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学议论     
<正>清末小说理论家夏曾佑在论小说时曾说过这样一句有意味的话:“叙实事易,叙议论难。”议论作为议论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并不存在“叙议论”问题,而一旦进入小说中,就存在一个“叙”的问题,议论失去了在议论文体中的主体性,要“寄人篱下”,得“羞羞答答”了。小说是文学大家族中的一种,在其它文学体裁中都存在着如述问题。因而,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就有了与一般议论不同的特殊含义,“文学议论”命题因之成立。  相似文献   

2.
一些初学写议论文的同学,由于没有掌握议论说理的方法,写不好议论文;还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写议论文,他们认为写议论文“不好玩”。其实,议论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同写其他体裁的文章一样,只要掌握了方法,写好议论文还是很有可能的。先请大家阅读一篇“例文”。  相似文献   

3.
生动的议论文让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而那些语言干干巴巴、枯燥乏味的议论文,则让人感到味如嚼蜡,难以卒读。要让议论文生动起来,关键就是要让议论文的语言“亮”起来。鲁迅先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官,形美以感目。他说的是,语言要有文采,才具有表现力、感染力甚至冲击力,才能打动读者,抓住读者的心。议论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化腐朽为神奇,使平淡、枯燥、呆板的语言化为新奇、活泼而灵动的艺术语言,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让议论文在光彩中显示理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家向来要求文章的结尾是“豹尾”,言其短小精炼,恰到好处;如空谷传响,语虽尽而意无穷。议论文亦然:对其结论部分,古今议论大家绝不肯“草草收兵”,而力求“曲终而奏雅。”我在平时的议论文阅读、写作并教学中,留心搜集、综合归纳出议论文结论方式数种,今陈述如次,该会对同学们的议论文写作有所启发吧!  相似文献   

5.
三苏蜀学是北宋中期一个重要的儒学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认为,“礼”的精义是“顺人情”,圣人制礼的目的就是以礼来调适人情。三苏把“人情”作为古礼的本质内容,他们在解经时往往以人情为原则。表现在政治上,苏轼、苏辙以王安石为不近人情者,用“人情”、“公议”作为攻击王氏的武器。  相似文献   

6.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从逻辑的角度说,“议论文就是运用逻辑推理来说明道理,揭示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文章”。(《苏联的作文教学》第274页)议论为其基本表达方式,论证作为主要表达手段。因为议论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常用文体之一,所以对议论文的研究一向比较重视,专著、文章都比较多。但是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在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仍然有不少的教师、学生,对议论文教学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弄不清楚。比如,当讲到论题(或“论点”)、论据、论证(或“论证方式”)是议论文的三个构成要素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质疑,这三个要素与序论(绪论、引论)本论、结论这三个构成都分,有什么不同?是一种什么关系?学生的质疑引起了我的思考,也是我写  相似文献   

7.
苏洵的散文,主要是议论文,“博辨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深微而后止”。(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自北宋嘉祐元年(1057)苏洵入京谒见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由于欧阳修的赞赏和奖掖,和次年苏轼、苏辙二子以少年同列进士高等,遂使“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之一变,称为老苏” (张方平《文安先生墓表》)。进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经过元、明、清,逮至现代  相似文献   

8.
说理文有“三要素”,这没有什么争议,但三要素指的是什么,我看有探讨的必要。 对于说理文的,“三要素”,有的书上是这样表述的:“一篇议论文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①有的书上是这样解释的:“论说文的基本要素,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者构成的。论点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如何来证明’的问题”。②有的书上这样说:“议论文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点要正确、鲜明。论据要真实、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阶段教学要使“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这就明确规定了必须具有阅读和写作一般议论文的能力。并且对初三年级的读写训练提出了具体要求:“继续培养记叙能力,学习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法,着重培养议论能力”。 根据这个要求,语文教材相应地编选了一些议论文:一、二年级每册一个单元,共八篇,二年级十二篇,共计二十篇。文言文中也有议论文八篇。此外有《记叙·说明·议论》、《论点和论据》、《论证》、《立论和驳论》等四篇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短文。 任务是明确的,教材也文质兼美,基本适合教学。怎么来完成这个任务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谱中的“欧苏法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苏法式”是欧阳修、苏洵所创立的谱法模式。欧阳修创立“五世一提”的谱图法,分阶段图列宗族世系的变迁,强调不同辈分之间的亲疏之别和承传关系;苏洵创立了“大宗谱法”,谱记以世代为主线,直系、旁系有别。欧苏谱法在唐末以后谱学衰败的形势下,引导了一个谱学新时代的潮流。其修谱的重教功能,成为后世修谱的一个主导思想,从而使私谱修撰的义例和原则才真正具有了独立性。欧苏都具有重振谱学的共同愿望,并在当时已促成了两家谱法的合流,后世乃奉为“欧苏法式”,作为家谱修撰所效仿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议论文阅读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实用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政论文、评论、杂感、演讲稿等均属议论文。  相似文献   

