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军较早接触所谓的新媒体,伊拉克战争期间就出现过美军的"士兵博客".但是,在新媒体出现的最初阶段,美军的高级将领们常以防止泄密等理由限制和反对新媒体的使用.实践中这种策略束缚了美军自己的手脚,使美军屡屡在新媒体战场上吃败仗.随着奥巴马成功借助新媒体当选总统,以及新媒体在危机应对等社会其他领域的成功应用,美军高级将领们逐步意识到新媒体作为"战略媒体"的巨大价值,开始把以新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称为"美国的重要战略资产".随着认识的转变,美军高级将领们也开始尝试接受和运用新媒体,力图扭转美军在新媒体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2.
方鑫  王强 《领导文萃》2006,(2):98-101
所谓伤亡观,是指人们对于战争中伤亡问题的看法。美军历来对战争中的伤亡问题格外敏感与关注。纵览美军各个年代、各种版本的作战条令、作战纲要等出版物,“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取得胜利”的字样频繁出现。美军伤亡观与军事决策美军伤亡观是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在战争领域的反映,不仅是一种战争发展观,也是一种战争效益观和战争文化观。伤亡观是战争实践的产物,是对战争规律和趋势的理性认识。作为代表人物,美军退役上校特雷弗·N·迪普伊研究了16世纪以来战争中的伤亡数据,并从中发现了伤亡率的变化规律,即战场上的伤亡随时代的发展而下降。他绘…  相似文献   

3.
战争新规则     
杨宇杰  庞旭 《领导文萃》2010,(16):57-61
<正>信息时代美军面临的战争目前,美军每天的军费开支高达17.5亿美元,大部分都用在了重型装备和重型部队上,这不仅无助于赢得当前的战争,还会误导美军的未来作战。因美军多以传统方式使用新战争手段,为此一直在财政上遭受打击。以伊拉克战争的实际花费为例,据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4.
丁隆 《领导之友》2009,(5):51-52
伊拉克战争结束6年后,驻伊美军开始逐步撤出伊拉克。2009年7月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主要城镇。7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时表示,美国将按照计划在2011年年底从伊拉克撤出全部军队,将不谋求在伊拉克设立军事基地。美军撤军后,维护伊拉克安全的重任将落在伊拉克军队和警察部队的肩上,这意味着伊拉克将进入伊人治伊的阶段。作为美国推出的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的样板,美军撤离后伊拉克民主将如何存续和发展,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时隔12年,海湾又起惊雷,沙漠重卷狼烟,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与伊拉克再次展开了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于美东部时间晚9点(北京时间2日上午9点)在从海湾返航的“林肯”号航母上宣告:“在伊拉克的主要战斗已经结束。战斗中,美国和我们的盟友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对萨达姆政权在伊拉克20多年统治结束的宣告,是美国“一超独霸”不凡实力的宣告。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尽,但这场战争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无尽的。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提高,精确打击成为主导海湾战争中,美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较低,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数的…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美军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就是面对不确定的"战场"和对手,如何在广阔的、情况复杂的地区采取作战行动。美军担心,未来的对手不与军事实力和武器装备占优势的美军正面交锋,而采取以己之长击美之短的方针,针对美国承受不了重大伤亡和高度依赖信息网及联盟体系等弱点,采取恐怖行动、核生化打击、信息战、游击战、环境战、离间美国与盟国关系等"非常  相似文献   

7.
霸权主义国家在地区问题上的"挑拨"和"插手",使得世界局势呈现"大战没有打,但小战不断"的局面。美军在中国周边所设置的军事包围圈使得美国对中国以武力威胁甚至动武的意图显露无疑。在信息化条件下,中国应该如何准备,实现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目的,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长期的和平环境。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看法。  相似文献   

8.
徐寅 《领导文萃》2022,(1):53-57
近期,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题为《"过半战争"——新美国战争样式下的信息和指挥》的报告.该报告针对大国竞争条件下呈现出的战争新特点提出新概念.建议美军面对中俄这样"过于强大"的对手,应放弃一味追求绝对信息优势,而应谋求一种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郭彩虹 《领导文萃》2008,(23):73-76
二战期间,麦克阿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头号人物.而艾森豪威尔则是欧洲战场上的美军最高指挥官。鲜为人知的是.这两位高级将领曾有过一段颇富戏剧性的共事经历。许多研究美军军史的专家认为,艾森豪威尔给麦克阿瑟当“秘书、顾问,还有替罪羊”的9年时光,是其最重要的成长经历和财富。正是因为这段不凡的经历,才使艾森豪威尔在随后的二次大战中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反战的声音难以阻挡布什的"倒萨"战车,数艘航空母舰迅速向波斯湾集结,数十万美军已兵临伊拉克城下,中东地区的上空已是战争乌云密布。人们既担心战争打响后伊拉克的经济命运,更想知道这场战争将对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战后美国经济走向。  相似文献   

