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任何理论都应用一定的方法,都以一定的理论观点做为其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方法论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理论的合理性问题。因此,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任何理论来说都是必要的。这一点当然也适用于对证据理论及其它法学理论的研究。在研究对案件事实的认定问题时,我国通行的证据理论认为,在诉讼中审判机关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如果否认这一点,而去主张认定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的独创性和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其哲学观上,而且也体现在其宗教观上。正如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前后两个阶段一样,他的宗教思想的发展也可以分为相应的两个阶段。1 在前期维特根斯坦看来,世界是由纯粹的事实构成的,是事实的总汇。而一切事实最终又都是由互相独立、彼此间既没有结构关联又没有因果关联的基本事实构成的,因而,在由不同的基本事实构成的不同的(复合)事实间不会有因果的关联。因而世界是由相互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的事实组成的,世界为偶然性所充斥。生活在这个由偶然性充斥的世界中的人就不免发生这样的疑问:世界的意义何在?另外,尽管人有理性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潜力上远远超出动物,但人仍然受制  相似文献   

3.
周飞舟 《社会》2017,37(4):143-187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间断的调查、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的。这种思想转向是一种"社会科学"的转向,而不是文化立场的转变。本文以四个部分来论述这种转向的发生。前两个部分讨论费孝通晚年谱写的"两篇文章",即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研究、民族和边区开发研究。在这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中,费孝通都遇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挑战,他发现:乡村工业、民族和边区的发展都不只是经济社会政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而是和其背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态和文化有关。如何把握这些心态和文化,是本文的第三个部分,即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费先生从英国人类学家Leach因《江村经济》所提出的两个方法论问题入手,在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展开了漫长而严谨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一方面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看法,也是对上述两个经验问题的总回答,另一方面是对"文化自觉"理论的方法论补充。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讨论的是费孝通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晚年如何身体力行,在"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是为真正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家庭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全球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我们谈到教育时,往往想到的是学校或课堂,然而实际上进行最基本的教育——发生在进入小学、中学和大学之前——的地方是在家庭里。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当然非常重要,拥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对经济的强盛、民主政治的活力以及社会的良好发展都是最根本的要素。然而,教育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比较内在的层面,另一个则是比较外在的层面。外在的层面与知识、信息及专业有关,在此我们可专指科学知识。通过自然及社会科学,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能够形容及说明我们周围世界的理论与事实。外在教育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精神生活充满着意识形态的冲突,许多学者也正在研究意识形态的作用,并且表现出某些基本的倾向,这是一个毋庸否认的事实。在危机被认为仅仅是“不愉快的回忆”,而迅速和不断的经济增长被当作医治一切社会问题的万灵药方的时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一个倾向是,许多人断言以阶级斗争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冲突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问题已经过时。在“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技术治国时代”和  相似文献   

6.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如不研究所有制问题,对任何经济理论或具体建议都无法作出确凿有据的回答。这一道理是由于马克思学说中有关所有制理论的重要意义决定的。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奠基石。《共产党宣言》言简意赅地指出马克思主义赋予生产关系中必然发生这种变革的重要意义:“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相似文献   

