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吹风     
《领导文萃》2015,(7):134-135
习近平: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  相似文献   

2.
语言威力     
魏大鹏 《领导文萃》2010,(19):56-57
<正>打黑英雄、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在打黑行动中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打黑开始后,作为文强案的参与人,黑老大王平逃亡美国。为了抓回王平,王立军给他打了个简短的电话:王立军:王平,你知道我是谁吗?王平:不知道。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2,(13):10-11
推荐度指数★★★★★★"社会管控型打黑"教训从迄今为止已经积累的打黑案例及相应评论来看,可将打黑按法律特征区分为治安手段与社会管控方式两种类型。分析两种不同类型打黑的联系和差别,尤其是差别,对于公正合理地评价打黑现象至为重要。社会管控型打黑是公权力组织以打黑为契机、以公安等强力部门对刑法第294条做扩大运用为基  相似文献   

4.
李鸥 《决策探索》2009,(21):85-85
随着重庆打黑的持续,媒体和网议在叫好的同时,也提出一个问题:"重庆打黑,为何不见其他地方跟进?"我认为,目前其他地方没有出现高调打黑的局面,应当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的地方并未形成黑恶势力猖獗的局面。在这种地方,当地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就没必要兴师动众打黑,只要维持好当地的正常治安秩序,对偶发的个性案件正常侦查、正常破案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对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对私权利,实行"法不禁止即可为"。前面一个原则,是我们一贯倡导的法治理念;而后一个,初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是有问题的。第一,这个结论成立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法律必须把所有的行为模式都可以穷尽,但是事实上,法律再发达的国家都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说"法不禁止即可为"。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合法性思维,即以是否合法作为思考问题的前提,合法性是法治思维的逻辑起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关键在于坚守法律底线,不断提高法律的执行力,破解法律执行中的四大困境。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整个信访工作形势向好发展的情况下,农村信访问题却依然严重且出现很多新特点。探究产生农村信访问题原因,在上访民众、村组干部、基层政府、信访部门、司法部门、法律制度方面分别存在不找法律找"亲人"、不讲法治讲人治、不用法治用钱治、不靠法治靠权治、有法难依、无法可依等问题。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将成为必然,但不可一蹴而就,必须走渐进式嬗变之路。需要打好"强心针"、筑牢"防火墙"、把好"方向盘"、加足"助推剂"、织密"安全网",通过多措并举,铺设嬗变之路,共同推进农村信访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形成,可能遭遇外部体制机制的阻碍与"固化"利益集团的抵制,这些阻碍可以通过不断推动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得以消减;也可能遭遇干部内心对法治不认可的阻碍,譬如一些干部依然眷恋人治模式的好处,存在"严格遵守法律无法开展工作"、"法治会阻碍经济发展"等看法,这就需要认真分析法治的真正内涵,澄清对法治认识的误区,在理论上达成共识,从而促使干部心悦诚服地接受法治、真心实意地推动法治.  相似文献   

9.
孟德强 《领导文萃》2013,(17):51-55
"胡耀邦是个好同志""文革"期间,习仲勋被扣西北大学一个月左右,一天上午,从北京来的两名红卫兵通过学校"文革筹委会"找到我和习仲勋的住处,要他写一份"揭发"胡耀邦的材料。习仲勋一听勃然大怒:"你们这两个娃娃,真是没事找事!胡耀邦能有什么问题?我啥也不能给你们写!"两人一听,发了红卫兵的脾气。我怕他们动粗,赶紧上去调停:"你们俩先出去一下,等他平静下来再说。"两  相似文献   

10.
随着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讲法治讲人治、不依法治依情治、不以法治以权治、不用法治用官治等非法治形态。究其原因,主要有治理规则、治理能力、治理协作、治理土壤等方面的因素。实现农村法治化治理,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多措并举进行综合矫正:建立健全涉农法律法规,实现"治有良法";提高治村干部法治能力,确保"治有良吏";丰富农村法律服务资源,实现"多方合治";厚植农村法治文化土壤,确保"官民同治"。  相似文献   

11.
李肇星 《领导文萃》2014,(16):118-120
正"我们那里没有邓小平"2004年,我作为胡锦涛的特使代表中国政府参加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葬礼,葬礼结束后,巧遇戈尔巴乔夫。我很客气地对戈尔巴乔夫说:"我很荣幸与阁下见面,不想失去今天这个请教机会。多年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朋友一直特别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大的苏联,那么强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解体了?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避免让对方尴尬,我特意补充了一句:"这个问题不太外交,您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打黑除恶部署强调,打黑除恶不仅是重大社会问题,更是重大政治问题.要依法严惩黑恶势力,并加大力度打击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13.
夏自钊 《决策》2014,(12):21-23
<正>依法行政落地基层,更需要利用"法治内需"。如能激发这些"内需",可能比自上而下"推动"的效果要好得多。沈福俊是华东政法大学行政法教授,在一个公务员培训班上,一位青年干部直接跟他提出要求,称"我不学怎么依法行政,我要学如何违法行政"。那名干部随后解释说:"有些领导只看效率和结果,程序合法不合法他不管。在工作中,往往那些不顾法律顾政绩、会打擦边球的人升得快。"  相似文献   

14.
王运宝  付倩倩 《决策》2014,(12):33-34
<正>地方上很多领导干部把法治喊在嘴上、贴在墙上,没有真正抓在手上。所以,今后一定要把指挥棒高高举起,如果不做一些改变,没有硬考核、硬指标,法治不可能真正抓起来。"顶层设计一定要落地生根"《决策》:法治政府建设,基层推动和落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基层的法治政府建设存在哪些制约和问题?焦凤君:县一级的法制机构还很薄弱,存在很多问题。基层法制机构往往财力不足、活力匮乏。供给和需求是相对应的,在一些地方,相关法制工作很少,行政复议案件也不多,这样一来,领导就没有法制工作的需求,所以不可能重视。需求不旺盛,供给肯定也会越来越弱,造成  相似文献   

15.
石勇 《领导文萃》2013,(7):30-31
有很多人在公共领域,甚至日常生活中回应某些刺激性的事件时,有一种声音不能再忽略:"如果有官员不考虑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为什么要服从他的领导?"这样的官员就应该立马下台!但问题是如何让这样的官员下台?十八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一个高度。而前面这个问题,是一个关于政府治理的权威从哪儿来的严肃问题。或者说,如何证明,老百姓对包括法律、制度实施在内的政府治理有进行"服从"的政治义务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革"运动的深入,宋庆龄也受到了红卫兵的猛烈冲击。红卫兵贴大字报,批判宋庆龄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破"四旧"时,红卫兵扬言要把宋庆龄的发型剪掉。宋庆龄听说之后非常愤怒,她说:"要是他们碰我的头发,我就把他们的头发全剪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方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无一不与检察工作密切相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防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大责任.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必须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强化法律监督,更好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黑恶势力仍在不断滋生蔓延且日益向经济、政治领域渗透的现状,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今年2月22日中央政法委召开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为标志,一场力度空前的打黑除恶风暴在全国各地掀起。打黑除恶已经不仅是一个维护社会治安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崔书记,您曾在中共邯郸市委党校就"领导干部要锤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的本领"为题给学员上了一课,学员反映很好。请您谈谈当初您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来讲?崔永斌: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以及经济发展对每名党员干部提出了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治国能力的新要求。而现实当中,我们的一些干部还不能够适应这种形势。从国家治理层面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充分总结吸收国内外治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