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科学的年鉴观是科学发展观的自然延伸,是对狭隘的年鉴观念的扬弃,对传统年鉴理念的提升,是以年鉴的内在质量为核心,以年鉴事业的发展繁荣为目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年鉴观,应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年鉴工作的现状、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年鉴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重新定位年鉴编纂、年鉴工作、年鉴事业发展的内涵,不仅要在编纂策划上贯穿科学发展的思路,在工作推进上体现科学发展的规律,而且要在事业发展上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全面回顾陕西省年鉴事业的发展状况,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年鉴事业发展,使其适应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鉴编辑出版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只有几种,发展到现在2000多种,已初步形成了地域分布比较广、专业门类比较全的年鉴系列。尤其是近几年来,行业年鉴、地方专业年鉴发展迅速,已成为年鉴系列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年鉴作为一种资料工具书,比较系统、真实地记载着地情和行业情况,肩负着“鉴往知来,服务现实,保存史料,惠及后人”的重要使命。我们应站在时代的潮头,树立科学发展观,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努力把年鉴事业推向前进。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基本保证邓小…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鉴学术研究为推进年鉴事业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年鉴学术研究要进一步繁荣发展,为年鉴事业指明创新发展的方向,提供创新发展的动力,解决创新发展的疑难。年鉴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年鉴学科建设,明确发展思路,突出研究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立足创新,大力提高研究质量,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的年鉴学学科体系,为年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镇江年鉴》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志奋力中游突围,以跨入全国年鉴第一方阵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年鉴工作全局,记录历史,服务社会,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年鉴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4年以来,《镇江年鉴》分别获得中国年鉴奖、中国地方志年鉴特等奖、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一等奖;在2005年至2008年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获得两个特等奖、两个一等奖。《镇江年鉴》驶上了平稳发展、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年鉴事业不断发展,呈现出十分繁荣的景象,年鉴种类从当初的几种发展到近2000种。近年来,年鉴种类和量数又快速攀升,年鉴事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今天,正当我国年鉴事业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坚持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年鉴工作实践,就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占月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科学论断,同样指导年鉴的编纂工作。在编纂年鉴实践中,我们应当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今后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最大化地体现年鉴的社会效益,强化年鉴的使用功能的努力方向。同时,实现年鉴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求年鉴编纂质量不断提高,年鉴的出版周期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9.
人类即将跨入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21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极大的进步,它标志着知识和智能在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中主导地位的确立。面对知识经济世纪的来临,我们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年鉴事业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注入强劲的活力,从而使年鉴事业与知识经济时代同辉,已  相似文献   

10.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年鉴事业的发展,在短短20年间,年鉴出版约有千余种,并相应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年鉴体系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目前,年鉴已成为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受人们普遍欢迎的工具书,从而又进一步促使人们把编纂出版、发行利用年鉴作为一项专门事业来积极探索、研究,遂使各种类型年鉴的编辑、出版、使用、评价和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1.
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光范《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把年鉴事业推向前进》一文强调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年鉴事业创新发展的基本保证,要抓好创新,努力提高年鉴的文化品味,要注重实用性,努力增加年鉴的有效信息容量,要注重实效性,缩短编纂周期,提高年鉴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年鉴是伴随着地方性综合年鉴和行业年鉴的产生而催生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年鉴事业发展的一个特色。在年鉴这个大家庭中,企业年鉴异军突起,并迅速随行业聚合成一  相似文献   

13.
改革与创新是中国年鉴界近些年来面临的艰巨任务。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在2001年时就以创新为号召,提出希望通过创新出版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调整品种结构,增加特色品种,促进年鉴事业持续发展和繁荣。年鉴界不少有识之士在解析我国年鉴事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宏观布局和发展取向时,常常提及年鉴的“多样化”问题,认为“‘多样化’是年鉴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既给年鉴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给年鉴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年鉴事业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础事业。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要努力打造具有个性、体现时代精神的特色年鉴。年鉴的特殊性质,决定其与大众文化有不同的特殊定位。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扬州市年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开拓进取,以打造精品为己任,年鉴事业呈现出充满活力、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08年,全市共有年鉴21种,其中地方综合年鉴8种、专业年鉴9种、企事业年鉴4种,市及各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现了“满堂红”。2000年,在江苏省第三次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选中,《扬州年鉴》获特别荣誉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发展年鉴事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突破一年只能编一种年鉴的老观念,努力增加年鉴园地的种类 在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年鉴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很广,甚至已有了《巧克力年鉴》、《酱油年鉴》。这在年鉴事业起步较晚的中国看来,近乎天方夜谭、不可思议,但往者可追。国内某些地区的年鉴编辑部门,已捷足先  相似文献   

17.
年鉴是逐年编纂出版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它集纪史性、实效性、指导性于一体,是了解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今日之鉴,明日之史”,作为年鉴的发行工作者,我认为在保证年鉴编纂质量的前提下,还要重点抓好发行工作,因为发行工作是年鉴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过去做报纸编辑工作,从事年鉴编辑不到三年,是年鉴战线的一名新兵。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年鉴工作需要,我在学做年鉴编辑工作的实践中认识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求实创新的态度、作风和勇气,不断改进年鉴编辑工作,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年鉴编纂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更新、不断提高的过程。笔者多年参与年鉴编纂,遇到不少老问题、新问题,在学习外地年鉴和与外地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也多少体会到编辑工作的苦衷与无奈。随笔记录工作中的困惑与感想,以期与同行商榷,提高自己的水平与素质,为年鉴事业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县市级年鉴是地方综合性年鉴的主流。其数量最多,参编人员最众,是年鉴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所记载的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其发展现状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水平,代表了全国县市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年鉴发展的基本水平。因此,重视对县市级年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研究是中国年鉴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