7.
普遍的看法是,评价一种语言理论是否有价值,须以其能否用“越少越好”的有限的规则,解释“越多越好”的无限的语言事实为标准。转换生成语法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语言理论,或许正是它拥有最少的有限的规则系统,而解释的对象是语言中可能有的无限句子的集合。不过,如果语法是人能够说出和理解语言中数量无限的句子的能力,而语法又可以概括为一套有限的规则系统,凭着这一套规则系统,人就能够说出和理解任何一个具体的句子,那么,对转换生成语法的作用的这种理解,同其规则系统的产生,似可以归结为如下两个看来是逆过程,而实际上不能兼容(至少不是…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国保持着帝制政治体制,同时又已卷入全球性大变迁,经济、文化思想领域皆发生巨大变化。在此情况下,社会组织的方式与状态是否发生了新异性、不可逆转的变化,构成理解该时代中国社会体系特点的突出问题。在前贤研究基础上,文章尝试以社会地位与社会权利为基本尺度来透视明代社会分层体系,认为:从明初到明末,贵族、士绅、庶民、贱民四层等级的基本结构状况并没有结构性改变;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人身依附性社会关系趋于强化而非松懈;社会流动主要在士绅与庶民两个层级内部及这两个层级之间发生;明代中国社会还相当完整地处于帝制体系提控之下。明代中国处在变与不变的复杂纠结之中,要理解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与演变趋势,还有许多复杂的理论和实证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理论内容丰富,涵盖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各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其中,制度创新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实行的各种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机制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一、制度创新思想的内容制度是为人类设计的、构造着政治、经济和...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面临着资源配置的问题。这是因为在一定时期里资源是稀缺的,而人类的需求则是无限的,于是如何把稀缺资源分配到各种产品的生产中去,使在既定资源供给数量下生产的产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则是每一个经济社会都需要解决的基本的生产问题。而资源配置的优劣又是取决于经济体制的,失业、设备闲置、短缺与过剩、规模不经济以及经济增长中的波动等都是资源的浪费,都可以从经济体制本身去寻找原因。本文探讨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下资源配置的问题。 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特征: 一是作为体现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陆贽是我国古代地主阶级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核心是民本主义仁政观,他的财政经济主张都是围绕这一基本思想展开和发挥的。任何思想家都是时代的产儿,陆贽的经济思想正是他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的深刻反映。陆贽所处的中唐时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当时土地兼并,户籍散乱,百姓流亡,均田制日趋瓦解,租(?)法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至今还是一个尚未彻底解决的十分重要的方法论和理论问题.目前广为流行并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将这一基本规律解释为:通过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与全面发展.研究基本经济规律是研究社会生活的首要方面,即物质生产的基本因果关系问题.这一基本经济规律应作为反映物质生产的质量和数量规定性的规律加以研究.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基本经济规律反映的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当然,谁都不能否认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把这种相互关系视为经济增长中的基本因果关系,那就错了.因为当我们在谈物质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之前,必须首先揭示物质生产本身的实质、质量的规定性及其社会形式,并确定物质生产中的基本因果关系.众所周知,任何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构成某种程度的完整的统一体,而研究任何生产关系的体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组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生活。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内容、作用与地位,便成为社会丰义经济问题研究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认为,价值规律是有计划商品经济中首要的和基本的经济规律,它全面地调节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过程。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中,其他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要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视野中的理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艳兰  张小山 《社会》2002,(4):33-35
理性是西方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古希腊时代以来,贯穿于整部西方思想史之中.对于理性本身及其理性原则应用的哲学反思是哲学的永恒主题.作为哲学范畴的"理性",它是指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过程.确切地说,是指与感性、知觉、情感和欲望相对的能力,凭借这种能力,基本的真理被直觉地加以把握(苏国勋,1988:218).而社会学关于理性的主题通常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人类具有怎样的理性;理性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怎样的功能以及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形式(里克曼,1996:133).本文正是从社会学理性主题这一视角,纵览社会学理论中理性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以下简称《历史理论》),社会变化过程的根本解释,在一个重要的意义上,是在于物质的而不是社会的事实。有关的根本事实是非社会性的,因为根据下列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解,没有任何关于社会结构的信息进入它们的构成。在现行意义上,物质性事实的例子有两种:一是一般性的,如人为了未来更大的利益,能够牺牲眼前的利益;一是个别性的,如1250年的欧洲人所利用的生产资源决定了欧洲大多数劳动力将处在农业劳动中。  相似文献   

16.
据日本《时代的课题》杂志1985年第7期报道,随着波恩10国首脑会议结束,一些人士认为,日本的贸易顺差问题也将随之告一段落。但实质上,这只不过是日美贸易摩擦中的短期休战而已。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已超过400亿美元,这一事实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可能会使日美双方的对立进一步激化。造成日美经济摩擦的基本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7.
经济理论界几乎人人谈论物质利益(或称经济利益),然而,又差不多在每个基本问题上都有重大分歧。因此,对各流派的观点作一次比较研究,也许是有益的。 现代物质利益理论有三大部分:物质利益的定义、体系和实现。理论界不仅在这三大问题上众说纷坛,而且还在“物质利益规律”这个关系全局的问题上各持己见。为清楚计,本文仅就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每个部分又按照“引述各派观点”、“确立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一个三段论式罗列。 什么是物质利益 古今中外的学者给物质利益下的定义,少说也有五十种。但是,我们只考察本世纪六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18.
西方激励理论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化与人性化,激励理论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印证着这一趋势。在实践中,激励理论因其具有较高的工具价值而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在目前的实际运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究其根源往往与理论认识不完整有直接关系,故本文拟从基本理论上作以探析。激励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是为满足一种欲望或目标而进行的努力),用于管理之中就是通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心理学家根据人类行为的基本模式,并结合不同心理…  相似文献   

19.
张文喜 《学术交流》2007,44(1):5-11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建构中,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形态的变革,尤其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革命是两个重要的研究向度。这两个研究向度的紧密相联,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是经济学层面的历史理论研究的逻辑前提,而经济学层面的历史理论研究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应用。马克思以阶级斗争革命观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枢纽,其旨趣是批判和根除资本主义制度。但马克思主义由于逻辑的要求而随同自己的对手资产阶级进入经济领域,这决不是在它所批评的意识形态的意义上依旧是意识形态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虽然资本主义时代所创造的生产机制合乎理性主义的规律性,但马克思对于生产的批判性和历史性理解,摧毁了抽象的生产存在,凸现无产阶级革命对于改变生产力的作用和意义。从否定后现代理论意义上说,马克思看重经济却不会因为生产机制的优势而接受理性主义和机械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概述过渡性经济中农业和工业的联系对于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与国内市场发展有关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过渡性经济:物质生产仍然是农业占统治地位,但已存在着重要的制造业部门,两个部门之间的相对比重正发生着变化,并向有利于后者的方向转移.在这种闭关自守的经济中,制造业部门被认为是对农业部门高度开放,这说明制造业产量增长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向农业部门的"出口",并从农业部门"进口"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搞清如下事实,即构成这两条渠道的上述两种行业中发生变化的要素,而通过这两条渠道,农业支配着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