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村改革30年,四川是改革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通过农村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主要是破除人民公社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民收入上不去,增产不增收,导致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三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却不断加重,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最终取消农业税;四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并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总结农村改革30年的经验,有五点深刻体会:一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重视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二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三要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四要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五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发生了一场重要的变革:人民公社无所不包的管理农村的制度被废除了,出现了"包产到户"的农业经营管理形式。今年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三十年。我们反思走过的三十年,中国的农村改革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和现实价值呢?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本刊记者走访了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这场重大改革的历史见证人和政策起草者。他对中国农村管理体制变革的重大决策过程有过系统的叙述。下面是杜润生对中国农村两大管理变革的回顾和评说。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势不可挡的农村改革大潮袭卷中华大地。改变了中国农民的命运,改写了中国发展的历史。20多年过去了。国务院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把农村改革作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启动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一轮进程。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从而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缩小城乡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性和政策性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农村改革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作为农民与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以及农村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媒介,合作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增强了对合作社的管理,深化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0,(45):23-23
在农村改革方面一直在全国充当“先行军”的南海,继上世纪90年代探索出农村股份合作制“五个轮子(县、镇、村、联户、个体)一起转”之后.又开始探索农村体制由政经混合型向突出核心、政经分离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9,(22):8-8
农村金融改革、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社会福利.将把中国农村地区从穷乡僻壤转变为未来5-10年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农村变化中一个尚未得到关注的方面是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一趋势具有潜在的变革力量,堪比该国上世纪90年代的住房商品化。  相似文献   

7.
书屋     
《决策》2009,(12)
《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赖海榕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6月乡镇半竞争性选举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治发展的新事物,本书系统整理了10  相似文献   

8.
1.引言 至今不少人还记得那场争论:1996年仇和任中共江苏宿迁市委书记时,为治理当地的穷、乱、差,"用企业家的眼光审视政府的运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当地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9.
袁文杰 《经营管理者》2009,(17):346-346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村委会的直接民主选举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实行民主选举,有利于把村民群众信赖和拥护的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为村民服务的选民选进村委会班子,从而有利于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民主选举机制是保证中国长治久安的最有效途径。一、在现阶段,农村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必然选择“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起点和关键。”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自主性增强,农民的自主意识也普遍增强,实行了二  相似文献   

10.
沈杨 《经营管理者》2009,(16):179-179
70年代那场就业大风暴因为是政策上的失误,改变政策导向就可以有很好的收效。21世纪初全球的就业问题,中国再次面对,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国务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课题组指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要解决就业问题,仅靠战术性措施已无济于事,必须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名村是农村改革的产物,成效显著,积极意义明显,下一步,重点是完善和加强村民自治,破解名村民生之惑。 和傅山村一样,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东阳花园村、奉化滕头村等亦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30多年后,它们有了一个个响亮的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村名村。  相似文献   

12.
<正>村干部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中坚力量,不单是村民自治实践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村干部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的社会治理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农村治理的研究成为显学,但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乡村改革、选举、管理等制度和体制层面上,对村干部这一政治实践主体本身的研究并不多,专门分析村干部政治素质的成果更是鲜见。由此,我们决定在实证调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决策通讯》2001,(11):16-21
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90年代中期,新疆各地、各有关部门学习借鉴内地沿海省区的经验,开始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实践探索。“九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起步阶段。2000年底。自治区党委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把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十五”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以此带动特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锐 《决策与信息》2011,(3):176-177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新经并体制下,传统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的客观现实情况,指出了传统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乡镇行政管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重视农业,勿忘深化改革杜润生(一)按80年代初提出的设想,农村改革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进行,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形成独立经营性格的经济主体,逐步由以统购统销为核心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在这基础上,建造一个具有活力的农村经济结构,为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提...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村民直选、自治为核心的中国农村政治改革与发展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领域由最初的对选举行为制约因素的宏观分析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决策》2008,(10):4-4
30年前,发轫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改革,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30年来,中央一共出台了10个“一号文件”,推进中国农村、农业、农民工作进入新阶段。改革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关注的中心落在农村工作上,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18.
重点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6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了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提出了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六项农村综合改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经济转型:成乎?未成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曾经出现过一场关于改革成败的大论战[1],问题源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经济过热、经济秩序混乱等计划经济时代所未曾有过的现象,尤其是80年代末期,一些人重新挑起了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认为改革的市场取向削弱了计划经济,犯了“方向性”错误,甚至把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废直接联系起来。这些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改革的进程,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事情的进展后来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的召开而告一段落,中国经济改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9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确立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将分散的农户经济看作农村市场的微观基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则把农民推向了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国几千年农业传统文化造成了我国农业中间组织供给不足,农户市场地位弱小,大多数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势单力薄,他们没有力量同外部巨大的市场实现有效地对接。新兴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能将广阔的农村市场与外部市场,乃至与世界市场进行有效地衔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