12.
对于“论点、论据、论证”的议论文三要素理论即“论点说”应如何看,这是当前许多语文教师讨论的话题。《语文学习》1991年第9期余绍秋《向“论点说”开一炮》的文章认为:“论点说”“无视文章的性质,尤其是无视议论文的性质”,“无视所有名家名篇议论文中都存在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一篇议论文的思想认识即道理并不是一点,而是一连串”;“论点说”把“议论文教学引进了一条死胡同”。因此他要求“废止‘论点说’是当务之急”。作者的看法是科学的合乎实际的还是肤浅的脱离实际的呢?这里谈谈个人看法,并与余绍秋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孔子的忠实信徒,不仅在思想上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而且在议论文的方式上也继承了孔子语录体的议论方式。但由于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孟子的议论文在孔子议论文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表现出语录体向议论体过渡的基本特征。一、论题与《论语》略同,而有所发展现存《论语》的结辑,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其论题似是采用《诗经》“首句标其目”的方式,亦即每篇所论除首句或首章与论题有一定关系者外,其他各章与论题毫无关  相似文献   

14.
就教材而言,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议论文大体可分为以下类型:一般议论文(包括一事一议的文章)、杂文、随感和情景型议论文(如演讲稿等)。但我认为不管何种类型的议论文,都是以一般议论文为基础。大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展开论证。就议论文写作而言,一事一议的文章是生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写作形式,也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训练。在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我把一事一议的文章作为议论文写作的突破口,由此切入,指导初中生的写作实践。将一事一议文章写作指导的探索过程分为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文体沟通”,就是让学生在基本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几种文体的前提下,再根据具体文章内容的可变性,引出另一种文体的写作练习方式。如记叙文可引写出相关的议论文,有的议论文又可引写出相关的记叙文,有的说明文又可引写为议论文等。这种文体的沟通,是以传统的写作体系为基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例析了梅尧臣“以诗代文”的种种表现形式──“以诗代书信”、“以诗代日记”、”以诗评论诗书画”、”以诗代游记”和“以诗译文”,指出其特点是运用散文的笔法句法入诗,加重诗歌的记叙、议论成分,以使诗歌的内容和功能趋于散文般宽广。由此可见,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显著特点,在梅尧臣的诗歌中已露出了端倪。从这一意义上说,梅尧臣堪称“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是宋诗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17.
一、写作文体 “三校生”高考作文不是征文比赛,不提倡“文学作品”(诗词、散文、小说、剧本)的创作,重点考“—般文章”,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纵观多年来的作文题目要求,记叙文是基础与点缀,仅1995年考过夹叙夹议的文体,为某老师55岁生日及从教30周年写一篇祝贺词。议论文是提高与重点,从1996年到2005年几乎都考议论文。应用文是热点与趋向,上述1995年考题的形式即应用文。  相似文献   

18.
苏洵二十多岁发愤读书,大器晚成,其治学路径与成长过程独具特色;对于苏洵文章风格的渊源所自,连同苏洵本人在内,众说纷纭,分歧甚大。通过苏洵自述和相关文献比较分析,可以厘清其中的是非褒贬,揭示其本来面貌。苏洵文章风格是其性格才情与学养积累的综合体现,源头所自则包含了儒家经典文献、战国诸子精华、史学典籍精髓等多种营养成分的丰富滋养,并非如王安石等人所诋毁的只源于战国纵横之学。其经史并重、文史双修的治学方法,决定其文章风格兼擅叙事与议论的一系列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大纲·初中·写作能力》指出:初中学生要“能写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的《编写说明》指出,第四册教科书“以训练议论能力为主”。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好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教学训练。写议论的目的,就是要宣传某个观点,讲清某个道理,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点,应该放在怎样说清道理这一点上。训练初中生说清道理,首先当然要让他们明确论点、论据、论证这三个概念。从平时的语…  相似文献   

20.
议论文是不是都由论点、论据、论证这三个要素组成?是否都有中心论点?一些讲议论文(有的称论说文)的写作和教学的教材、文章,几乎都是肯定的.讲议论文的写作知识,几乎都只讲怎样确立中心论点、怎样选择和运用论据、怎样进行论证和推理;讲述议论文教学,介绍阅读、分析议论文的方法,大都主要是讲怎样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有为数不算太少的议论文,执教者很难用“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一套理论为指导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