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与已有的文献不同,本文不是把公平与效率两者对立起来,而是从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入手,以一个统一的逻辑框架对长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同时给出内生的解释。本文认为,公平和效率两者都内生决定于一个国家(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本文的结论是,对任何国家只要走违背比较优势的赶超发展道路,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度超越于当前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其企业必然没有自主能力,为扶持这些企业所推行的各种扭曲性的保护政策必然恶化其公平和效率问题;只有走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道路,企业才具有自生能力,从而才能够得兼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然而地区差距却是一个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纠正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市场失灵”,抑制地区差距的扩大,维持必要的区际公平。以下介绍若干市场经济国家在地区发展政策上的做法,以作为我们思考中国地区发展政策问题时的借鉴。德国:以财政平衡政策为中心一、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前西德是发达国家中地区发展最为均衡的国家。一般认为,这一方面与德国长期的地方分权的政治传统有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其独特的区域经济政策。1990年东西德统一之后,…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然而地区差距却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纠正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市场失灵”,抑制地区差距的扩大,维持必要的区际公平。以下整理介绍若干市场经济国家在地区发展政策上的做法,以作为我们思考中国地区发展政策问题时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经济”,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增长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藏资源等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性因素,而地区间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策资源、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等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主导因素。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快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互补整合,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三大经济区域的整合谋求三大区域之间的整合,其目的是通过各区域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财税政策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涵 《决策探索》2005,(3):45-45
一、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贯彻国家“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区域经济政策及财税政策,为东部地区的崛起与发展创造了相当宽松的财税环境,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现行财税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方面的不适应性也开始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但城乡收入差距却逐年拉大,不公平因素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和谐的障碍。我们重观公平与效率,高效率带来了较多的不公平,不公平也对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这些矛盾在城乡之间表现最为突出。我国的公共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全民共同富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市场繁荣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目前已经划分出了东部经济区域、中部经济区域、东北部经济区域和西部经济区域。对中国的经济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有利于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实世界上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经济区域。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区域不仅和经济相联系和政治、管理体制、社会背景等相互关联,对经济发展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样促进了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各个方面的和谐。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更加协调,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李艺芹 《经营管理者》2012,(5):38-39,35
为了解决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印度从"三五"计划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区域经济政策来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50多年过去了,印度贫困地区的经济获得了有效的发展,贫困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同样是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印度在区域经济政策上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在实施区域经济政策方面带来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制定公平有效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是中国统一碳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石。公平原则方面,本文将碳减排责任区分为历史排放责任和省际转移责任。其中历史排放责任主要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接近的年份作为责任核定基期,从而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而转移责任主要通过与区域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相契合的"合理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的差异来表征。效率原则方面,本文建立了考虑区域之间分配博弈的零和DEA模型,通过多次调整得到所有地区效率最大化时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同时,通过熵值法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分配方案耦合形成综合配额分配方案,并通过比较分析3种不同配额分配方案的地区减排成本效应差异,甄选出兼顾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6年间中国省际间贸易造成了大量的地区碳转移,转移的方向主要从能源生产地向能源需求地、从经济高值和中值地区向经济低值地区流动。由于历史排放过高,经济高值地区和一些能源产业密集地区应该承担更多减排责任;(2)在综合考虑历史排放责任和地区转移责任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中,经济高值地区的配额盈亏表现出异质性,而经济低值地区则表现出同质性,这表明经济高值地区的减排责任由于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经济低值地区则统一表现为需要承担较少的减排责任;(3)基于公平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将会导致"鞭打快牛"而损失效率,从而导致地区发展成本过高;而基于效率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也会产生"马太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地区发展不平等;只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综合配额分配机制,才能既减缓地区发展不平等,又能实现全国平均减排成本最小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建立公平有效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实现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激发统一碳市场活力、推动地区协同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评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应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识别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调控效果以及深层次调控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相对较强的空间指向,且重点作用于东部板块、西部板块以及东北板块.(2)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大体上可以实现在保障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从四大板块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能够显著缩小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的区域差异,同时对东部板块、中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对较强的促进效应.(3)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调控下,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重点通过抬升"腰部省份"或者"尾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缩小板块内区域差距,中部板块内各个省份则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当前时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从扩大就业、改革税收、吸引社会资本以及增加居民投资机会几个方面做起,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通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增长转变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又要实现扩大就业、收入提高和保障改善的民生发展目标,再继续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使社会民众有更多途径、方式参与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型骨干企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河南省大型骨干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是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企业自主创新战略问题。把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创新战略相联系,研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和企业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对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研究,评价政策作用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0,(41):16-1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国家级战略经济区同处中国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毗邻.经济发展相互衔接.是全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板块之一。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两大经济区域包括广州、福州、深圳、厦门、东莞等在内的各个领先城市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已成为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城市集群。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中西优势互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部地区如果不能崛起,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不能实现。而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发展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是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各种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1978年到1990年代中期,基本上可以说我国只有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在此期间,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为了追求效率或整体经济增长速度的最大化,不仅没有兼顾公平,而且也没有兼顾生态环境和国防建设。在上世纪80年代,不仅政府忽略了公平问题,普通民众对这个问题也不太重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辛鸣 《决策》2005,(12):57-57
近来中国社会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又争论起来了。究竞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公平优先,效率次之”?立论双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但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中的一句话:“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公平论者大为高兴,让效率论者颇为不解。难道中国社会发展不再需要效率了吗?难道中国这些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效率惹的祸吗?  相似文献   

17.
张超 《决策与信息》2011,(4):124-125
公平和效率是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如何将提高效率与实现公平结合起来是我们现阶段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解决的重.本文认为,在经济法领域内,公平与效率应该是相统一的关系,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理论依据,即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效应理论、市场非均衡理论、分税制理论、效率原则理论、公平原则理论。分析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依据的目的是揭示这一制度追求社会公平的根据目标,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利益的实现与全国的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实中的市场机制在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与运行时,存在功能缺乏与功能失灵,使经济或人口空间结构不利于提高或保持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生产水平与生活质量出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社会分化过度,甚至对国家统一造成威胁。因此,需要政府通过区域政策加以干预。但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往往不可避免地具有区域倾斜性,加之中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特点不同,因而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冲突长期存在且不断深化。为此,本文就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展开探讨,力求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发展迅猛,但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国总体的地区差距,特别是东中西三大地带问的经济差距也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均衡会带来国内整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尽快缩小区域问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