11.
马骏 《领导文萃》2014,(16):37-40
<正>麦克阿瑟妒贤嫉能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出生于1880年12月31日,是父母3个孩子中的老小。他曾在美军14个不同的部队服役,甚至还到过中国,在驻天津的美军第15步兵团任代理团长。1917年,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随远征军司令潘兴到了欧洲,任第1步兵师参谋、作战处长,参与制定了许多对德军的作战计划。战争结束后,他被潘兴选为副官。潘兴是美军第一个五星  相似文献   

12.
美军马里兰州米德堡军事基:地的战争分析实验室内,3月份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V形台前,代表美国、俄罗斯、中国、东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5队人马,为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展开激烈博弈……这是美国国防部组织的模拟经济大战的场面。一位中国专家就此评论说:“中国没人想与美国打经济战争,但美国军方却在做实战模拟,他们太好斗了。”  相似文献   

13.
王大鹏 《领导文萃》2012,(17):69-72
一提到空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从天而降的伞兵,在军事上,空降兵一般是作为特种兵,在战场上起到突然打击的作用。"二战"时期,美军的101空降师和82空降师,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声名显赫,就缘于他们的突击性。在中国的干部任命上也有一类特殊的类别,叫做"空降",这喻指当前干部体制下的一个特定现象,即从上级部门或外单位调任领导干部到某岗位。这类干部一般被称为空降干部。本文所指的干部空降,限指从中央空降干部到地方,担任地方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4.
段书贵 《领导科学》2003,(14):48-49
古人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心理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技术手段,运用信息手段攻心夺志,力求“兵不血刃”而制胜,是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的重要手段。伊拉克战争打响后,美军不仅用导弹、战机和大炮向伊拉克发动大规模打击,还非常重视运用心理战对伊拉克进行“软杀伤”,心理战在伊拉克战场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为未来心理战的运用开避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未来我们为维护祖国的统一而实施心理作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的特点(一)心理战从战役、战术层次跃上…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仅投入12万作战兵力,用21天就“攻下”了号称“斯大林格勒第二”的伊拉克首府巴格达,着实让不少军事专家看走了眼。但其中,有一个人可以坦然地说:“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他就是美国“四朝元老”、惟一任两届国防部长的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这位“鹰派”老将看来,伊拉克战场是其“拉氏战法”的最佳演练场。人们不禁要问,伊拉克战争真的成就了“拉氏战法”吗?这种战法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16.
张玉生 《领导文萃》2011,(22):50-53
这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海战,它遏止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给日军造成了无法愈合的创伤,直到二战结束,这一痛苦的回忆使他们都无法对战局作出正确的判断。也许原因很多,但日本人之所以在中途岛海战中输得惨不忍睹,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被美军成功截获了机密情报。  相似文献   

17.
更好的选择?2012年2月,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斯瓦茨空军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海军上将联合执笔,在《美国利益》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空海一体战":在不确定的时代促进稳定性》的文章,系统地阐述了空海深度一体化作战的设想。文章指出,受军费等因素的制约,美军已无法通过武器数量或质量的扩张来保障现代化"反介入/战区拒止"(A2D2)战争的胜利,而必须依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用兵规模最大的3场战争。朝鲜战争持续3年,用兵44万,美国官方统计美军死亡、失踪54246人;越南战争持  相似文献   

19.
江意 《领导文萃》2013,(7):43-46
联合国大辩论的传统就是语言的战争,会场就是战场,寸土必争,寸言不让。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厅里,中日两国代表正在言辞激烈地辩论,双方针锋相对,毫不相让。这是2012年9月27日联合国的一场一般性辩论答辩会,双方各自阐述关于钓鱼岛领土争端的立场并驳斥对方。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气氛火爆、言辞激烈的答辩,时刻都在发生,甚至恶语相向、行为过激也并不罕见。应该说,联合国大辩论的传统就是语言的战争,会场就是战场,寸土必争,寸言不让。  相似文献   

20.
<正>"新十字军东征",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9·11"事件发生后,于2001年9月18日提出的一个口号,是其打出的一面"反恐战争"旗帜。这就难免使人想起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使人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