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十月五日至八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大学在长春联合召开纪念吕振羽同志史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界知名人士和吉林大学师生共二百五十余人。会议主题是研究吕振羽同志一生革命战斗的学术道路和重大的学术贡献。 会议认为,吕振羽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最早的开创者之一,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为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开辟了道路。吕振羽的学术成就,是他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用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历史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紧密结合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开展史学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吕振羽是中国 30年代出现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他早期的思想和行迹需要系统地揭示 ,以启示和教育当代史学工作者和青少年。关于吕振羽 ,学界已有许多褒语。如童超说 :吕振羽一生“集革命家与学者于一身”,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蒋大椿说 :吕振羽是仅次于郭沫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二位开山大师 (见《吕振羽早期思想与实践研究》,以下引文均同 )。然而 ,对这样一位与世纪并行的史学巨擘 ,除刘茂林、叶桂生著《吕振羽评传》、朱政惠著《吕振羽与他的历史学研究》外 ,便不见有其他专著了。与吕振羽…  相似文献   

3.
<正> 由国家教委组织,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发起的史学理论研讨会,于1986年8月20至25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余名史学工作者出席了大会。会议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1)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史学理论的关系;(2)重新认识与大胆引进西方的历史学理论和方法。对于第一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史学领域里的百家争鸣,应该是在百家争鸣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百家争鸣。有些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是可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对有机会参加纪念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同志的学术讨论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这使我产生了对吕振羽同志的无限的思念和敬佩之情。吕振羽同志是我的老师,我在延安时就听过他的中国古代史的讲演;他的许多著作,如《简明中国通史》、《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史诸问题》等我都读过,得到了许多教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使历史研究成为科学;科学的历史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已为我国历史学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先驱是李大钊。他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四年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史学要论》等论著,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提出运用唯物史观改造旧史学,建设新史学的计划和设想,但没有来得及实现,就被北洋军阀以“阴谋分子”的罪名逮捕杀害了。从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人相继而起,以唯物史观作为武器,研究、整理中国历  相似文献   

6.
翦伯赞同志是一位治学谨严、论著宏富、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史学家。他在史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里就我对翦老的治学精神的了解,作一简要介绍。(一)翦老研究历史,主张理论、史料并重,也很重视对文章的撰写。在这三者之间,他更强调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资料是重要的;但是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更为重要。没有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决不能在科学研究中作出任何创造性的成就。”翦老自踏上史学战线以来,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同志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人所熟知的。相对而言,他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先驱,还没有充分地被认识。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人们全面地把握李大钊同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也有助于弄清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的源流。  相似文献   

8.
吕振羽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我国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同时,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数十年一直投身于火热的政治斗争,是我党的革命活动家。他的历史论著、教育思想,以及政治理论著述等,都是祖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研究、搜集、整理吕振羽同志遗著的过程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吕振羽历史著述系年》的基础上,又发现了若干历史著述篇目和不少有关教育、政论、时评、回忆录等方面的文稿,为了给研究吕振羽同志学术思想、革命活动以及中国历史,哲学史、民族史、革命史、文学史、教育史等工作提供方便,特编此《系年》。其体例按写作时间顺序分类逐年编排,列序篇名、体裁、署名、写作日期、发表处所及时间、收入书籍及篇幅等;其增仃、补订或新版者逐次注明,同版多次印利者,则在初版项下说明。某些著述还有遗漏或未找到出处,容后增补。如有不当,敬希读者指正。 在编辑过程中,得到江明同志指导与帮助,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9.
吕振羽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作。这部著作是作者30年代执教于中国大学经济系时,在所编《中国上古及中世纪经济史讲义》(曾由北平聚魁堂讲义书局铅印发行)的基础上写就的,并于1933年11月定稿,1934年6月由北平人文书店出版。该书计十余万言,共分十节,目次如下:一、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生酷爱史学,有深厚的史学素养和极高的史学造诣。他虽然不是专业史家,没有史学专著,但是他一生有丰富的史学活动。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作过深刻的阐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许多科学的论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拟从毛泽东一生读史、评史、用史的史学活动中,对其史学思想及其特点加以归纳和总结。一、重史学毛泽东对历史学一贯给予高度重视。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对中国历史典籍加以研究,决心以十年功夫读完“经之类十…  相似文献   

11.
唐光怀 《船山学刊》2006,(4):165-167
吕振羽的史学研究气势恢弘,独树一帜,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方向,以历史辩证法为根本方法,以经世致用为研究动因,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吕振羽同志所著《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的时代背景入手,着重阐述了吕振羽同志在书中所反映的历史观、方法论和他对中国社会从远古至近代社会形态发展诸阶段的一系列观点,并强调本书在学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在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贡献。吕振羽同志撰著本书不但怀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深刻的政治动因,而且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历史观、严密的方法论和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是我国原始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正> 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葛懋春教授,在三十余年间,辛勤耕耘,奋发追求,终于将一批批史学理论研究的硕果奉献于学术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好评。当着人们赞扬他主编了建国后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教材、招收了第一届史学理论硕士研究生时,他却早已埋下头,将目光转移到亟待开辟的史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他勇于拓荒,是一位朴朴实实的学者。葛懋春教授于1926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农村的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的疾苦成了鞭策他刻苦学习的动力,依靠奖学金和师友资助,得以读完中学,并于1946年考入山东大学外文系,建国后转入历史系。沐浴着新中国阳光的山东大学,一时学者云集,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年轻的葛懋春勤奋好学,在知识  相似文献   

14.
刘大年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回望他的一生学术历程,关注现实、服务政治是其史学研究的主要动力,以史论政、援政入史构成刘大年史学著述最突出特色。刘大年的史学研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比他早或比他晚的,大概都没有像他那样把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那么明朗、那么紧密地联在一起的。刘大年史学堪称成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吕振羽"乡村自治观"的形成可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在《村治月刊》时期,吕振羽对于乡村自治的理念与制度设计既异于三民主义的地方自治理论,也与同期的村治派不同.他认为实施乡村自治是现代民权政治的要求、乡村自治应当以"村"为基本单位、乡村自治须重视权利保障,从而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自治理论相暗合.在《三民半月刊》时期,吕振羽始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和研究彼时中国的农村问题,并对乡村自治论题作重新阐发.他主张实现农村自治应以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为前提、农村自治本质上是农民问题.这可视为他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理论的皈依以及将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如文学艺术的繁荣需要创作自由一样,社会科学的繁荣也需要学术自由。提倡学术自由,难免使有些好心的同志担心:是否会因此助长资产阶级自由化?这里必须说明,我们提倡的不是一般的学术自由,而是旨在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学术自由,它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正好背道而驰。提倡学术自由,也难免会使人产生联想:作为我们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是否会因此而降低?这种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的关心诚然是必要的,但我们决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本身发展的历史。一百四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传播、普及于全世  相似文献   

20.
朱佳木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史学传统和深厚史学理论积淀的国家,但直到唯物史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并为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掌握和运用之后,史学研究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界在今天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追求真理、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左玉河认为,唯物史观促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使历史研究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为主的方面,转向面对社会和经济这一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使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并重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牛润珍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唯物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导了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与方向,还形成了20世纪特别是后半叶史学思潮的主流.赵梅春认为,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唯物史观的普及工作,大多数史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理论与实证并重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常识,为后来中国史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