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立法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一向为人类所梦寐以求,在追求民主的过程中,由于立法具有特殊地位,首先要做到立法民主.而立法理念直接影响立法质量,立法理念科学与否导致法律的良恶;要从转变立法理念入手,树立科学的民主立法观,方可达致立法民主的美妙远景.同时,立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其必备的构成要素,包括实现立法主体的民主构造、提升人权保障的核心地位、推动立法程序的平等公正、强化立法的权力制约机能等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2.
现行我国民生立法存在以下不足:立法数量较少,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内容陈旧、理念滞后,一些法律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个别法律与实际脱节。完善我国民生立法,应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在立法原则上,应确立特惠性与普遍性相结合、权利保护、基本保障、强化政府责任和前瞻性原则。其次,在立法内容上,应加快法律的立、改、废进程,健全民生立法体系,实现立法的科学化。第三,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民生立法的先进经验。第四,在立法技术上,应注重“宜细不宜粗”。   相似文献   

3.
中美行政立法程序的对比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美国相比,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存在着公开性和参与性不强、立法程序单一、利益表达程序虚化、立法听证形式化等诸多问题。为了规制行政立法,使行政立法体现主流民意,同时让弱势和少数群体的声音能够得以表达,必须使我国的行政立法程序体现程序公开、公民参与、利益多元的原则。结合中国情况借鉴美国行政立法程序与理念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4.
资源和环境状况决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改革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立法变革。中国行政立法的方向应实现由以GDP为中心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转变,中国行政立法的理念应由末端治理向全程治理转变。在具体的立法变革上,应抓住行政立法领域的拓展和行政立法内容的创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行政许可法》在建构政府与公众、市场和社会之间良性互动基础上,着力打造当代中国的有限政府,其法律原则的设置及相应的制度安排体现了个人自律自治优先、市场优先等新型的立法理念,标志着我国行政法立法理念的重大转变。但是,《行政许可法》还存在行政许可设定事项过于空泛、设定权力过于分散以及行政许可权力和权利缺乏明确的监督与救济途径等立法空白,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针对调解的司法政策受制于民事诉讼的功能预设和现实状况,每每作出重大调整。政策多变的背后是国家本位立法理念的深刻影响,调解制度沦为实现国家司法功能的工具,丧失了独立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础,跌宕起伏在所难免。在未来的调解立法与实践中,应实现立法理念从国家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换,在保障当事人诉权、实体处分权和程序选择权的基础上,使用利益调控之手段,合理控制案源以利于诉讼功能之实现,使诉讼制度与调解制度相得益彰。惟有在权利本位的立法理念下,调解制度才能奠定平稳发展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立法建设正在经历一个从"有法可依"到"立法科学"的转型,在理论界,立法理念的更新和宽容理念的植入对"立法科学"的实现至关重要。在法律领域,宽容是对权力的自我抑制,是对权利的自我尊重。本文试从以上两个维度厘清立法宽容的本质属性,并探析立法宽容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其国家金融理论与实践的主流,绿色金融引导和调节资金流向,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绿色金融法律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必须正视绿色金融法律短板,确立绿色金融立法理念,并从实现软法与硬法的有效沟通与协调,设范型立法、管理型立法与促进型立法相互衔接,限制性规范与鼓励性规范并举等方面走向绿色金融法治。  相似文献   

9.
民主立法是"立法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表述,其本质上是一种立法理念和模式。深化对民主立法的理解需要以概念解构的形式对其精神要件、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进行分析。立法民主是一种民主模式,其与民主立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推进民主立法进程需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民主立法制度、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和加强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0.
美国<濒危物种法>的立法宗旨体现其先进的环境立法理念,造就其凌驾于行政之上的濒危物种优先权、广泛的保护范围和强大保护效力和公民诉讼制度等,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强有力和卓有成效的物种保护法律,为物种的持续生存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中国应借鉴美国经验,重新审视其环境立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地位、立法目的、法律责任及司法保证等,以期切实有效的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内涵,地方生态立法是生态省建设的法制保障;吉林省关涉生态省建设的法规与规章存在着立法方式脱离实际、立法内容不周延等缺陷,为了实现生态立法对生态省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需要加强和完善吉林省现有生态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囿于缺乏统一立法,地方立法监管无序,标识制度难以落实。基于立法体制特征与立法文本呈现,审视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体系,转基因食品标识中央立法分散、相互交叉冲突;转基因食品标识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规定和立法精神相违背。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矛盾丛生的主要根源在于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理念不一,立法权限划分模糊,地方立法保护主义滥用,国家立法监督制度缺位,制约了立法效果的实现。借鉴美国统一标识制度安排及其协调立法冲突的经验,进而立足本土需求,消解我国标识立法冲突之虞,中央立法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转基因食品具体标识规则,完善立法监督制度;地方立法应坚持“不抵触原则”,提升立法质量,实现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的立法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体育经济的法律法规众多,但还不完备。体育经济立法的价值取向除体现立法中一般的公平、秩序、民主、自由等观念外,还应体现效益第一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市场化的理念。体育经济立法的价值冲突主要体现在体育经济发展与稳定体育秩序、体育经济效益与体育公平竞争以及人的体育经济与体育经济的人的价值取向冲突。解决以上冲突要贯彻均衡原则和优化原则,并从立法内部和立法外部两个方面构建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现代社会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冲突和矛盾,如何发挥地方立法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实践的发展需要观念的转变,理念是立法的指南,科学的理念是地方立法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方立法的发展必须要更新理念,地方立法观念伴随着地方立法权适度扩大、地方立法由重从属性向重自主性、重经济型立法向多样化立法转变而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5.
政府立法的科学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我国政府立法的科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前提。我国政府立法在立法理念、立法内容、立法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加强政府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立法理念,改进立法的内容,健全政府立法专家论证制度,建立政府立法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而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与这一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急需从立法体制、立法程序、立法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逐步使民族自治地方的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以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律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规范手段,但通过法律实现社会公平,其前提是法律本身要公平正义,因此,如何从立法维度实现法律的公平是研究从法制路径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一步。本文重点从立法权的正当性、立法程序的民主性、法律内容的正义性、立法完善的及时性和立法补充的必要性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立法路径。  相似文献   

18.
《立法法》的修改为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提供了制度背景,地方立法精细化既包含内容的精细化,也囊括了立法过程的精细化,是一套完整的制度运行体系。河北省新获授权的设区的市在地方立法精细化方面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在制度配套和程序设计上也显现出促进精细化实现的制度用意。国外保障地方立法精细化的制度可谓依托本国国情,指标化、民主化、社会化的立法过程彰显其制度共性。我国地方立法精细化在制度和过程设计方面还存在立法权限、立法能力、立法程序、立法参与度等方面的缺失,必须在上述方面分别强化立法精细化的制度宗旨,才能最终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目标,实现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19.
实现地方立法的生态化是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改变以前的人类中心主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理念,针对地方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地方立法体系的生态化对策,实现山西生态、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方立法工作进入“后立法”时代,立法后评估需求激增,但存在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估制度体系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突出问题。从设区市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实践看,应用立法后评估社会学分析方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法,编制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提升评估的信度、效度;编制立法后评估规划、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指导下构建公众参与机制、明确执法主体评估责任、刚性化评估成果应用等机制的完善,可以有效实现立法后评估机制的体系化;加强立法研究咨询基地(联系点)人才培养,可以实现地方立法后评估人才队伍的质量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