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提出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其中一个基本观点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这一观点,在近几年学术界进行的有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中受到挑战。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在这场争论中,有的作者从维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善意目的出发,引经据典,使本来简单易懂的劳动价值论变得高深莫测;有的作者则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提出质疑,甚至有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包袱还是翅膀"的问题。本文将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作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劳动价值论,必须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这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论资本创造财富与价值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重视和倡导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氛围下.一种提升资本、资本家在当今经济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声音时而响起。本文涉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反思、深化和新思考,并尝试通过资本与价值与财富源泉等经济学经典问题的论述,体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并使之长葆理论青春。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出发点,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商品二因素的理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2、劳动二重性的理论。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品二因素理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住。第二,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三,价值形式和货币理论。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发展过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深化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马克思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核心要继承和坚持;对于社会主义现实劳动提出的各种疑问我们也决不回避,要勇于审视、鉴别和回答.  相似文献   

7.
知识是商品,是具有价值的,可以用于交换,最终体现其使用价值;生产资料在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仅作为一种工具起作用,不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提出人力资本概念是两者在今天实践中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要求 本书除绪论外,还包括五篇内容,即商品经济一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绪论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性,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第一篇,商品经济一般。从分析商品开始,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商品二因素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价值形式和货币理论、商品拜物教理论。第二篇,资本的生产过程。在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科学技术引领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重要位置。首先,科学技术创造了社会财富。创造财富的源泉首先是劳动,但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从古代社会起就没有离开过技术进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正是技术革命的结果。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工具与设备;科学技术扩大了劳动的数量和提高了劳动的质量;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科学技术的运用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使劳动能力创造出大大超过自身价值的新价值,从而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因此说,…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科学技术引领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重要位置. 首先,科学技术创造了社会财富.创造财富的源泉首先是劳动,但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从古代社会起就没有离开过技术进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正是技术革命的结果.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工具与设备;科学技术扩大了劳动的数量和提高了劳动的质量;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科学技术的运用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使劳动能力创造出大大超过自身价值的新价值,从而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因此说,科学技术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按照目前普遍采用的"余值法"测算,上世纪70-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有60%-70%是靠科技进步获得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已接近40%.  相似文献   

11.
一、目的要求 本书除绪论外,还包括五篇内容,即商品经济一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绪论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性,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第一篇商品经济一般,从分析商品开始,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商品二因素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价值形式和货币理论、商品拜物教理论。第二篇资本的生产过程,则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理论。第…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本文通过对劳动价值论进行综述和对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思考,对政策方向提出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判断国内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扩大再生产理论角度来具体思考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基本范畴,拉丁文为"alianatio",翻译成英文为"alienate",意为"让渡""脱离",最早是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出现的,后经不同时代的哲人赋予其不同的哲学内涵。作为哲学范畴的异化,表现的是主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或分裂出作为自身对立面的客体,形成一种与自身对立的力量。马克思在继承发展先哲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异化劳动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将政治学、哲学领域的异化拓展到了经济领域,深入讨论了市民社会中劳动、私有财产、分工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以及四个表现形式。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入探讨,马克思将异化"由研究‘个体的类的矛盾’转移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从而把对人的本质的研究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并进而找到了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生产力,第一次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并用以说明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经典的辩证统一出发,辨析物化劳动的真正来源在于高等教育劳动的知识价值创造,并对高等教育的价值创造展开分析,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生产性现状,最终回归到高等教育产业化趋势的现实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资本论》所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曾把剩余价值的发现誉为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发现之一。然而,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一“伟大发现”,从经济学角度看来,首先是因为他科学地掌握了劳动价值论这把探寻剩余价值奥秘的钥匙。那末,马克思是怎样运用劳动价值论“发现”剩余价值的呢?  相似文献   

17.
价值源泉和财富源泉的区别和联系,如何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现实中国的正确涵义,在实践中要不断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对这个提法,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予以正确地理解。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新的经济条件下,有必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一、要把参…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加强对劳动力商品的研究,科学管理和使用劳动力,对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分析,将劳动力商品特殊性的认识与管理中的人本原理相结合,提出人本管理的实质和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生产方式"这个概念,指出生产方式是产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直接的生产过程、产品的分配过程、产品的交换过程以及产品的消费过程.而在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分工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