息在西藏山南地区卡门河至西巴霞曲之间的地带.20世纪50年代至今,尼西人一直处于印方控制之下.由于相关资料缺乏和实地考察不便,目前国内学界对这部分珞巴族人口的情况关注较少.本文结合中外文资料,对中印领土争议东段地区珞巴族尼西部落的传统社会生活做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